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蛋白酶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软组织中晚期血肿

2014-03-26 10:55叶健平廖生雄杨永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囊肿瘢痕血肿

叶健平 廖生雄 杨永胜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900)

糜蛋白酶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软组织中晚期血肿

叶健平 廖生雄 杨永胜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900)

目的 评价糜蛋白酶对中晚期软组织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13例软组织中晚期血肿分为研究组113例,对照组100例分别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研究组清除积液后注入糜蛋白酶药液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愈合时间(8.5±1.5)d明显快于对照组(16.0±4.1)d,P<0.0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愈合优的患者达93.8%明显高于对照组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糜蛋白酶腔内注射使用大大提高了血肿的吸收速度,缩短了血肿残留时间,较以往切开引流痛苦少,治愈快,不留明显瘢痕。

糜蛋白酶;腔内注射治疗;软组织中晚期血肿

软组织血肿临床又称皮下血肿,为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凡有组织损伤的部位均可发生[1]。血肿早期大多靠抽吸及加压可治愈,而超过15 d以上的晚期陈旧性血肿,既往常认为必须手术治疗,加大了患者的痛苦。受到“糜蛋白酶囊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和胭窝囊肿122例”[2]的启发,我院采用糜蛋白酶腔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血肿,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3例软组织中晚期血肿患者,发病原因均为外伤,男150例,女63例;发病部位:头部43例,颈部15例,腹股沟部21例,下腹部10例,下肢65例,髋部19例,臀部8例,上肢20例,腰部12例。中期血肿130例,晚期血肿83例;随机分组,研究组113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治疗方法:生理盐水和2%利多卡因各取一半,共约5 mL(据血肿大小取不同的量),溶解糜蛋白酶。小血肿用1~2支(每支4000单位),较大的血肿用2~3支。患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用5 mL注射器接7号针头,于血肿低位处穿刺 ,抽出积液。过于黏稠不易抽出者,可注入少量盐水,反复冲洗,尽量抽尽积液,留置针头,注入糜蛋白酶药液,拔出针头,其中7例血块严重,需配合小切口血块清除后再注入糜蛋白酶药液,用纱块弹力绷带包扎。每隔1 d后重复上述治疗,直到治愈。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按传统治疗方法,操作时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孔巾,利多卡因局麻后手术切开行凡士林纱条引流后包扎,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换药,不使用糜蛋白酶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临床愈合分:优(无瘢痕,肤色正常,无功能障碍)、良(瘢痕小,肤色正常,无功能障碍)、差(瘢痕明显,色素沉着,合并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x¯± s)表示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愈合情况:研究组113例患者临床愈合时间7~10 d,平均(8.5±1.5)d;对照组100例患临床愈合时间12~20 d,平均(16.0 ±4.1)d;两组患者在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较大(t=5.216, P<0.05);研究组其中90例于注射后7 d内肿块消失,23例10 d内肿块消失;而对照组82例14 d治愈,10例10 d治愈,8例20 d治愈;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愈合时间对比[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对比:研究组注射后半小时局部肿胀或有痛感,24 h内消退,局部无发热、无影响休息,本组患者注射后未见有心慌、头晕等过敏者;113例均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复发,全部注射后无局部组织坏死、感染,恢复后皮肤弹性、色泽正常,愈合优比例93.8%;对照组100例的随访,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率高76例(76.0%),3例合并术后感染给予静脉用药治疗,愈合后瘢痕明显,影响美观,血肿发生在关节处的还对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χ2=4.3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愈合优的患者达93.8%明显高于对照组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愈合优良率比较[n(%)]

3 讨 论

软组织血肿是指机体损伤后(挫伤或扭伤),因局部血管壁受损血液外漏在组织中所造成的闭合性软组织内出血,周围组织受压力的作用,使其成为1个容纳血液的囊腔[3]。因创伤积液的隔离,影响创面愈合,早期大多靠抽吸及加压可治愈,晚期陈旧性血肿内的血液日久之后有的成分已被吸收,血肿周围形成假囊壁、内有液体残留的假性囊肿,同时血肿形成皮肤屏障减弱有于细菌繁殖,形成脓肿,既往常认为必须手术治疗[4]。一般只要临床不忽视都在早期发现及治愈,但实际工作中,因不够重视,屡见不鲜,直至中晚期才给予进一步处理,此研究将血肿按发现时间分为早期血肿(1~7 d),中期血肿(8~14 d),晚期(陈旧性)血肿(15 d以上)。

糜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和肽类分子中由苯丙氨酸、酪氨酸的羧基组成的肽腱[5],本组患者采用糜蛋白酶治疗正是利用它能水解蛋白质的特点使黏液液化利于吸收消散,糜蛋白酶可充分与血肿假囊内壁接触,假囊内壁损伤坏死组织逐渐溶解后,以及糜蛋白酶渗到周围组织中被吸收后粘合,囊壁脱水变性,最终纤维化而消除空腔,且浓度迅速降低,亦不引起周围组织坏死,同时可预防感染。本组113例注射后,无局部组织坏死、感染,恢复后皮肤弹性、色泽正常,无1例发生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应避免药液从针孔漏出到周围正常组织中引起不良反应。

糜蛋白酶通过对蛋白质的肽链水解作用,可以液化脓液,分解坏死组织,增加白细胞的游走及吞食作用[6],从而促使炎症消除,消化脓液、积血、消炎、消肿作用,可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清洁净化创面,有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炎症的消散和伤灶愈合,与以往传统治疗必须切开引流比较:痛苦少,治愈快,不留明显瘢痕,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周士杰.皮下血肿的处理[J].中国实用医刊,1981,3(1):17

[2] 葛长官,刘大玲.糜蛋白酶囊内注射治疗腱鞘囊肿和胭窝囊肿122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6):31-31.

[3] 黄向辉,丘革新,郑摇伟.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4):685-686.

[4] 陈才华,江川,蔡敬.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2例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5):449.

[5] 彦祖.糜蛋白酶[J].山西医学杂志,1964,1(1):67-70.

[6] 王莹,詹新华.糜蛋白酶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68.

R641

:B

:1671-8194(2014)32-0096-02

猜你喜欢
囊肿瘢痕血肿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