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的记忆

2014-03-25 13:13何礼仁
视野 2014年6期
关键词:姜糖健忘症包公

何礼仁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生活,清贫而单调,大米、白面这些细粮是稀罕物,平日里大多吃的是苞米面、高粱米。在腊月和过年那段日子,生活会突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即使条件再差的人家也要改善一下伙食,至少让孩子们解解馋、打打牙祭。

进入腊月,四周八村的年集一个接着一个。我随着父母去赶年集,父亲买的年货是布料、烟、酒、茶、豆油、猪肉、鱼、大米等,而小孩则把注意力放在了鞭炮、零食上。年集上卖姜糖、麦芽糖、甘蔗、煎糕、玩具、鞭炮的小贩很多,我在他们面前转来转去,直到母亲掏腰包满足了我的心愿,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赶年集时我最难忘的事是看年戏。在集市随便找一块空地,横几块木头板,几块大布一围,唱戏的台子就搭起来了。看戏的都是来赶集的乡里乡亲,老人们的位置最好,在戏台的正前方,他们是戏迷,戏是真正唱给这些人听的。小伙子爱在戏场边上闲逛,看看邻村的姑娘有没有自己看上的。

在年集上唱戏有个传统仪式叫“破台”,演员大打一通锣鼓,大放一阵爆竹,表示今年将要大发大利。开场戏通常是哑剧《跳加官》,由一位演员扮“天官赐福”的天官,手中拿着可以上下翻动的条幅,上面书写着各种吉祥喜庆的词语诸如“恭贺新禧”、“大吉大利”、“恭喜发财”等。他在舞台上上窜下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勾起了人们的戏瘾。这时一阵锵咚锵、锵咚锵锣鼓加梆子声后,主角们从后台出来,一个精彩亮相,正戏才开始。

唱戏的演员都是村民,只有腊月和过年才搭成戏班子。唱戏时由戏龄长的乡亲站在旁边指点,有时几个登台的演员也互相提醒,即使这样,走乱套路、忘了唱词也是很正常的事,但唱错了就唱错了,观众也不会喝倒彩,演员还是继续演。记得有一次唱《铡美案》,扮包公的唱着唱着就把唱词给忘了,他来回走了几个步子,还是没有想起来,只好即兴唱道:“我老包得了健忘症,无奈想不起该唱啥——哇呀呀呀呀!”台下人都笑了起来,说今年包公变成了猛张飞。话虽这么说,大家扔到台子上的“卖艺钱”却不会少。

现在的孩子们,他们都远没有我小时候那样盼望过年。也许是如今的孩子,每天都可以吃上有鱼有肉的饭菜,随时都可以让父母买自己喜欢的新衣服,因此也就失去了对年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憧憬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姜糖健忘症包公
包公断案故事之巧断偷吃鸡蛋案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健忘症等
“包公”坐堂
汉字健忘症
我们也来尝姜糖2
尝姜糖4
尝姜糖3
尝姜糖2
“包公为什么不转世”的结构形态与叙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