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案抢救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阿托品中重度

浦 湧

(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 武汉 430090)

三种方案抢救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浦 湧

(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 武汉 430090)

目的 本文探讨在中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抢救3种方法中何种为优。方法 Ⅰ组采用传统治疗即:阿托品3~10 mg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次,72 h内加用胆碱酯酶能剂与对症治疗。Ⅱ组阿托品首次静推后继之持续静脉滴注,72 h内加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治疗。Ⅲ组阿托品首次静推后继之持续静脉滴注,胆碱酯酶复能剂持续应用5~7 d。结果 Ⅱ组与Ⅰ组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Ⅲ组较Ⅱ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上述临床资料显示第Ⅲ组方案最佳。

三种方案;中重度有机磷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制造的且应用最多的农药,大部分属于高毒类或剧毒类,因为生产、应用不当,或是防护不到位,经常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事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多端,病死率非常高,是ICU、急诊内科临床特别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有机磷农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进入体内,极短时间内发生中毒症状。临床一般根据症状表现可分成轻度、中度、重度、高度重度4种程度,其中中毒程度属于中重度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 h突发死亡。临床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机体尽可能快的达到阿托品化。现选择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中重度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223例,分别采用3种方案抢救治疗,其疗效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223例均为中、重度ADPP患者,中毒途径均为口服。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Ⅲ组,其中Ⅰ组64例,其中男7例,女5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3.5岁。中毒农药为:乐果9例,1605 23例,3911 13例,1059 11例,DDV 6例,4049 2例;Ⅱ组93例,男11例,女8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4岁。中毒农药为:乐果12例,1605 38例,1059 17例,3911 14例,DDV 12例;Ⅲ组:66例,其中男8例,女58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35.5岁。中毒农药为:乐果7例,1605 31例,1059 13例,3911 15例。中毒入院时间均在15 min~1 h。ADPP诊断及分级按文献[1]标准,3组患者年龄、毒物类别,中毒程度分别经均衡性检验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临床表现:①瞳孔缩小、无力、视力模糊、胸闷、多汗、呕吐、恶心、头痛以及头晕等临床症状。②肌纤维颤动,轻度意识模糊、步态蹒跚、腹泻、腹痛、流涎、呼吸困难等。③呼吸肌麻痹、昏迷、脑水肿、肺水肿等。

1.3 治疗方法。Ⅰ组采用传统治疗即:阿托品3~10 mg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次,72 h内加用胆碱酯酶能剂与对症治疗。Ⅱ组阿托品首次静推后继之持续静脉滴注,72 h内加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治疗。Ⅲ组阿托品首次静推之后继之持续静脉滴注,胆碱酯酶复能剂持续应用5~7 d,及对症治疗。

1.4 治疗标准:按文献[2]标准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 果

3组中,Ⅰ组:64例,死亡16例,其中15例在24 h内死亡。1例在第4天死亡;Ⅱ组:93例,死亡11例,在24 h内死亡的为7例,2例在4 d死亡,1例在3 d死亡。Ⅲ组66例,无1例死亡。见表1、表2。

表1 Ⅰ组与Ⅱ组病死率的比较

表2 Ⅱ组与Ⅲ组病死率比较

3 讨 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在临床治疗急救中极为常见,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变化较快,病死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必须及时、彻底的将毒物清除掉,这也是临床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1]。并且,阿托品的合理使用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必须严格周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预防、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临床并发症,掌握阿托品、阿托品中毒的临床指征,尽最大努力将病死率降至到最低水平。

3.1 阿托品是临床首选的一种特效解毒剂,阿托品可以对抗M胆碱受体,同时通过血脑屏障,使呼吸中枢变得兴奋,在对抗有机磷中毒时可导致中枢抑制。阿托品的不足是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阿托品间隔静注法,由于应用者的经验不同,且不同患者对阿托品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及阿托品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故易造成阿托品过量或不足[2]。应用持续静脉滴注对阿托品的剂量较易控制及血药浓度变化比间隔静注法平稳,同时也减少了多次静注导致的误差、污染现象,防止因阿托品的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周围性及中枢性呼吸衰竭,降低了病死率。因此,阿托品开始应用剂量宜大,尽可能快的达到阿托品化,在应用期间,应该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瞳孔、意识等症状及体征变化,详细了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是否减少或增多,皮肤是否出汗,是否出现尿潴留、腹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发生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心动过速、高热、皮肤潮红等现象,应考虑为阿托品中毒,必须及时采取减量或停止应用阿托品,并继续给予动态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医师进行解决处理。

3.2 由Ⅱ、Ⅲ组可见,CHE复能剂应用72 h,较应用5~7 d的病死率高(P<0.01),考虑原因为:在临床上:①存在口服OP后虽经洗胃,但其仍残留于胃黏膜皱襞,此外OP在吸收后,可由胃黏膜分泌进入胃腔,出现胃-血-胃循环;②OP在肝内氧化成毒性更强的物质,如乐果氧化为氧化乐果等,而这些毒物又可通过肝、肠循环再吸收;③被污染的皮肤和头发未彻底清洗,留下残毒被缓慢吸收;④机体组织内毒物被重新释放等[3,4],均可导致残毒重新入血,不断产生新的磷酰化CHE,发生中间综合征并导致病死率降低。综上所述,第Ⅲ组治疗方案最佳,应予以推广使用[5]。

[1] 杨安仲,张宁.纳洛酮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2(13):454-455.

[2] 刘旗升,齐胜兰.连续静注阿托品及常规方法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4(20):153-154.

[3] 彭平,刘宝元.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12):603-604.

[4] 孙理社.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5(21):312-313.

[5] 华双益,俞聪波.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4(20):224-226.

R595.4

:B

:1671-8194(2014)32-0171-02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阿托品中重度
低浓度阿托品不是近视防控的“神药”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重度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