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减小系统误差的几种方案

2014-03-26 20:39王虞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砝码细线拉力

王虞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实验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五个方面能力之一.还明确提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第四章第2节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学生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必做的一个实验,也是《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必须掌握的实验之一.该实验非常适合让学生动手去探究,而且在省市调测、高考试题中命中率极高,命题者通常会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误差分析角度入手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动手实验,以及实验过程是否真正去体会去思考.

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基本原理

调整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直到小车(未挂上沙桶和沙,但已连接纸带且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自身重力的下滑分力与阻力平衡为止.然后挂上沙桶和沙(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是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本实验需要探究的是细线拉力(滑块的合力)与小车的加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困难之处是如何测得细线的拉力.教材处理方法妙在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下,细线的拉力T近似等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两者质量相差越显著则近似程度就越高,实验的效果就越好.

例1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图1(1)当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图2(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分析 有些学生回答第一小题时,常把答案写成“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远小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实际原因是学生对本实验原理理解不透造成的.

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系统误差

教材处理方法存在系统误差:即使沙桶和沙总质量m比小车质量M小得再多,小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即为细线拉力T=MM+mmg)也一定小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

三、减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系统误差

1.将沙桶和沙、小车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若把沙桶和沙、小车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mg即为系统的合力.

2.直接用测力计、力传感器测出小车所受细线的拉力

若把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注意动滑轮两侧细线要保持竖直平行,如图所示.这样也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在平衡摩擦力后,小车的合力(细线的拉力)直接通过测力计读出.或者利用拉力传感器直接读出小车的合力(如例2).

图3例2 如图4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图4⑴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 力作用时能做 ▲ 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⑵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F(N) v2B-v2A(m2/s2)a(m/s2)10.600.770.8021.041.611.6831.422.34 ▲ 42.624.654.8453.005.495.72 ⑶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⑷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 .

图5分析 本实验在第2步实验步骤平衡摩擦力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即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不必再满足“钩码的质量也应该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先挂上沙桶和沙再调木板使系统平衡

把装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长木板构成一斜面,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纸带也连上),挂上沙桶和沙,调整垫块的位置,直到小车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沙桶和沙匀速上升),如图6所示.然后撤去沙桶和沙,重新试验,则小车沿斜面加速下滑,此时小车的合力F等于平衡时沙桶和沙重力mg的大小,即F=mg,这样也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

图6例3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214.6 g,砝码盘质量m0=7.5 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50 Hz.其实验步骤: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回答以下问题:

①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

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7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

图7③某同学将有关数据填人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8).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从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可求出的物理量是,其大小是.

次数12345砝码盘中砝码

的质量m/g1020304050砝码盘中砝码

的重力G/N0.100.200.290.390.49小车的加速度

a/m·s-20.771.441.842.382.75 分析 学生如果对这个实验原理不明确的话,容易受教材影响,误认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也应该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而第一空很多学生会选“是”.

图8上述三个方案实验过程均不需要考虑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的条件,均可减小这个实验中存在的系统误差,虽然实际操作上不太方便,但作为实验题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非常好的素材.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实验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五个方面能力之一.还明确提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第四章第2节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学生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必做的一个实验,也是《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必须掌握的实验之一.该实验非常适合让学生动手去探究,而且在省市调测、高考试题中命中率极高,命题者通常会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误差分析角度入手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动手实验,以及实验过程是否真正去体会去思考.

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基本原理

调整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直到小车(未挂上沙桶和沙,但已连接纸带且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自身重力的下滑分力与阻力平衡为止.然后挂上沙桶和沙(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是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本实验需要探究的是细线拉力(滑块的合力)与小车的加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困难之处是如何测得细线的拉力.教材处理方法妙在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下,细线的拉力T近似等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两者质量相差越显著则近似程度就越高,实验的效果就越好.

例1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图1(1)当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图2(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分析 有些学生回答第一小题时,常把答案写成“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远小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实际原因是学生对本实验原理理解不透造成的.

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系统误差

教材处理方法存在系统误差:即使沙桶和沙总质量m比小车质量M小得再多,小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即为细线拉力T=MM+mmg)也一定小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

三、减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系统误差

1.将沙桶和沙、小车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若把沙桶和沙、小车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mg即为系统的合力.

2.直接用测力计、力传感器测出小车所受细线的拉力

若把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注意动滑轮两侧细线要保持竖直平行,如图所示.这样也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在平衡摩擦力后,小车的合力(细线的拉力)直接通过测力计读出.或者利用拉力传感器直接读出小车的合力(如例2).

