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2014-03-26 10:55高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肺病心肺阻塞性

高红霞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干诊病房,辽宁 沈阳 110041)

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高红霞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干诊病房,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0例DHF合并COPD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性护理;待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血压、心率、肺功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对所有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实行临床干预性护理,对患者的血压、心肺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护理

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多见于高血压或心脏瓣膜病患者,舒张功能性障碍在老年患者中具有特别高的患病率,致残率高,也是肥厚性或限制性心肌病的并发症之一;心动过速和缺血也容易导致舒张性心力衰竭[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增长,是一种呼吸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2]。COPD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合并症,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往往预后较差。我院通过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在DHF合并COPD老年患者预后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DHF合并COPD老年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具有两年以上临床经验医师根据心力衰竭、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②获患者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符合纳入标准的共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2岁。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分级,根据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分为37例二级患者、43例三级患者。

1.2 方法:按照医师嘱咐按时、按剂量给患者服药。按时检测患者血压、心率、意识状态,从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有其他病情指症,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给予呼吸困难者有效的吸氧护理,减少患者的心脏负荷。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注意饮食,忌吃油腻食物;以易消化、营养充足的食物为主;减少患者消化系统的负荷。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体力活动,以免劳累造成心脏负荷过大。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经常翻身、但切记大幅度翻动;多进行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僵直及血栓的行程。多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保持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行动能力多为不便,要对其进行专业的行动指导,安排能改善心肺功能的运动,同时可以进行四肢锻炼。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生活指导,要求对患者勤清洗擦身,以防泌尿系统感染,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使用JQ-H型全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测量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心功能指标;使用日本MINATO肺功能检查仪检查肺活量(VC)、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PEF(呼气峰值流速)、MM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

1.3 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经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组间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临床护理后,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临床护理后,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VC、FEV1、FEV1/FVC、PEF、MMEF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患者肺功能比较(x¯±s)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因为自身免疫能力差,各器官功能开始衰退,易患慢性舒张性心力

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该病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行动能力减弱等症状。当出现呼吸困难、心脏负荷增加等情况时,机体难以适应并加速病情的恶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安抚患者情绪、减少治疗时患者的痛苦[4]。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饮食、生活卫生状况;需要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介绍疾病饮食、卫生方面的注意事项,让当事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次要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对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四级患者,应每2 h小幅翻动躯体,按摩四肢防止四肢僵直形成静脉血栓;对于行动能力欠缺的三级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训练强度要适中,在锻炼的同时不能对患者心肺功能造成负担。对患者常擦洗,避免长疮;排泄物要定时清理,防止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对于情绪波动过大,或心情不佳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患病,治疗过程比较痛苦,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负担较大,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尽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心情愉悦后,心肺功能也能有一定的改善。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通风、舒适。

从结果看来,综合采取上述护理方式后,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呼吸量、呼吸流速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患者心肺功能指标;保证客观条件的舒适,从饮食、生活卫生上进行控制;还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里辅导,避免患者应情绪激动影响血压、心率,加重心脏负担;对于二级、三级患者进行专业的行动指导,慢慢恢复患者四肢活动能力以及改善肺功能。

综上所述,我院在对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患者实行临床干预性护理,对患者的血压、心肺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1] 谭敏谊,宋瑜,杨仲毅,等.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J].海南药学,2011,22(22):149-151.

[2] 胡家容,滕明义,夏淑东.慢性左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14.

[3] 王英杰.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7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5):2200.

[4] 陈蓉,岳燕蓉.慢性左心衰急性加重期的整体护理与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1,23(10):2005-2006.

R473.5

:B

:1671-8194(2014)32-0304-02

猜你喜欢
肺病心肺阻塞性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心肺血管病杂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