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室早利多卡因室性

王 华

(新田县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570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王 华

(新田县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5700)

目的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相对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或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心肌酶增高、硝酸类药物不能缓解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AMI常合并有心律失常, 而且合并的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临床常见类型为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因AMI早期心肌因缺血或缺氧发生坏死且炎症水肿明显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1]。对于心率失常的治疗主要是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本文为研究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将其与利多卡因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每组各40例患者。胺碘酮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42~70岁,平均年龄为(58.6±6.3)岁;心功能正常2例,Ⅰ级15例 ,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4例;单源性室早16例,成对室早14例,短阵室速10例。利多卡因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3~75岁,平均年龄为(57.3± 7.1)岁;心功能正常3例,Ⅰ级16例 ,Ⅱ级11例,Ⅲ级6例,Ⅳ级4例;单源性室早14例,成对室早17例,短阵室速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评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将150 mg胺碘酮使用20 mL 5%葡糖糖注射液稀释,10 min内注入,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心率失常控制不佳,可在间隔10 min后追加胺碘酮150 mg,短时间内患者的给药剂量可达5~10 mg/kg,24 h内胺碘酮的使用量不超过1500 mg。使用胺碘酮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反应及时减量。患者首日使用胺碘酮应注意:最初6 h内的给药速度控制在1 mg/min,随后18 h内以0.5 mg/min的速度维持,以后均采用0.5 mg/min维持。利多卡因组:将利多卡因50 mg采用20 mL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于10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若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可每隔10 min给予0.5 mg/kg,若室性早搏消失或室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可以2 mg/min静脉滴注的速度维持。两组患者用药时间均为3 d,治疗期间严密心电监测。

1.3 疗效评价。显效:室早消失或较原来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室早较原来减少50%~70%;无效:室早无变化或较前增多[2]。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参数比较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确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经过3 d治疗后,胺碘酮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利多卡因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表1)。经统计学分析,胺碘酮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胺碘酮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静脉炎1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5.0%;利多卡因组胃肠道反应2例,静脉炎2例,低血压5例,心动过缓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27.5%(见表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基本原理就是改变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从而影响钠离子、钾离子等离子流,从而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而抑制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目前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等,其中胺碘酮与利多卡因为临床常用药[3]。

胺碘酮(amiodarone)又被称为乙胺碘呋酮,为含碘苯呋喃的衍生物,其结构与甲状腺素的含碘剂类似,其在临床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其主要作用就是抗心率失常且效果已有多篇研究报道。胺碘酮具有轻度阻断钠通道、延迟钾电流、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或消除后除极等多种电生理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治疗[4,5]。胺碘酮临床用药可采用静脉注射或口服,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之一就是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且不完全,达到峰值一般需要4~7 h,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率不齐的患者,开始用药时一般采用静脉注射以快速控制病情。其临床应用效果安全可靠,效果好于利多卡因。吴建英[6]对所在医院接受并治疗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疗的基础上采取胺碘酮和利多卡抗心率失常,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5%,显示胺碘酮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本研究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且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相对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1] 王凡,刘国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治疗[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5, 3(4):31-33.

[2] 蔡飞,李刚,吴立群,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80例临床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1): 74-75.

[3] 曹克将,陈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4-17.

[4] 吴宁,蒋文明,方圻,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8(6):401-407.

[5] 杨淑芳,秦俭,王晶,等.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3):218-219.

[6] 吴建英.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 32(32):115-116.

R542.2+2;R541.7

:B

:1671-8194(2014)32-0170-02

猜你喜欢
室早利多卡因室性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