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孕期女性口服替比夫定片抗HBV治疗的母婴安全性分析

2014-03-26 10:55占劲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比夫母婴乙型肝炎

占劲松

(湖北襄阳谷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襄阳 441700)

20例孕期女性口服替比夫定片抗HBV治疗的母婴安全性分析

占劲松

(湖北襄阳谷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襄阳 441700)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片对于产妇妊娠晚期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母婴的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妊娠产妇40例纳入本研究,其HBeAg和HBsAg都显示阳性,且HBV DNA含量在106copies/mL或者以上。根据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28个孕周开始,每天服用替比夫定片,产后继续治疗半年。新生儿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的母婴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28孕周时,两组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时和产后半年实验组HBV DNA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新生儿6月龄时,实验组母婴传播率为0,对照组为8.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期间两组各出现1例肠道不适,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片对于产妇妊娠晚期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母婴的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替比夫定片;母婴安全;孕期;HBA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临床对于乙型肝炎尚无彻底治愈的特效药物,主要以抗病毒、修复受损肝细胞、对症治疗为主。为了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需要在孕期加强对产妇的抗HBV治疗,本研究探讨替比夫定片对于产妇妊娠晚期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母婴的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建卡的孕28周前产检其HBeAg和HBsAg都显示阳性,且HBV DNA含量在106copies /mL或者以上的孕产妇40例纳入本研究,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并剔除精神异常、智力低下、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健康教育者。根据建档号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20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54 ±3.68)岁;体质量64~70 kg,平均体质量(68.43±2.23)kg;其中初产妇8例,经产妇12例。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20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10±3.74)岁;体质量63~71 kg,平均体质量(68.15±2.77)kg;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11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质量、孕产次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入选对象均予以基础保肝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实验组患者在28个孕周开始,每天服用替比夫定片,每天1次,每次600 mg。产后继续治疗半年。新生儿均为剖宫产出,出生时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射治疗,并在1月和6月年龄时给予乙肝疫苗肌内注射。

1.3 评价指标:在服药后,对产妇肌酸激酶、肝功能和HBV DNA进行检查,开始每个月1次,当HBV DNA在检测限值之下时,可以每3个月检查1次。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 果

2.1 肝功能指标比较: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比较(x¯±s)

2.2 HBV DNA定量的对比分析:28孕周时,两组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时和产后半年实验组HBV DNA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HBV DNA定量(copies /mL)

2.3 母婴传播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在新生儿6个月龄时,实验组母婴传播率为0,对照组为8.0%,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期间两组各出现1例肠道不适,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以持续抑制或终止乙肝病毒复制、修复肝细胞损伤、抗肝纤维化等为主要治疗原则,阻止病程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等阶段。常用的治疗包括抗乙肝病毒、抑制炎症或脂质过氧化、抗纤维化治疗等[2]。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对HBV的增殖进行抑制和消除,从而改善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症状,对病情的发展加以控制,并对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加以预防,从而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3]。

替比夫定为天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自然L-对映体,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 DNA多聚酶药物。替比夫定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腺苷,腺苷的细胞内半衰期为14 h。替比夫定5'-腺苷通过与HBV中自然底物胸腺嘧啶5'-腺苷竞争,从而抑制HBVDNA多聚酶的活性;通过整和到HBVDNA中造成乙肝病毒(HBV)DNA链延长终止,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4]。

本研究中实验组孕妇经过在孕28周前积极应用替比夫定片进行干预,治疗后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分娩时和产后半年实验组HBV DNA明显降低,母婴传播率为0,这一系列结果提示,替比夫定片治疗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较常见,患者均可耐受,未发生一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说明该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高,目前未发现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1] 韩国荣,江红秀,王根,等.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 (3): 201-20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张丽菊,王玲.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8): 561-563.

[4] 段恒英,刘倩,李忠俊,等.三峡库区2123名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测临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02-704.

R512.6+2

:B

:1671-8194(2014)32-0140-02

猜你喜欢
比夫母婴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替比夫定治疗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104 周疗效分析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