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剂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4-03-26 10:55钟天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调节剂支原体炎性

钟天胜

(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 五华 514400)

免疫调节剂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钟天胜

(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 五华 514400)

目的 探讨免疫调节剂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7例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抗菌药+免疫调节剂,观察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CD3+T和CD4+T的绝对值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调节剂能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反复、持续发作有积极意义。

免疫调节剂;支原体肺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

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感染性肺炎有明显区别,二者区别表现在临床症状和致病源不同,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源为支原体,其没有细胞壁,对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不敏感,因此常规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肺炎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无效,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应用最为广泛的为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1]。本文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和免疫调节剂治疗支原体肺炎,通过观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旨在探讨免疫调节剂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支原体肺炎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龄在26~54岁,病程 1~9 d,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本次入我院治疗前2个月未使用过免疫刺激调节剂,排除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将87例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30~54岁,平均(37.8±2.6)岁,病程 1~9 d,平均(6.4±1.7)d,其中有发热症状者25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6~50岁,平均(40.2±1.7)岁,病程1~8 d,平均(4.9±1.8)d,其中有发热症状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给予吸氧、支气管扩张剂,以快速缓解症状,同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给予止咳、祛痰及退热药。对照组患者给予静注浓度为1.5 mg/mL的阿奇霉素生理盐水溶液250 mL,每次静注时间不少于60 min,1次/天,连续用药5 d,随后改为饭前口服同等剂量的阿奇霉素片,1次/天,连续口服用药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片800 mg,2次/天,用药1周后将口服剂量改为每次口服400 mg,再次连续用药1周[2]。

1.3 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应用自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T及CD4+T的比例和绝对数[3]。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比例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CD3+T和CD4+T的绝对值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诱发的肺部炎性疾病。潜伏期1~3周,发病形式多样,大部分患者仅出现低热、疲乏,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病原体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可释放神经毒素、过氧化氢等物质,刺激呼吸道产生炎性反应[4]。在治疗上,大环内酯类是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5]。由于支原体还可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活性,介导细胞因子等,使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表现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6]。因此,在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

匹多莫德是一种合成的胸腺二肽结构的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促进机体抗体的形成,增强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高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补体,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7,8]。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比例

本文将抗菌药物阿奇霉素联合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应用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CD3+T和CD4+T的绝对值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免疫调节剂相比单纯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之所以更佳,免疫调节剂能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反复、持续发作有积极意义。因此该药可作为抗感染药物治疗的重用辅助用药,在支原体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陈波,张经.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体液免疫检测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 1045-1046.

[2] 王宗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52-53.

[3] 张益谋.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608-2610.

[4] You L,Chen H,Han C3,et al.The value of early diagnostic screens for the diagnosis of influenza A,B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J].Clin Lab,2013,59 (11/12):1239-1245.

[5] 孟晨.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支气管镜下表现和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2):954-956.

[6] 郝丽,郑成中.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3):156-159.

[7] 王冠,李开为.匹多莫德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5):823-825.

[8] Carta S,Silvestri M,Rossi GA.Modulation of airway epithelial cell functions by Pidotimod: NF-kB cytoplasmatic expression and its nuclear translo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TLR-2 expression[J].Ital J Pediatr,2013,39(1):29.

R563.1

:B

:1671-8194(2014)32-0262-02

猜你喜欢
调节剂支原体炎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病害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