图3例2 如图4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图4⑴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 力作用时能做 ▲ 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⑵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F(N) v2B-v2A(m2/s2)a(m/s2)10.600.770.8021.041.611.6831.422.34 ▲ 42.624.654.8453.005.495.72 ⑶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⑷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 .

图5分析 本实验在第2步实验步骤平衡摩擦力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即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不必再满足“钩码的质量也应该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先挂上沙桶和沙再调木板使系统平衡

把装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长木板构成一斜面,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纸带也连上),挂上沙桶和沙,调整垫块的位置,直到小车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沙桶和沙匀速上升),如图6所示.然后撤去沙桶和沙,重新试验,则小车沿斜面加速下滑,此时小车的合力F等于平衡时沙桶和沙重力mg的大小,即F=mg,这样也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

图6例3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214.6 g,砝码盘质量m0=7.5 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50 Hz.其实验步骤: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回答以下问题:

①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

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7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

图7③某同学将有关数据填人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8).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从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可求出的物理量是,其大小是.

次数12345砝码盘中砝码

的质量m/g1020304050砝码盘中砝码

的重力G/N0.100.200.290.390.49小车的加速度

a/m·s-20.771.441.842.382.75 分析 学生如果对这个实验原理不明确的话,容易受教材影响,误认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也应该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而第一空很多学生会选“是”.

图8上述三个方案实验过程均不需要考虑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的条件,均可减小这个实验中存在的系统误差,虽然实际操作上不太方便,但作为实验题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非常好的素材.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实验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五个方面能力之一.还明确提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第四章第2节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学生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必做的一个实验,也是《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必须掌握的实验之一.该实验非常适合让学生动手去探究,而且在省市调测、高考试题中命中率极高,命题者通常会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误差分析角度入手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动手实验,以及实验过程是否真正去体会去思考.

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基本原理

调整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直到小车(未挂上沙桶和沙,但已连接纸带且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自身重力的下滑分力与阻力平衡为止.然后挂上沙桶和沙(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是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本实验需要探究的是细线拉力(滑块的合力)与小车的加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困难之处是如何测得细线的拉力.教材处理方法妙在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下,细线的拉力T近似等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两者质量相差越显著则近似程度就越高,实验的效果就越好.

例1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图1(1)当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图2(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分析 有些学生回答第一小题时,常把答案写成“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远小于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实际原因是学生对本实验原理理解不透造成的.

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系统误差

教材处理方法存在系统误差:即使沙桶和沙总质量m比小车质量M小得再多,小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即为细线拉力T=MM+mmg)也一定小于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

三、减小“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系统误差

1.将沙桶和沙、小车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若把沙桶和沙、小车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mg即为系统的合力.

2.直接用测力计、力传感器测出小车所受细线的拉力

若把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注意动滑轮两侧细线要保持竖直平行,如图所示.这样也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在平衡摩擦力后,小车的合力(细线的拉力)直接通过测力计读出.或者利用拉力传感器直接读出小车的合力(如例2).

图3例2 如图4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图4⑴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 力作用时能做 ▲ 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⑵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F(N) v2B-v2A(m2/s2)a(m/s2)10.600.770.8021.041.611.6831.422.34 ▲ 42.624.654.8453.005.495.72 ⑶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⑷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 .

图5分析 本实验在第2步实验步骤平衡摩擦力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即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不必再满足“钩码的质量也应该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先挂上沙桶和沙再调木板使系统平衡

把装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长木板构成一斜面,连接好打点计时器(纸带也连上),挂上沙桶和沙,调整垫块的位置,直到小车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沙桶和沙匀速上升),如图6所示.然后撤去沙桶和沙,重新试验,则小车沿斜面加速下滑,此时小车的合力F等于平衡时沙桶和沙重力mg的大小,即F=mg,这样也不必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条件.

图6例3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214.6 g,砝码盘质量m0=7.5 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50 Hz.其实验步骤: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回答以下问题:

①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

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7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

图7③某同学将有关数据填人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8).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从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可求出的物理量是,其大小是.

次数12345砝码盘中砝码

的质量m/g1020304050砝码盘中砝码

的重力G/N0.100.200.290.390.49小车的加速度

a/m·s-20.771.441.842.382.75 分析 学生如果对这个实验原理不明确的话,容易受教材影响,误认为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也应该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而第一空很多学生会选“是”.

图8上述三个方案实验过程均不需要考虑满足“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的条件,均可减小这个实验中存在的系统误差,虽然实际操作上不太方便,但作为实验题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非常好的素材.

猜你喜欢
砝码细线拉力
天平砝码对对碰
东东“闯关”记
细线转圈
细线吊冰块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E2等级毫克组砝码的不确定度评定
爱看演出的小女孩
巧妙找次品
微话题 狂野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