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满意率关怀护理人员

杨 璐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杨 璐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抢救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健康教育、沟通能力、人性关怀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诊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保障抢救质量。

心理护理;急诊护理;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急诊护理时的重要组成元素。护理人员在做好抢救护理工作的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于发生意外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与抢救效果。为此,对我院收治的70例急诊患者,在积极抢救及护理的基础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收效较佳,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抢救患者140例,其中男75例,女65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5.2±6.7)岁;病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3例;意外创伤50例;脑卒中20例,心脏病20例,其他17例。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50例,初中35例,小学及以下3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教育程度等一般情况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当患者入院后,对其呼吸、心率、意识状态、呼吸频率、收缩压、脉搏、体温进行收集及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护理措施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表2 两组护理质量得分对比(x¯±s)

(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供氧、吸痰、遵医嘱用药治疗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急诊中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排除疾病痛苦,积极进行抢救护理的同时应认真观察患者的不良情绪表现,在精神上给予关心与宽慰,并在行动上给予指导与鼓励;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与尊重,其使与护理人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培养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生理需求,使其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从心灵及肉体上得到快速的康复,实现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真诚关爱”的服务目的[1]。

1.2.2 增加护理人员的亲和力:多数急诊患者因突然的变故而迫切希望得到救助,当患者进入医院后会有绝路逢生的感觉。此时,护理人员应热情且积极的对其进行抢救,并通过亲切的询问及周到的关怀,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加强护患关系。

1.2.3 加强患者的安全感: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优质的护理,不仅是保证患者抢救质量的关键,同时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鼓舞、支持与依靠。护理人员娴熟的操作技术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其减轻心理压力[2]。同时在积极进行抢救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冲突,以此降低疾病所带来的精神痛苦,有效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抢救成功率及其预后质量。

1.2.4 针对性心理护理:因急诊患者的病种涉及学科较广,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做好个体化护理工作,同时也应根据患者的情绪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①创伤患者。多数创伤患者属于突发情况的受害者,如打架、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等。患者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受到强烈的刺激及创伤,易使其出现愤怒、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此类患者多有言辞过激,不愿配合治疗、护理的状况发生。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的沟通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进行术前准备或伤口处理时,护理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述,针对其不良情绪的焦点给予劝解与安慰,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②心血管疾病患者。此类患者表现为对疾病缺乏相应的认知,并以恐惧、紧张等情绪为主要表现,担心若未及时得到救治会失去生命。护理人员在配合医师进行积极抢救的基础上,应以和蔼的态度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3]。③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内科危重症之一,治疗与护理时应做到分秒必争。此类患者多伴有紧张与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出现呕血状况时更易产生悲观情绪,失去治疗的信心。所以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心理安慰,使其走出悲观情绪,保证抢救质量。

1.3 观察指标: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内容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健康教育、沟通能力及人性关怀五个方面,共有子条目22个,总计100分。两组发放问卷140份,有效收回140份。护理评分标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4]。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使用SPSS13.0分析与统计,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提示,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两组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健康教育、沟通能力、人性关怀的得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质量得分情况对比,见表2。

3 讨 论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患者的重要窗口,也是抢救工作的前沿阵地,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多数急诊患者具有疾病进展快速、病情危重等特点,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常因重视抢救工作而忽略了对患者心理上的护理,而患者也因心理变化对疾病转归造成影响[6]。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与完善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根据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启发、劝解、暗示、诱导等方法,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从而加强护理质量,提升急诊护理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其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且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健康教育、沟通能力、人性关怀的得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护患关系,保障患者的抢救质量。

[1] 汪远珍.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3,19(6):116.

[2] 孙慧婷.探讨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1):652.

[3] 谭艳.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18(12):229.

[4] 李清勤,张江锋.人性化护理在超声检查中的实践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24):127-128.

[5] 陈小玲.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7(2):122-123.

[6] 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9(15):144-145.

R473.74

:B

:1671-8194(2014)32-0305-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关怀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