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探讨

2014-03-26 10:55门小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检验科血细胞涂片

门小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探讨

门小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目的 为了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 总结350例患儿血检资料,按照随机数表原则进行分组后,对两组血检异常患儿近一步进行血涂片镜检查,最后计算全自动血检仪假阳性百分比率并对比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一组28例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百分比为16.0%)患儿中,经过血涂片镜检确认异常的有17例,血常规检查异常中的假阳性百分率为60.7%,与治疗二组相比,数据结果一致(P>0.05)。结论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的检查确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确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

血涂片镜检;血常规;重要性;准确度

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血涂镜片的检查,这也是检验科检验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能够正确无误地识别血液在正常与病理条件下的成分和形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2]。为了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笔者回顾性总结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儿350例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我院儿科门诊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儿350例资料,所有患儿按照数理统计学随机数表分配原则进行编号后随机分为两组:检验一组175例和检验二组175例,检验一组患儿中男性89例,女性86例,年龄范围6~15岁,平均年龄为(8.7±4.1)岁,所有患儿经过血常规检查后有28例患儿检查结果异常;检验二组患儿中男性88例,女性87例,年龄范围6~14岁,平均年龄为(8.6±3.8)岁,所有患儿经过血常规检查后有30例患儿检查结果异常,对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的患儿再进行血涂片镜检。两组患儿的一般病例资料(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儿的血涂片镜检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血常规检验仪器为SYSMEX-2100及该仪器配套试剂,镜检仪器为奥林巴斯显微镜(型号CX31),所用细胞染液为瑞士吉姆萨染液,血常规测试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对于血常规检测仪提示异常的血液标本都进行手工推片,将异常血液标本混匀后,于载玻片一角滴一滴,推片稍微压力后以45°匀速前推,推好后进行编号处理,推好标准为头体尾明显且厚度适中,片中血细胞分布均匀而呈舌状,自然晾干后染色,染色方法为:滴加染色液2 min后,继续低价2倍量的染液的磷酸盐缓冲液继续染色10 min左右,流水在片子边缘缓慢冲洗,晾干后进行镜检,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为粉红色,白细胞的胞质和细胞核明显,极易辨认,镜检观察细胞的形态。

1.3 检验标准,观察细胞的形态

一是细胞大小和均一性程度;二是细胞胞质中的颗粒(或者部分颗粒)变粗,着色变深且颗粒的大小和分布不均匀为中毒颗粒;三是观察到可能在细胞质或者细胞核中出现多个空泡;四是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粒细胞数量>5%)或者右移现象(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叶以上,所占百分>3%)。这些观察到的细胞改变情况需要通过显微镜镜检进行核实,以便于确认血细胞的形态和种类。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经过百分百计算后,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检验,百分率结果组间比较用χ2值检验。

2 结 果

治疗一组28例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百分比为16.0%)患儿中,经过血涂片镜检确认异常的有17例,血常规检查异常中的假阳性百分率为60.7%,治疗二组30例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百分比为17.1%)患儿中,经过血涂片镜检确认异常的有18例,血常规检查异常中的假阳性百分率为60.0%,两组患儿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检查结果比较表

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检验假阳性百分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值为高达60.35%,因此,对于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的标本必须同时进行血涂片镜检确认,以防造成误诊。

3 讨 论

检验科中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重复性好和稳定的特点,在临床前检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医院过分依赖血液分析仪器而逐渐忽略了血涂片镜检技术,使血细胞检测的临床误诊率越来越高[3]。

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医院检验科中使用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都是根据血液中白细胞的体积的大小进行分类[4](一是利用电阻抗原理对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和体积进行测定,二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对细胞内部结构进行测定:如细胞的核质比例以及细胞内颗粒的大小等,三是利用激光对每个血细胞进行扫描以区别细胞表面的结构),检验仪的该工作原理导致了不能对异性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毒性改变进行很好的识别,只能起到筛选作用,而不可能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除了利用全自动仪器进行初步筛选以外,不能忽视显微镜的形态学检查[5-8]。

综上所述,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的检查确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忽视形态学检查,很可能造成误诊,提高医疗风险甚至引发医疗事故,通过本组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全自动分析仪假阳性百分率较高,利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确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

[1] 艾红梅.应用国际血涂片镜检复审规则评估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0-91.

[2] 程虹,李玲.仪器、手工结合血涂片镜检计数血小板的比较观察及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2,18(2):85-86.

[3] 王刘奇.血涂片镜检在临检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 2011,8(24):186-187.

[4] 汪从祥,谭雪峰,梁影,等.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该重视血涂片镜检[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121-2122.

[5] 张冬青.血常规各项参数及其意义[J].中国医刊,2010,45(1):91-92.

[6] 贡黎颖.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 2(3):146.

[7] 李凤增,王永红,陈辉.血常规参数在脑出血急性期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169-2170.

[8] 王菊.论常规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 (6):399-400.

R446.11

:B

:1671-8194(2014)32-0135-02

猜你喜欢
检验科血细胞涂片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