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4-03-25 02:38
环境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加速器实验室发动机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汽车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近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汽车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该专委会的宗旨是“推动汽车防腐技术进步,提升汽车供应链表面处理技术能力”,意在搭建一个汽车供应链腐蚀与防护技术交流平台,传播、普及汽车腐蚀与防护知识,并为产业培养汽车防腐技术人才。

据悉,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汽车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隶属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是中国汽车科技工作者和表面处理科技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组织。

江苏省特种电缆材料及可靠性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

近日,“江苏省特种电缆材料及可靠性研究重点实验室”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获批建设。据悉,该重点实验室由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建设,是国内唯一具备750kV超高压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检测能力的电缆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通过对高阻燃耐熔滴、无卤聚合物协效阻燃等阻燃机理以及材料的耐高低温、耐双油等基础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核电站(CAP1400)、海洋工程、高速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用特种电缆绝缘护层材料;通过对碳元素掺杂前驱粉体制备、线材的导体设计、加工及热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千米级超导线材;开展电缆和电缆材料的可靠性研究。

我国首型长航时无人机用涡轮增压内燃机研制成功

近日,我国首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用涡轮增压内燃机通过评审,该内燃机由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研制。评审通过标志着我国首型长航时无人机用涡轮增压内燃机研制成功并实现定型。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研制用于高海拔环境下的涡轮增压内燃机,并因其具有经济性良好、高空推重比高、油耗低等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动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现役无人机因动力原因,无法实现高原起降及高升限长航时飞行。此次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相关领域空白,对于提高我国国防实力和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此次高空长航时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技术研究,先后攻克了高压比涡轮增压器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中冷技术、高空试验等技术方面难题,刷新了国内同类发动机的工作升限纪录,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航天科工质子回旋加速器核心器件填补国内空白

近日,由航天科工二院23 所下属北京长峰广播通讯设备公司承研核心器件的100MeV 高能质子回旋加速器成功出束。100MeV 质子回旋加速器是HI-13 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关键实验设施。该加速器直径6.16 米,是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加速器是核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可开展中子物理、核数据测量、质子辐照效应,在核能技术开发以及同位素生产和核医学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质子回旋加速器的成功研发,填补国内相关领域多项空白,使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新一代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的国家。

据了解,在本次高能质子回旋加速器试验中,100MeV 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中的多项关键设备表现出色,如100KW 高频功率源、传输线系统、聚束器、切割器和低电平控制系统等,这些出色的关键设备为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航天科技六院11 所仿真平台用于发动机研制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 所与同元公司联合开发的发动机系统动态特性通用仿真系统通过了验收评审,标志着发动机系统仿真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该系统仿真是现有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改进、新型发动机方案设计优化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仿真技术水平,该所开发了发动机系统动态特性通用仿真系统,现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现役、立项研制和预先研究的多种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工程研制中。

目前,11 所已初步建立了用于常规发动机类型的发动机动态特性组件模型库,形成了开展发动机动态特性分析的一套方法。该所还将继续开展多种类型发动机动态特性组件模型库的开发,并在发动机静态、动态、故障、可靠性、稳定性等系统仿真分析领域进行丰富、拓展和完善,以尽快建立建全发动机系统仿真平台。

中国民机复合材料机翼一项关键试验完成

7月23日,民机复材机翼项目准全尺寸盒段静力试验2.5G 工况破坏试验在强度所长安基地取得成功。该试验是“民用飞机复合材料机翼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一项标志性试验,也是复合材料机翼积木式验证中的最后一环。试验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强度所在民机复合材料机翼试验验证方法上完成了一次新的探索,为复合材料在民机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虚拟试验实时显示技术,对试验的各个工况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为试验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试验还对结构健康监测集成平台进行了验证,为试验件的损伤监测定位、应变补充测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固体发动机安全性试验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六院601 所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成立的“固体发动机安全性试验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大会在601 所召开。

该实验室结合601 所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优势,主要针对该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选择特色课题,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为火箭发动机安全性试验技术发展打好基础。会上,专家还就《固体发动机安全性试验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书》和《固体发动机安全性试验技术联合实验室章程》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洽谈。

首台大口径管道弱磁内检测器应用成功

8月15日,国内首台大口径管道弱磁内检测器应用成功。管道弱磁内检测通过检测管道的微磁场变化来判断管道应力变化,区别于传统的漏磁内检测技术,属于无源磁场检测,可以从微观上及时发现管道在制造、铺设阶段形成的缺陷和应力集中情况以及管道在水压施压过程中暴露的缺陷和应力集中情况,提前预测管道风险。运行期间,检测器搭载了速度控制系统,并成功将速度降低至条件范围内,满足了高压大流量工业管道检测施工要求,实现了高压管道的不降量在役检测,为准确采集数据提供了可靠保证。

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最完善的管道检测手段,目前国际上90%的管道内检测采用该技术。它采用了一对NS 磁极的强磁场磁化饱和管道,在该管道内部就会有均匀的磁场,当管道存在缺陷的时候,就会在缺陷处有磁场泄漏,对应的泄漏磁场检测就是漏磁检测。但由于海底管道应用条件和腐蚀因素等较为复杂,对检测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较陆地管道高得多,即使国内对此项技术高度重视并跟踪了二十多年,仍未在产品实现上取得突破。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实现应用后,能够提供一整套管道检测评估服务。

据悉,本次检测里程137 公里,检测器以平均2.88米/秒的运行速度,历经13 时14 分,于8月1日2 时51 分抵达乌鲁木齐压气站收球筒。管道弱磁应力内检测器的成功应用填补了我国油气管道应力检测技术领域的空白,对保障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安全有重要意义。

三维目标特性模拟试验完成

近日,航天科工303 所完成了基于连续光谱调制的三维目标特性模拟系统试验,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近年来,该所科技人员对三维目标特性模拟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在模拟目标成像特性基础上对可见光波段目标光谱的连续调制,为被校准设备提供与真实目标光谱特性一致的模拟目标,有效提高了校准精度。该技术可应用于卫星载荷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高精度星敏感器等仪器设备的地面校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

7月5日,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设的“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

据悉,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以热带海洋环境研究为主题,紧密围绕南海及邻近海域海洋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开展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两年建设期间,实验室在南海环流和区域气候、热带海洋中尺度动力过程、热带海洋动力过程的环境效应、海洋观测与资料同化技术等四个方向上深入研究,在南海环流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并在印度洋海洋-气候变化过程、南海近海环境与生态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猜你喜欢
加速器实验室发动机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知识快餐店 科学加速器
全民小康路上的“加速器”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
新型1.5L-Eco-Boost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