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

2014-03-26 10:55汤丹丹伍有权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氟伐他汀脑血管病阿托

汤丹丹 伍有权

(湖南省湘潭市湘钢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湘潭 411101)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

汤丹丹 伍有权

(湖南省湘潭市湘钢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湘潭 411101)

目的 探讨研究阿托伐他汀以及氟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用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氟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则应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病情、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进行治疗前的TC、TG、LDL-C、HDL-C等数据水平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上述数据水平比对照组研究对象显著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于该病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预防作用,其安全性高,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预后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该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时导致死亡。该病主要原因是患者脑部部分血管缺血所导致的脑损害,其具体表现为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治疗该病,一般采用口服药物方式。他汀类药物作为被得到广泛应用的调脂药物,对于冠心病可以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该类药物逐渐被应用于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效果得到了临床证实。积极研究效果更好的药物对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阿托伐他汀以及氟伐他汀对于该病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具体情况如下。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较(mmol/L)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计13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头颅CT检查进行确诊,符合有关诊断标准。同时对合并有较严重的心肺以及肝肾等功能性疾病患者进行排除、对妊娠以及哺乳患者进行排除、对服用降糖药物后血糖值依然超过7.0 mmol/L的患者进行排除。所有研究对象中男82例,女54例,年龄范围45~76岁,平均(61.2±5.0)岁。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病例顺序分为两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男44 例,女24例;年龄范围45~75 岁,平均(60.5± 5.3)岁;有10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8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有1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观察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 46~76 岁,平均(61.5±4.7)岁;有12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8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有1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两组研究对象的上述一般情况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3]: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①对照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具体情况为:氟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90179,北京诺华制药生产)20 mg,每日1次,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0960293,黑龙江百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75 mg,每日1次,口服。两种药物联合服用持续1年。②观察组研究对象均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具体情况为: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19990258,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 mg,每日1次,口服,应参考患者的血脂水平对剂量进行相应调整(10~60 mg)。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种药物联合服用持续1年。③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饮食进行控制,禁止高胆固醇食物。

1.3 观察内容: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主要观察研究对象的脑血管病发情况以及病死率。同时认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半年以及1年的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的相关数据,并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种类以及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主要比较内容为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高脂血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数据。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的上述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经过治疗后,上述数据水平差异显著,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发病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在再发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发作情况方面,对照组共有14例、观察组共有4例;在非致死性脑梗死发展情况方面,对照组共有10例、观察组共有2例;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共有26例、观察组共有10例。对比发现,观察组病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在服药治疗过程中,两组研究对象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对照组有2例研究对象发生关节疼痛,4例研究对象为皮疹,2例研究对象为肌酸激酶高,4例研究对象为肝脏转氨酶升高。观察组有2例研究对象发生皮疹。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象在进行相应处理后均得到控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患者的高危型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者导致死亡。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二级预防也被称作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病发之前进行诊断以及预防的具体措施。才用该方式,可以让疾病尽早得以发现和治疗,对于规避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他汀类药物被作为调脂药得到大量应用。该类药物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在对该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均被采用。这两种药物均可有效控制患者颈动脉所发生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已经形成的斑块具有稳定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和氧化,同时还可以对凝血-纤溶系统造成较好影响,可以有效促血管新生。阿托伐他汀使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吸收。该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有极高的生物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量临床研究结论表明,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都具有降低TC、LDL-C以及TG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HDL水平[4,5]。但是二者对比,阿托伐他汀的幅度更大。这表明该药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更加适合针对该病的二级预防。

在本研究中,通过两种药物分别联合阿司匹林用于针对该病的二级预防。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其结果表明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更好。该组研究对象的发病率得以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率也更低,患者预后好。这表明该药效果更好,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 罗清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TC、Lp(a)、DD、FIB、CRP 水平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4): 388-389.

[2] 解新英,宁红霜,曹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 19(3):226-227.

[3] 周燕.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70-71.

[4] 王欣.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93):200-201.

[5] 于金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检测临床意义研究[J].当代医学,200(932):63-64.

R743

:B

:1671-8194(2014)32-0175-02

猜你喜欢
氟伐他汀脑血管病阿托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分析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