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肠梗阻开腹腹腔镜

郭 廪

(新安县人民医院 外一科,河南 新安 471899)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郭 廪

(新安县人民医院 外一科,河南 新安 471899)

目的 分析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肠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肠梗阻;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肠梗阻是临床上由于肠管阻塞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的急腹症[1]。单纯的肠梗阻病情发展严重就会引发坏死、穿孔等生理病理改变,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在临床上治疗肠梗阻常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是目前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手段。腹腔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轻微,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2]。现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0肠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0~74岁,平均年龄(45.34±15.14)岁,;实验组35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4.49±14.83)岁。疾病类型:广泛性粘连11例,与腹壁粘连10例,肠管间粘连12例,粘连且肠扭转16例,粘连带压迫肠管11例,乙状肠扭转1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经全面常规检查,均无其他血液、心脏、肾脏等严重疾病,且均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主要步骤:第一步人工气腹加麻醉:对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在远离伤口的脐轮下缘切开1.5 cm切口,将气腹针以45°插入,接入总量为2 L,气速<1 L/min的 CO2充气机,保证腔内压强<16 mm Hg;第二步套管针刺入:将套管针插入腹腔,拔出套管芯,听到腹腔内气体声后插入腹腔镜,连接光源,调整患者体位,继续充气[3];第三步腹腔镜观察和分离或切除:操作者手持腹腔镜,通过目镜观察肠粘连的具体状况,先用钝性和锐性进行粘连分析,再用抓钳探查肠管,检查其他粘连情况,必要时可使用超声刀和分离剪。第四步取镜封口:手术完成后取出腹腔镜,将腹腔内气体排出后拔除套管,缝合切口并固定;第五步检查处理:检查伤口处表面现象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

1.3 观察指标:胃肠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再梗阻、吻合口瘘、其他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情况比较: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机械性肠梗阻为肠梗阻的主要类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为常见。肠梗阻的主要发病机制与肠内过多气体集聚、肠液大量丢失、肠管内细菌过度繁殖、肠内压的增高存在密切的关系。肠内压不断升高会造成长肌肉麻痹,减弱肠管的蠕动力;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会进入腹腔引发严重的感染中毒反应,处于肠梗阻的病理危险期,若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就会产生肠壁的坏死和穿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5]。

在临床上,对于治疗肠梗阻多先行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不显著且易耽误患者接受治疗的最佳时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治疗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研究表明,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是兼具检查和治疗功能的医用器械,在医学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可以对患者的肠梗阻病情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实行分解粘连或者切割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6]。同时腹腔镜可以避免腹腔被切开,将重要的神经切断对患者的身体代谢和免疫造成不良;借助于摄象系统可以扩宽手术的视野,可以掌握病变部位的具体位置,手术操作不会受到其他影响;切开、止血等步骤主要应用电凝技术,可以避免因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7]。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属于微创类手术,手术刺激小,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小,自身抵抗力和恢复力相对较强,可以控制了细菌的感染,促进肠胃快速恢复,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8]。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h) 首次肠鸣音时间(h) 胃肠恢复时间(h) 住院总时间(d)对照组 35 28.79±9.26 40.67±13.22 47.89±15.96 18.78±6.26实验组 35 16.78±5.59* 36.34±12.11* 39.78±13.26* 13.67±4.5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肠梗阻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更具有显著优势,是临床上治疗肠梗阻一种先进的医疗手段。

[1] 曾志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2):25-26.

[2] 黄唐剑,郭会文,李铂.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52-53.

[3] 钟辉,冯东亮,唐昊.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6):1296-1298.

[4] 许田恩,樊文娟,姜雷,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性和可行性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2): 1038-1043.

[5] 吴伟,余育晖.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8):1090-1092.

[6] 刘真宏,何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10):57-58.

[7] 周少波,刘勤,龚连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7):695-698.

[8] 秦靖宜.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58-59.

R574.2

:B

:1671-8194(2014)32-0268-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