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关系

2014-03-26 10:55李红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心室病程缺血性

李红艳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心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5)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关系

李红艳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心内科,辽宁 鞍山 114005)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水平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前体(BN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清CysC、BNP、LAD、LVDd较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组明显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的增高血清CcysC、BNP水平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P<0.01),LAD、LVDd无差异(P>0.05)。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清CysC、BNP 水平逐渐增高(P<0.05),LAD、LVDd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BNP呈正相关,血清CysC、BNP与LVDd呈正相关,CysC、BNP与LVEF呈负相关,CysC、BNP与LAD无相关性。结论 ①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患者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CysC有可能成为诊断HF的标志物。②CHF患者的血清CysC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及病程的延长逐渐增高,血清CysC可作为判断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血清胱抑素C;脑钠肽

血清Cys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并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新的检测指标逐步被认识,在临床中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68.01±11.35)岁。按照NYHA分级方案进行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26)例,Ⅲ级(32)例,Ⅳ级(46)例。按照病程长短将CHF组患者分为4组:A组:病程0~3个月(20)例,B组:3个月~1年(25)例,1~5年(32)例,D组:>5年(27)例。CHF各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取同期住院的既往无心力衰竭病史,临床无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50%冠心病患者(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64.45±10.73)岁。

1.2 方法: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入院次日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ysC浓度,BNP浓度,超声检查符合美国心脏学(AHA)超声指南规范,依据二维超声测量LAD、LVDd、LVEF。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样本均数比较,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CysC浓度与心脏结构、心功能指标比较。CHF组与无心力衰竭组相比:血清Cys C及BNP明显增高,LVEF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血清CysC、BNP水平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LAD、LVDd明显升高(P<0.01),但随着NYHA分级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cysC、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各组血清cysC、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①与无心力衰竭组相比,P<0.01;②与心功能Ⅰ级~Ⅱ级相比,P<0.01;③与心功能Ⅲ级相比,P<0.01

组别 n CysC(mg/L) BNP(ng/L) LVEF(%) LAD(mm) LVDd(mm)无心力衰竭组 54 1.09±0.21 114.31±54.10 60.02±4.35 35.70±4.09 48.79±3.25心力衰竭组 Ⅰ~Ⅱ级 26 1.25±0.20① 510.32±180.45① 42.68±7.30① 38.28±4.00 57.88±3.65Ⅲ级 32 1.49±0.26①② 568.78±360.12①② 42.01±8.44① 40.98±3.98① 59.31±2.69①Ⅳ级 46 1.91±0.23①②③ 398.41±646.30①②③ 35.57±7.40①②③ 43.68±3.13① 60.34±3.11①②

表2 不同病程组血清CysC、心脏功能机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不同病程组血清CysC、心脏功能机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①与D组相比,P<0.05;②与C组相比,P<0.05;③与B组相比,P<0.01

组别 n CysC(mg/L) BNP(ng/L) LVEF(%) LAD(mm) LVDd(mm) A组 20 1.27±0.23①②③ 556.68±305.12①②③ 42.71±7.56 38.43±4.12①②③ 57.69±2.73①③B组 25 1.44±0.24①② 1220.12±352.10①② 41.10±7.50① 41.11±3.99 60.26±2.45 C组 32 1.71±0.31① 1875.87±264.56① 40.81±8.73① 42.40±3.70 58.99±2.87 D组 27 1.97±0.77 2845.66±450.40 34.46±6.28 43.80±3.10 60.84±2.56

2.2 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CysC与BNP 呈正相关(r=0.830,P<0.01);CysC与LVEF呈负相关(r=-0.646,P<0.01);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90,P<0.01);CysC与LVDd 呈正相关(r=0.691,P<0.01);BNP与LVDd呈正相关(r=0.711,P<0.01);CysC与LAD无相关性(P>0.05);BNP与LAD无相关性(P>0.05)。

2.3 CHF不同病程组间各指标比较: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病程的延长,血清CysC及BNP水平逐渐增高(P<0.05),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LAD、LVDd逐渐增大(P<0.05),LVEF逐渐降低(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如何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并及时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BNP已经成为诊断心力衰竭公认的标志物,但一部分患者的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并且BNP对心力衰竭更早期的发现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方面也存在局限,因此需要寻找一个相关性更密切的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工作。

血清胱抑素C有120个氨基酸残基,是由机体有核细胞共同产生,代谢率恒定,因此血清胱抑素C表达量相对稳定[1,2]。可作为一个理想的、精准的生物指标应用于临床。

目前已明确心室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室重构的病理改变包括心肌重塑和细胞外基质(EMC)重塑两方面的改变。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蛋白质分解、抗原呈递以及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裂解,胱抑素C是最强的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之一,二者表达失衡影响了EMC的产生和降解的动态平衡[3,4],进而影响心室重塑[5]。Xie等[6]的研究发现胱抑素C能抑制组织蛋白酶B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集聚。高阳等[7]也证实血清CysC浓度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均有胱抑素C参与,包括炎性反应[8,9]、抑制酶及激素前体活性等。Ix等[10]发现CysC水平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有关,Patel等[11]发现CysC与左室体积增加和左室向心性肥大具有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BNP较无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增高,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而增加,血清CysC与BNP呈正相关,血清CysC与LVDd呈正相关,血清CysC与LVEF呈负相关。表明表明心室容积扩张和心室压力超负荷直接影响着血清CysC、BNP的合成与释放,随着左心室扩大程度的增加,其水平也随之增高。随着心功能水平的下降,其水平随之增高。提示CysC、BNP可间接反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水平,其值越高,心室重塑越严重,心功能越差,临床可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功能不全程度的一个标志物。

随着 CHF患者病程的延长,反应心脏功能的LVEF逐渐降低,而CysC、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表明随着病程的延长,心力衰竭程度逐渐加重,血清 CysC水平逐渐增高,可作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

临床可联合检测BNP与CysC,以更早的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严重程度[12]。但CysC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更确切的机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等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1] 李学知,朱莉.血清胱抑素C浓度变化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价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 40-42.

[2] 王超权,徐耕,程刚.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1):28-30.

[3] Turk V,Stoka V,Turk D.Cystatins: 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and medical relevance[J].Front Biosci,2008,13(5):780-786.

[4] Taglieri N,Koenig W,Kaski JC,et al.Cystatin C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Clinical Chemistry,2009,55(11):932-943.

[5] 贺兆发,袁靖玮,范蕾,等.胱抑素C、嗜铬粒蛋白A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1):27-29.

[6] Xie L,Terrand J,Xu B,et al.Tsaprailis G,Boyer J,Chen QM.Cystatin C increases in cardiac injury: a role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modulation[J].Cardiovasc Res,2010,87(4):28-35.

[7] 高阳,杨国杰.老年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32):3890-3891.

[8] 张良,周胜华,方臻飞,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7):291-292.

[9] 丛欢,李磊,聂鑫.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细胞质亲环蛋白A、血清胱抑素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7(33):3172-3173.

[10] Ix JH,Shlipak MG,Chertow GM,et al.Cystatin C,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and diastolic dysfunction: data from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J Card Fail,2006,12(8):601-607.

[11] Patel PC,Ayers CR,Murphy SA,et al.Association of cystatin C with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 Dallas Heart Study [J].Cir Heart Fail,2009,2(2):98-104.

[12] 续超,韩清华.血清胱抑素C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3(11):292-294.

R541.6

:B

:1671-8194(2014)32-0131-02

猜你喜欢
心室病程缺血性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