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投资中的“反射效应”

2014-03-24 07:59吴文轩
股市动态分析 2014年8期
关键词:宋襄公典故亏损

吴文轩

《韩非子》中有这么一个典故:宋襄公和楚人在涿谷上打仗,宋人已经摆好了阵势,楚人还没有完全过河。身边人劝其乘楚军渡河及尚未列阵之前发兵突袭,宋襄公说:现在楚军没有完全过河就去攻打,有伤仁义。等楚人摆好阵势了,襄公这才击鼓进攻。结果是宋人大败,宋襄公受伤,三天后就身亡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图虚名,务实为上。具体到投资方面,笔者认为就是投资的时候,要客观分析,不图虚名,审时度势,果敢的采取行动才是生存之道。近期创业板呈现出暴跌的走势,身边有略亏损的朋友,眼睁睁的看着亏损加大还硬着头皮扛住,说出很多概念,打算搏一把,美其名曰“看好成长性”,被笔者笑谈为:莫非要像“宋襄公”那样?难道非要等IPO出来,解禁砸过来再卖吗?起码先卖,等企稳后再买回也行。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一个心理学家卡尼曼,他的“前景理论”(也称预期理论)广为人知,本文提及的反射效益就是其一。为方便了解,笔者以股市中的一笔交易为例: A.你一定会赔10000元。B.你有70%的概率赔20000元,30%的概率不赔钱。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只有少数人愿意认赔离场选择A,大部分人愿意搏一把,选择B。根据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两害相权取其轻,选B是错的,因为(-20000)×70%+30%×0=-14000元,风险要大于-10000元。

当一个投资者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冒险精神会爆棚。在确定的损失和“搏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搏一把”,这就是“反射效应”。

在A股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者能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股友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大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搏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这种“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为将亏损头寸继续持有下去。因此大多数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是“套牢”的股票。“短线变长线,长线变贡献”就是这么来的。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笔者认为不管价值投资还是市场投机都是需要有一套理论上可以盈利的规则。首先建议投资者有自己的操作模式,特别强调的就是止盈止损;其次要有时间止损的想法,亏损的投资者往往容易犹犹豫豫或谋而不断,容易在投资的时候拖拖拉拉,贻误战机。因此看到应该止损的目标价位或者破位走势,就应该坚决不拖,果断行事。否则巨额亏损后,就悔之晚矣,要坚决不做“宋襄公”。最后就是要对市场保持风险意识,要客观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保持警惕,一旦风险出现的时候,就要特别警惕投资中的“反射效应”,顺势而为、灵活操作才能在股市中持久盈利。

猜你喜欢
宋襄公典故亏损
宋襄公:极具争议的『贵族标本』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仁义之师:理想主义者的霸主梦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宋襄公的战法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