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实验研究

2014-03-25 09:13陆惠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方剂中医药大学实验

安 静,陆惠红,沈 艳,卢 勇,许 霞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2.盐城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盐城 224001;3.盐城市大丰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大丰 224100;4.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方剂教研室,合肥 230038)

方剂的实验研究

安 静1,2,陆惠红3,沈 艳2,卢 勇3,许 霞4*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2.盐城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盐城 224001;3.盐城市大丰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大丰 224100;4.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方剂教研室,合肥 230038)

方剂的实验研究目前研究方法较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方剂提取方法研究、方剂药理研究、方剂毒理研究以及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方剂的提取方法研究观察了影响方剂效果的外在因素、方剂发挥最佳作用的提取方法;方剂药理研究从现代医学角度明确方剂的作用机制;方剂毒理研究拓展了对方剂的认识;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对方剂发挥作用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方剂的实验研究结合了现代研究的手段与方法,对方剂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索,拓展了对方剂的认识,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方剂;实验研究;方剂药理学;方剂毒理学;方剂化学

方剂实验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新兴学科,将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与现代医学逐渐相连,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医学深入研究,阐明其机制的重要方法。方剂的实验研究包含了很多内容,纵观近年的研究方向,大体包括了方剂提取方法研究、方剂药理研究、方剂毒理研究以及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等,现就方剂实验研究的四大方向作一综述。

1 方剂的提取方法研究

方剂传统的提取方法就是水提取法,但是近年对水提取法的研究显示,煎煮时间、温度对方剂的疗效都有一定的影响。彭静等[1]在对参黄益心颗粒的提取工艺的研究中根据方中各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溶解性能,设计采用水煎煮工艺提取,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参黄益心颗粒的水提工艺。分析出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由方差分析可知,提取次数(B)对结果影响显著,而料液比(A)和提取时间(C)对结果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最终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8倍,提取3次,每次0.5 h。索建政等[2]研究了祛风通络止痛贴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根据阿魏酸的提取量和葛根素的提取转移率,结合浸膏的提取量综合考虑筛选出醇提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醇提的最佳条件为:70%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2 h。认为醇提取工艺可使阿魏酸、葛根素的提取转移率达到70%以上,提取浸膏的量适宜。王颖莉等[3]研究四君子汤总多糖的微波提取适宜条件,利用微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改进,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实验对总多糖提取参数进行了优选,同时对提取的总多糖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表征,认为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是在390 W的功率下,以1∶2的液固比提取6 min提取2次,此条件下多糖含量为14.82%,比实验条件下的传统法提高了10.26%,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波法提取的多糖的结构与传统法基本一致,显示微波法是一种优于传统水煎煮法、提取效率高、用时少的新的提取法。方剂提取研究过程中融入了不少先进的检测手段,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是一种通用检测器,因为能检测不含发色团的化合物,因而扩宽了HPLC在复方制剂检测中的应用。付克等[4]采用 Diamonsil C18柱(4.6 mm ×20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ELS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柴胡皂苷α进样量在1.7~8.5 μg与峰面积对数线性关系良好,认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快速,适用于柴芩清肝方提取物中柴胡皂苷α的含量测定。

2 方剂的药理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的融入,也给古老的方剂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现代方剂研究从现代医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探讨方剂的作用机制,提高传统方剂整体研究水平。李宏等[5]对照比较了芪杞参颗粒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芪杞参颗粒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能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可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下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有增强作用;充分显示了芪杞参颗粒的免疫调节作用。畅瑞苗等[6]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发现益心脑滴丸能明显升高心率、左室收缩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增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减小梗死区/缺血危险区,认为益心脑滴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功能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谷丽艳等[7]对芪参健脾方研究发现,认为芪参健脾方可通过调节MMP-1,MMP-2,MMP-9 和 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水平,从而改善SHR大鼠心肌功能,这可能是其抑制SHR大鼠的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李焕丹等[8]观察藿香正气水对兔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发现藿香正气水中的和厚朴酚、厚朴酚、异甘草素和甘草素这几种成分对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引起兔离体肠管收缩均有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王檀等[9]研究显示定喘止哮颗粒对血液中内皮素(ET)的生成和释放有抑制作用,且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从而达到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气管收缩的作用,使哮喘急性发作得到迅速缓解。

