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2014-03-26 10:55郭凤翔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肝胃泻心汤食管炎

郭凤翔

(山西省泽州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山西 晋城 048002)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郭凤翔

(山西省泽州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山西 晋城 048002)

目的 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中医门诊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雷贝拉唑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中医疗效愈显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7.5%)(χ2=12.025,P=0.017),治疗组内镜疗效愈显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χ2=11.131,P=0.02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味;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中医;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的关闭功能不全,胃液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本病好发部位为食管中下段,为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西医给予胃动力促进剂、质子泵抑制剂可取得一定疗效。笔者近年来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不错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医门诊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选取病例均符合《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胃郁热”型诊断标准[2]。排除妊娠期、哺乳期、肿瘤、消化道溃疡、胃肠道手术史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5岁,平均(42.5±8.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3±0.7)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43.1± 7.4)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2±1.0)年。2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916)口服10 mg,1次/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5)口服5 mg,3次/天。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5 g、干姜6 g、黄芩10 g、黄连6 g、党参10 g、茯苓12 g、炒竹茹10 g、煅瓦楞子30 g、元胡10 g、大枣10 g、炙甘草6 g。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天,分早晚2次服用。2组患者以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停药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1.3.1 中医疗效:参照相关文献[2]制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指数≥70%但<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但未消失,疗效指数≥50%但<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无改善,疗效指数<50%。疗效指数=(治疗前症候积分-治疗后症候积分)/治疗前症候积分×100%。

1.3.2 内镜疗效: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治愈:内镜所见分级达到0级;显效:内镜所见分级较治疗前减轻2级以上,但未达到0级;有效:内镜所见分级较治疗前减轻1级以上;无效:内镜所见分级不足1级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中医疗效愈显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7.5%)(χ2=12.025,P=0.017),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内镜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内镜疗效愈显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χ2=11.131,P=0.02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学“吞酸”、“胸痹”、“胃脘痛”等病症范畴,认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等为形成该病的诱因。机体自身脾胃虚弱,饮食失节、烟酒过度等加重脾胃损伤,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均可引起气瘀互结于食道,胃之通降功能障碍,而见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4]。肝胃郁热型在临床十分常见,患者多表现为烧心、胸骨后或心窝部疼痛,胃脘部疼痛隐隐,胃中嘈杂不安,泛酸或吐清水,同时还可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时稀时干等脾胃虚弱症候,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多弦数。依据临床症候可判定为肝胃郁热,同时伴有脾虚。本研究治疗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不论从中医症候疗效,还是从内镜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药对该病有良好的疗效及适应性,其较常规西药疗法可更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5-7],方中半夏具有止咳、祛痰、促进胃肠运动等作用;干姜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浓度等作用;黄芩、黄连具有抗病原体、抗炎、解热、促胃肠道运动及抗腹泻、抗胃溃疡等作用;党参具有促溃疡愈合、调整胃电节律紊乱和抑制胃运动亢进、调节肠道运动、降低胃液pH值及影响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茯苓可预防胃溃疡、调节免疫、抗炎、镇吐等;炒竹茹具有镇吐、抗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用;煅瓦楞子具有收敛制酸、镇痛、减轻嗳酸等作用;元胡具有镇痛、镇静、抗溃疡作用;大枣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作用;甘草可抗炎、抗溃疡、抗病毒、抑菌及免疫调节。

表1 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疗效比较 [n(%)]

表2 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内镜疗效比较 [n(%)]

综上所述,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且对胃黏膜损伤自主修复有促进作用,较常规西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 林三仁,许国铭,胡品津,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4):233-23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8-359.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3.

[4] 李洪翠,王德运,董文.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医药与保健,2014,22(2):177-178.

[5] 邹耀武.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2):34-36.

[6] 方正清,张育琴,许冠荪.电针和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素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5):379-382.

[7] 赵建一.半夏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浅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73-74.

R571

:B

:1671-8194(2014)32-0276-02

猜你喜欢
肝胃泻心汤食管炎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