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2014-03-26 10:55蒋建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蒋建国

(湖南医药学院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蒋建国

(湖南医药学院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 怀化 418000)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7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以传统开腹术治疗,研究组38例予以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并发症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T型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8周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122.86±12.98)分高于对照组(111.64±13.75)分,且术后出现并发症7(18.42%)例少于对照组15(40.54%)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

临床患者出现胆囊结石情况下多可能引发胆总管结石情况,传统治疗手段中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损伤较大,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1]。本文主要对本院诊治的7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不同的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7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37例,男女比例17∶20,年龄31~69岁,平均(46.8 ±9.2)岁;研究组患者38例,男女比例18:20,年龄35~71岁,平均(47.3±9.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相关检查并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在患者知情前提下签署手术治疗同意书[2]。排除标准:腹部外科手术史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史患者;外胆管狭窄患者;手术及麻醉药物相关禁忌证者[3]。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d) 拔管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7 69.43±24.71 2.48±1.13 30.26±6.48 8.49±2.14研究组 38 28.74±13.62* 1.32±0.54* 40.68±8.27* 5.72±1.21* P -<0.05 <0.05 <0.05 <0.05 t -8.8629 5.6960 6.0629 6.9238

表2 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

表2 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术前 4周 8周 16周对照组 37 111.54±10.73 108.24±11.83 111.64±13.75 124.34±6.85*研究组 38 112.43±10.22 119.62±11.37 122.86±12.98# 125.67±7.96* P ->0.05 <0.05 <0.05 >0.05 t -0.3679 4.2479 3.6348 0.7747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并于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及T型管[4]。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利用纤维胆道镜及电视腹腔镜予以辅助治疗,通过四孔法分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使用可吸收钛夹夹闭以牵引;分离胆总管前壁后切开1.0 cm插入胆道镜,注入生理盐水以暴露术野,观察结石情况予以取石;术后留置腹腔及T型引流管并缝合。

1.4 评价标准: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T型管拔管时间、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采用GIQLI量表分析胃肠道生活质量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5]。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T型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研究组治疗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8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18.42%)例,对照组15(40.54%)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且研究组患者在使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效果明显,表现为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使用腹腔镜辅助手术,可利用腹腔镜的功能增强术野的清晰度,相应减小手术切口并了解结石情况,因此术中出血量也随之减少。同时研究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具体表现为患者的引流管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手术伤口较小的情况,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产生积极影响,即术中切口较小对患者的胃肠道损伤较轻[6,7]。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较短,说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较短,对患者的早期康复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手术伤口大小对术后恢复影响较大。

同时胃肠道的生活质量情况也成为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观察指标,且结果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术后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且术后8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相对缩短患者的住院及治疗时间,同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16周的评分无明显差异,此研究结果与章志军等人在相关文献中的结论相类似,说明对照组多在术后16周恢复胃肠道功能[8]。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腹腔镜手术不仅减小手术伤口,且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针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治疗,需经过临床相关研究并改善,以指导临床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利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刘郁,于亮,段绍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40-42.

[2] 陈维.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07-208.

[3] 赵冬雨,成丽娅,沈宏,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 20(7):793-796.

[4] 马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25-526.

[5] 于江涛,黄强,王军.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35(3):324-325.

[6] 麦金莲,石惠珍.手部粉碎性骨折中带螺纹克氏针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2,47(5):615-616.

[7] 王友清,杨晓平,王伟军,等.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 (12):1456-1458.

[8] 章志军,王波,黄俊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 1321-1322.

R575.6+2

;B

:1671-8194(2014)32-0260-02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