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对预后的影响

2014-03-26 10:55郭宗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骨髓瘤心肌炎病死率

郭宗明 徐 敏* 黄 琨

(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病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对预后的影响

郭宗明 徐 敏* 黄 琨

(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病区,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 探讨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否影响患者预后。方法 41例MM患者,分成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予硼替佐米联合化疗4疗程,检测近期的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随访3年,观察疾病早期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病死率及化疗后的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减低剂量组有效率为81.82%,完全缓解率36.36%;常规剂量组,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21%与36.84%,两组相比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②低剂量组疾病早期复发率为18.18%,3年无病生存率为59.10%、病死率为13.64%;常规剂量组疾病早期复发率13.64%,3年无病生存率为63.16%,病死率为10.53%,二者相比远期疗效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减低剂量组周围神经损害发生率为9.09%;常规剂量组为36.84%,明显高于低硼替佐米剂量组(P<0.05)。 结论 适当降低硼替佐米剂量,并不影响近期疗效,3年远期疗效指标亦无显著差异,还能减轻硼替佐米剂量组周围神经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剂量;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常规化疗对初治MM有较好的反应率,但完全缓解率低,不良反应大。多数MM患者年龄大,常伴有肾功能不全,难于耐受常规化疗;且易出现早期化疗耐药与复发。硼替佐米作为治疗MM的新药,在初治与复发/难治MM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延长了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1]。是MM患者一个新的治疗选择。但硼替佐米价格昂贵,对我们发展中国家很多MM患者来说,经济问题成为选择硼替佐米治疗的主要障碍。为此,我科做了减低硼替佐米剂量与常规硼替佐米剂量方案对MM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的我科住院MM患者41例,诊断及分期标准见参考文献[2]。将患者分成减低剂量硼替佐米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分型、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见表1。

1.2 治疗方案: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MM患者治疗方案:硼替佐米1.0 mg/m2(d1、4、8、11),地塞米松10~20 mg/d(d1~2、d4~5、d8~9、d11~12),28 d为1个疗程;标准硼替佐米剂量组MM患者治疗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d1、4、8、11),地塞米松同前,28 d为1个疗程。

1.3 治疗与随访:患者硼替佐米联合治疗4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入院检查评价近期疗效;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36个月,进行疗效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别。

1.4 随访监测具体指标。近期疗效检测指标:①M蛋白的定量检测;②骨髓中的浆细胞百分比。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疾病早期复发率(1年内复发)、3年无病生存率及病死率、化疗后的周围神经毒反应发生率。

1.5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标准:①疗效评估[3]:参照200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制定的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其中治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判定为治疗有效,疾病稳定、疾病进展为治疗无效。②不良反应: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第3版标准判断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为统计学指标,采用χ2检验,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MM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22例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化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18例有效,有效率为81.82%,完全缓解患者8例,完全缓解率达36.36%;常规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16例有效、7例完全缓解,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21%与36.84%。两组相比,近期的有效率与完全缓解率均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MM患者远期预后的比较:随访中,22例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只有4例1年内疾病进展复发,早期复发率18.18%;随访3年,有13例无病生存,有3例死亡,3年无病生存率达59.10%,病死率为13.64%;19例常规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有3例1年内疾病进展复发,早期复发率13.64%;随访3年,有12例达无病生存,2例死亡,3年无病生存率为63.16%,病死率为10.53%。两组患者相比,疾病早期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硼替佐米化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学毒性反应比较:在随访观察中,22例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只有2例患者遗留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如感觉异常、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09%;而19例例常规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有7例留有周围神经损害,发生率达36.84%,与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为血液系统不可治愈恶性肿瘤之一。虽经积极的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3~4年左右。随着硼替佐米上市、推广、应用,MM的疗效及预后均有较大提高。特别是MM患者常常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硼替佐米具有肾功能逆转的作用[4]。但因其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另外,常规剂量下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也限制了硼替佐米临床推广应用。

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们采用减低硼替佐米剂量治疗多发性骨髓,发现:近期疗效方面,减低硼替佐米剂量组患者有效率为81.82%,完全缓解率36.36%;而常规硼替佐米剂量组有效率为84.21%,完全缓解率为36.84%,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方面:低硼替佐米剂量组疾病早期复发率为18.18%,3年无病生存率为59.10%、病死率为13.64%;而常规硼替佐米剂量组疾病早期复发率13.64%,3年无病生存率为63.16%,病死率为10.53%,两组远期预后指标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硼替佐米的主要不良反应-周围神经损害毒性方面,减低硼替佐米剂量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9.09%,常规硼替佐米剂量组发生率为36.84%,提示减低硼替佐米剂量能明显减少其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率(P<0.05),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应用硼替佐米治疗MM,可适当降低硼替佐米剂量,并不影响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也对疾病早期复发率、3年的无病生存率及病死率等远期预后指标亦无明显影响。同时,还能减少硼替佐米剂量组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但对5年或更长时间的预后指标是否有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证实。

[1] Richardson PG,Barlogie B,Berenson J,et al.A phase 2 study of bortezomib in relapsed,refractory myeloma[J].N Engl J Med,2003, 348(26):2609-2617.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06-115.

[3] Durie BG,Harousseau JL,Miguel JS,et al.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nternational uniform response criteria for multiple myeloma[J].Leukemia,2006,20(9):1467-1473.

[4] 徐敏,郭宗明.硼替佐米治疗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4):525-527.

表1 患者恢复情况分析

同时,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68/68,100%),咳嗽,流鼻涕(23/68;33.82%),肠胃绞痛,腹泻(27/68;39.70%),头晕,胸闷(25/68;36.76%)。

3 讨 论

相关资料显示,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能否成功治疗的关键在于对于患者是否能够及时的进行诊断,并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目前来说,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采用对症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肾上腺素激素治疗,能够很好地提高心脏收缩能力,改善心肌供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强心药物进行治疗,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肌,避免心肌的进一步受损。结合我院的相关优质护理,综合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

此外,另有文献表明,对于急性心肌炎的治疗,可以辅助进行维生素C输液治疗[4],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同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另一个层面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从实验室检查方面,采用血清学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心肌是否受损进行确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形式较多,病死率较高,同时预后较为困难的一种疾病,对于其治疗应当主张早发现,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庆业,蒋婷波.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5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13(5):218-220.

[2] 马文英,顾福生.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0(1):31

[3] 杜立波,刘路平.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1,10(12):1013-1014.

[4] 宋凤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3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07-1408.

R733.3

:B

:1671-8194(2014)32-0184-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骨髓瘤心肌炎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