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分析

2014-03-26 10:55辛宝双葛晓飞陈宇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传染源抗结核不合理

辛宝双 葛晓飞 陈宇飞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抗结核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分析

辛宝双 葛晓飞 陈宇飞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带来的危害。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150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用药的合理性与否将其分为A、B两组,A组74例,B组76例,其中A组患者严格按照结核病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用药依从性较好、用药规律、合理,B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用药不合理、不规律,后将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初治病例失败率、复发率、产生耐药菌及造成大量慢性传染源的概率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较大,可导致患者初治失败率增高,病情容易反复,可产生耐药菌,易造成治疗失败,同时造成大量慢性传染源。因此,在临床上,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宣传和指导,严格执行治疗程序,减少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利用。

抗结核药物;不合理利用;危害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其治疗期较长,患者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结核病合理治疗有五大原则,一是早期治疗,二是联合治疗,三是适量用药,四是严格规律治疗,五是全程治疗[1,2]。本文以150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危害,旨在为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提供一个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就诊的150例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74例)和B(76例)两组,其中A组患者男40例,女34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8.7±3.5)岁,发病时间1~13 d,平均(5.7±2.3)d;B组患者男43例,女3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7.2.±3.6)岁,发病时间1.5~12 d,平均(5.2±3.1)d。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P均>0.05,因此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患者进行严格的用药管理模式,其依从性较好,均严格按照结核病的治疗规律来进行治疗,即:①早期治疗,通过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化学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消灭结核菌,减少复发率;②规律治疗。严格按照医师给予的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按照病情规律用药,最大限度减少用药产生的耐药性;③全程治疗。按照规定,患者在治疗期内进行接受化疗,提高治愈的成功率,避免病情的反复。④适量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剂量进行治疗,防止剂量增大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⑤联合用药。避免单一的用药方案,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进行交叉治疗,以此防止耐药性的出现。B组患者未能严格执行治疗程序,76例患者均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的现象。

1.3 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初治病例失败率、产生耐药菌率、复发率及造成大量慢性传染源的概率,以此来判断抗结核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处理,软件包选用SPSS170,本文的置信水平为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初治病例失败率、产生耐药菌例数及比例:B组患者的初治病例失败人数和比例高于A组,同时B组患者产生耐药菌的例数与比例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和发生慢性传染源比较:B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发生慢性传染源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结核病是临床上治疗时间较长的传染疾病之一,不仅对造成患者的健康造成伤害,同时可成为危害社会健康的传染源,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据统计,我国约5.5亿人口曾感染结核,活动结核患者高达500万[3]。如何控制耐药结核、降低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利用成为提高结核治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4]。

造成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患者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未能意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不了解规律、合理用药对治疗结核病的重要性。二是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其不良反应导致了患者不能足量、不能按时用药,从而违背治疗原则,导致治疗失败[5]。三是因患者迁居或者离开本地一段时间,导致用药的规律性打乱,失去了监督性,造成用药的不连续。四是部分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弱。五是因经济困难及情绪的影响。部分患者经济较为困难,造成不能及时治疗。同时由于一些患者被隔离治疗,缺少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出现了不良的心理状态,而这些心理状态可影响患者的康复[6]。

表1 两组患者初治病例失败率、产生耐药菌例数及比例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和发生慢性传染源比较

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利用可造成患者复发率、产生耐药菌的概率较高,同时造成大量慢性传染源。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初治病例失败、产生耐药菌、复发及产生慢性传染源的例数及比例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利用的危害是巨大的,可造成患者治愈率显著降低,增加了病情的复发率,同时由于病情的反复造成耐药菌的增加,最后产生大量的慢性传染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坚持贯彻五大治疗原则,采用全程督导化疗法,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杀菌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的不合理利用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在制定与执行化疗方案时,要嘱咐患者坚持按照五部原则进行治疗,合理、规律、适量地服用药物,积极预防耐药菌的产生,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从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7]。

[1] 王霞.含左氧氟沙星方案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6(19):224.

[2] Bam K,Bhatt LP,Thapa R,et al.llness perception of tuberculosis (TB)and health seeking practice among urban slum residents of Bangladesh: a qualitative study[J].BMC Res Notes, 2014,27(7): 572.

[3]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8.

[4] Assefa A,Gelaw B,Getnet G,et al.The effect of incident tuberculosis on immunological response of HIV patients on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therapy at the university of Gondar hospital,northwest Ethiopia: a ret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J].BMC Infect Dis,2014, 27(14):468.

[5] 黄少萍.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肺结核310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1,10(11):130.

[6] 黄丽君.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人文关怀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2(6):56- 58.

[7] 柳先盛,丁汀,吴明东,等.40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获得性耐药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 3492-3493.

R978.3

:B

:1671-8194(2014)32-0248-02

猜你喜欢
传染源抗结核不合理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