成长为体,估值为用

2014-03-24 07:59张靖
股市动态分析 2014年8期
关键词:成长性负相关估值

张靖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令人难忘的,尤其是行情的分化程度令人咋舌。创业板全年涨幅达82.73%,同期上证综指下跌6.75%。估值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更凸显了结构分化的严重程度。从量化的角度,我们也明显地看到这一变化:以中证800成份股为统计样本,曾经持续有效的选股指标——估值(EP)因子出现了大幅回撤,且持续时间长达八个月,创下了历史记录;而与估值因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长因子(EPS增速)表现极为抢眼。未来行情将如何演绎,我们又该如何在估值和成长之间做出选择?从因子收益的过往数据中,我们或许能够探寻到问题答案的蛛丝马迹。

在较长的时间里,估值因子有一定效果,相对比较稳定(2013年除外),但总体收益很低;而成长因子收益较高,但不是太稳定,经常在短时间内大幅回撤,从统计学上来看估值因子的显著性更强。

然而,再将估值与成长的因子收益进行相关性检验来看,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也就是说估值和成长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反而趋势是趋同的。例如,2008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相对较弱,成长因子出现了大幅回撤,估值因子也发生了回撤,但只是幅度小一点。也就是说成长性不好的时候,低估值也未必能用来防守。

2013年上市公司成长性尚可——从三季报看,每股收益增速的中位数为5%-6%。但2013年成长因子与估值因子却背道而驰,呈现出负相关。分析负相关的成因,我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压制了银行的估值,经济结构转型拖累了地产、有色、煤炭等板块的走势,反腐政策维持高压态势导致了白酒股崩盘等等。上述行业企业的成长能力受到了很大抑制,因此即使估值很低股价也难有起色。不难看出,估值因子的表现与成长性密不可分,甚至是有赖于成长的。

再做一个统计,季报每股收益同比增长最高的那部分股票,报告期内股价大幅上涨,估值提升也非常明显。如果谁能提前预知到公司的成长性,谁就能通过提前买入股票在股价提升上获利。卖方的研究也表明,成长是估值提升的充分条件,而估值是成长的派生物,是市场对于成长性的反映和事实结果。

虽然不能提前知晓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准确数值,但我们可以通过过往财报数据进行梳理。例如:如果考察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增长,同时要求经营现金流、净利润率等也增长,在这种筛选标准下,成长因子的月度收益均值提升了20%,收益的稳定性大幅增强,信息比例提升了近30%,其利用价值远远超过了估值因子。因此,在量化投资中,“成长为体,估值为用”的应该是比较有效的投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我们利用成长、估值等因子构建一个量化投资模型,那么模型不应过分强调估值,而应在个股的成长潜质和持续性上进行细化研究,考察影响企业业绩成长性的关键因素并将其有效量化。在这个模型中,成长性由更多的细分因子来决定,这样,我们模型就会更有内涵,因为它强调了模型样本内部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成长性负相关估值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巧用估值法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如何创业一年估值过十亿
猪八戒网为何估值过百亿?
100亿总估值的炼成法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