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燃料乙醇开发的必然性

2014-03-25 10:2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8期
关键词:混配汽油燃料

(塞拉尼斯(南京)多元化工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47)

新能源燃料乙醇开发的必然性

丁红梅

(塞拉尼斯(南京)多元化工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47)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能源产业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能源供给不足,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对优质、安全、清洁的交通燃料需求的持续增长等, 这使能源供给成为全球正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这一课题对于迅速崛起的中国尤为重要。在未来25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显著增长,进而将推动对更高性能的交通燃料的需求。即使考虑到未来汽车燃料使用效率的提高,到2030年中国交通燃料的总体预期需求仍将比2010 年增加90%。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为了更多地依靠本土原材料来源满足这一预期的需求增长,除了石油产品之外,还需要将更多种类的交通燃料商业化。

新能源;燃料乙醇;开发

一、燃料乙醇的优势

多年以来,燃料乙醇由于其高辛烷值的特性而被许多国家视为备受信赖的燃料组分。这些国家都在积极利用其充足的本地原材料来应对液体燃料需求,努力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美国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全球第一,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所有汽油都必须混合10%的乙醇组分。在巴西,对燃料乙醇的需求随着E25调和油和纯乙醇调和油(两者均用于混合燃料汽车)持续增长。考虑到燃料乙醇的诸多优点,以及含10%燃料乙醇的混配汽油易于调配,对现有分销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影响,且能够在现有汽车大军中得以使用的特性,包括很多亚洲和欧盟国家也在不断增加燃料乙醇的混合量。

二、中国燃料乙醇的巨大需求潜能及挑战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于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汽油消耗量在2005到201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10%左右。预计私家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拉动中国对汽车燃料的需求,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在轻型消费者汽车中将是最主流的。假设中国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E10乙醇汽油,则中国对燃料乙醇的需求将多达近870万吨,而现有生物乙醇生产商的产能只有190万吨。

表1

中国正在不断探索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液体燃料需求的多种途径,但很多现有液体燃料来源或产能有限,而无法跟上增长速度,或是将进一步增加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由于中国国内原油供应仅能满足石油产品需求的一半左右,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在2010年已达到约55%(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约70%(资料来源:Purvin & Gertz公司)。

中国已经实施了多种方法以缓解对进口能源日益增长的依赖,譬如:

2.1 乙醇混配-目前已在10个省份实施,但发展速度在过去几年因占用耕地,“与民争粮”以及生物乙醇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而有所放缓;

2.2 甲醇混配-多个省份正在考虑或已经采用甲醇混合燃料。但是由于消费者抵制、对环境的影响及毒性等问题,在过去数年里甲醇混配尚未取得任何重大成功。

三、日益提高的汽油标准

为了实现减排的严峻目标,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施行日益严格的标准和更高的燃料质量规格。表1就说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能否获得廉价而充足的含氧化合物和辛烷值促进剂以满足对更清洁、更优质的交通燃料快速增长的需求,是能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关键所在,而燃料乙醇正是符合此要求的理想低成本高辛烷值组分。

四、现有或其他竞争性燃料乙醇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4.1 生产成本高

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燃料乙醇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生物乙醇生产成本高昂。在国内,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无论是玉米乙醇还是木薯乙醇都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4.2 生物乙醇对粮作物,社会和耕地使用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玉米用作粮食或动物饲料的需求大幅增长,且预计未来需求将持续上升。全世界现有的燃料乙醇工厂正面临与人争粮的困境。路透社的调查显示,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有可能从2010/2011种植年的130万吨增加到2011/2012种植年的400万吨。如果目前的需求保持平稳的话,到2020年中国将进口2,000万吨左右的玉米。中国现有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厂估计每年需要消耗500-600万吨左右的玉米。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玉米制乙醇将导致中国对进口谷物的依赖持续增加。另外,玉米的短缺进一步推高了玉米价格,不仅造成更高的燃料乙醇成本,还可能会导致中国肉类产品价格的走高并加重通货膨胀。

另外,中国可用耕地的缺乏也限制了生物乙醇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4.3 全球供应短缺

据权威部门能源估计,2010年全球燃料乙醇需求约为6,600万吨,到2020年全球燃料乙醇需求预计将翻倍至1.2亿吨至1.3亿吨左右,而根据可用于燃料生产的耕地数量或耕地生产力计算,现有生产方法不可能满足这一增长。未来很可能出现生物乙醇供求失衡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成本很可能持续高昂的本地生产或进口的燃料乙醇,要想继续增加中国汽油中乙醇混配组分的比例,就需要找到能替代的燃料乙醇供应来源。开放新的乙醇技术,实现在高效率条件下来达成政府利用本地资源的目标,并且对环境影响将会有很大的改善。

[1]韩德奇,李伟,张冬捧,徐国英.燃料乙醇的生产进展和应用探讨[J].化工技术经济,2002(06).

TS24

B

猜你喜欢
混配汽油燃料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党建+经营催化汽油提效
低浓度瓦斯混配空气氧化安全输送研究与应用
导弹燃料知多少
农药混配小窍门
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农药混配制剂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