3 方剂的毒理研究

通常认为传统医学方剂的治疗是没有毒副作用,但是近年来对方剂的毒理研究逐渐增多,很多问题也随之发现。刘筱蔼等[10]在研究四逆汤煎剂和其缓释片剂发现均未能测出其LD50,仅能进行最大耐受(MTD)测定。表明四逆汤煎剂和片剂的毒性均很低。但是组织切片光镜下检查发现,煎剂组1只大鼠心脏有轻度心内膜炎和键索变性,2只大鼠肝脏可见弥漫水样变性,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假胆管增生。认为四逆汤煎剂对肝脏的损害是存在的,但是相比之下缓释片就安全许多。吴懿[11]在小柴胡汤有效成分肝靶活性—毒性机制研究中发现通过对空白组、联合模型组、分步模型组、混合标准品组的小柴胡汤代谢物的AST和LDH的检测可知:在AST水平,联合模型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LDH水平上,联合模型组,混合标准品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分步模型组LDH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在该条件下,对联合模型组和混合标准品组的肝细胞均有损伤,对分步模型组肝细胞有保护作用。路杰等[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并结合药理学实验,研究了附子单煎液与各种共煎液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和LD50值的变化规律,证明了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用后确实可以产生毒性,人参汤可以促进八味地黄方来自附子的有毒双酯型生物碱的溶出,而人参汤中的白术可能是引起2方共用产生毒性的化学成分。柳海艳等[13]在对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半数致死量)的实验中发现通过Bliss法算出的累计半数死亡的结果显示:醋甘遂炙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其LD50有升高的趋势,说明复方中的其他药物即半夏、白芍、蜂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的LD50值。

4 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

方剂的组成非常复杂,药味的加减,煎煮时间的变化,都可能使方剂组方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对方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应该说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尹爱武等[14]运用色谱学方法对血府逐瘀汤进行系统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软脂酸、硬脂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孕烯醇酮、蜜桔素、4-羟基-3-丁基-苯酞、异鼠李素、木栓醇、β-蜕皮甾酮、阿魏酸,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郭戎等[15]实验采用 UPLC-ESI-QTOF联用技术,并结合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质谱及高分离效率的色谱等优点,通过获得色谱峰准分子离子,对四逆散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17种四逆散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杨杰等[16]采用Acquity UPLCTMBEH C18柱进行色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质谱检测,扫描范围为M/Z 150~1 500,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的模式下,通过比对,确定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共检测到44个化学成分。

5 小结

方剂的实验研究应该说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由于方剂药味的加减,药量的变化以及制法等不同都能使方剂的药理作用、治疗效果大相径庭,从而使方剂的研究变得复杂化,加之目前方剂实验研究方法众多,没有统一、明确有效的研究标准,使方剂学实验研究显得异常的困难,很多领域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

[1]彭静,陈钢.参黄益心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70-72.

[2]索建政,郄春鹏,严文利,等.祛风通络止痛贴提取工艺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志,2011,20(13):1637-1639.

[3]王颖莉,王秀文,曾冬明,等.党参四君子汤多糖的微波法提取工艺及其光谱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1.

[4]付克,王建宫,闫广利.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测定柴芩清肝方提取物中柴胡皂苷α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57-59.

[5]李宏,戴学文,房志仲,等.芪杞参颗粒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3,41(9):906.

[6]畅瑞苗,岳媛,薛晖,等.益心脑滴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203.

[7]谷丽艳,张立德.芪参健脾方对 SHR大鼠心肌组织中MMP-1,MMP-2,MMP-9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273-277.

[8]李焕丹,李康,吴韶辉,等.藿香正气水有效成分的解痉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6):652-654.

[9]王檀,仕丽,胡少丹.定喘止哮颗粒对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血清内皮素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766-767.

[10]刘筱蔼,吴伟康,颜建云,等.四逆汤煎剂和缓释片剂的毒性比较[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0):134-135.

[11]吴懿.小柴胡汤ADME/Tox特征及肝靶活性一毒性机制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12]路杰,高姗姗,张晓丹,等.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3):24-27.

[13]柳海艳,王茜,钟赣生,等.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的急性毒性研究[J].科技导报,2013,31(25):48-52.

[14]尹爱武,黄赛金.血府逐瘀汤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1,34(10):1553-1555.

[15]郭戎,束艳,张丽,等.四逆散化学成分的UPLC-ESI/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14-3118.

[16]杨杰,黄丹雪,鹿秀梅,等.小柴胡汤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成分的分析[J].中草药,2012,43(9):1691-1698.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

AN Jing1,3,LU Huihong4,SHEN Yan3,LU Yong4,XU Xia2*
(1.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2.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Yanche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Yancheng 224001,Jiangsu Province,China;3.Dafe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Yancheng 224100,Jiangsu Province,China;4.Research group of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linical Medicine.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study of prescriptions currently,which mainly focus on the extraction method,pharmacological studies,toxicology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rescriptions.Through the extraction of prescriptions,researchers observe the ex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escription to ge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extraction for prescriptions to take effect.The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prescription ascertain its mechanism actions from the angle of modern medicine.Toxicology study expa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scription.Through the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rescriptions,researchers explore in deep the material basi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criptions.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scriptions,modern research means have been utiliz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s of prescriptions,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n it,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mulas of Chinese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xperimental study;prescription of pharmacology;toxicology prescriptions;chemical prescriptions

R289.9

A

2095-6258(2014)04-0614-03

10.13463/j.cnki.cczyy.2014.04.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302911);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L040ZD);安徽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基金(2013zr011)。

安 静(1978-),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许 霞,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信箱:xxia1982@gmail.com。

2014-04-03)

猜你喜欢
方剂中医药大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做个怪怪长实验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