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2014-03-26 10:55王朝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血压常规高血压

王朝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浦庄卫生院,江苏 苏州 215105)

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王朝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浦庄卫生院,江苏 苏州 215105)

目的 研究比较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护理服务的高血压患者90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护理组给予新型社区护理服务。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2.42±8.69)mm Hg、舒张压为(87.39±10.34)mm Hg、三酰甘油为(1.42 ±0.52)mmol/L,总胆固醇为(4.69±0.3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过程中,与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相比,新型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更加明显。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高血压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也逐渐趋于低龄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新增的高血压患者约为350万人[1]。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容易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高血压的发病初始比较隐蔽,治疗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因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护理服务的高血压患者90例,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54例,36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59.2±4.7)岁;患病时间3~9年,平均病程(4.9±2.1)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20 mm Hg,舒张压>90 mm Hg。90例患者中,高血压Ⅰ期35例,Ⅱ期31例,Ⅲ期24例。入选病例排除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患者。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分期等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法,在门诊治疗期间向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告知患者在日常饮食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同时,每15 d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用药饮食指导。

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新型社区护理方法,具体为:①建立护理档案,在护理前对患者的血压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并详细掌握70例患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家庭住址等基础资料,建立数据库[3]。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家庭住址等,设立护理小组,将病情程度较为一致,家庭住址比较集中的患者分为一组,指定专人负责进行跟踪护理,定期上门为患者测量血压,并结合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计划。②调动家庭资源,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患者家属的配合及参与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4]。因而在新型社区护理干预中,应充分发挥家庭资源的作用,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配合,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够在日常的用药、饮食及运动方面给予患者必要的督促和鼓励,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③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情绪及心理活动可能对高血压产生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在进行护理时,应加强对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活动的观察和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理解、安慰和支持,对于出现情绪波动的患者,帮助患者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情绪宣泄,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血压波动。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血脂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有在出现临床症状时才需要服药,因而不按时服药,还有的患者不注意对血压变化情况的监测,盲目服药,这些治疗误区不仅不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并发症[6]。由此可见,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的重点。

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在医院门诊治疗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为患者的专业护理服务。常规的社区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用药干预、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有助于血压的控制。但常规社区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一般是通过定期随访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护理,缺乏对患者日常治疗的监督,护理效果往往难以保证。新型社区护理方法中,通过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护理过程更加连续、系统,同时通过调度家庭成员的参与,加强对患者的督促和鼓励,有利于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比较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过程中,与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相比,新型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1] 刘艳容,何金爱,余健.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 30(12): 1938-1939.

[2] 王彩梅,金肖,高丽娟.不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 201-202.

[3] 王家惠,李清华.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高血压病病人血压控制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09,7(10): 2727-2728.

[4] 何文静,孙晓宇,王琪.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 11-13.

[5] 李金锋,张二萍,于兆莉.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23(12): 15.

[6] Baig AA,Mangione CM,Sorrell-Thompson AL,et al.A randomized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trial comparing faith community nurse referrals to telephone-assisted physician appointments for health fair participa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J].J General Internal Med,2010,25(7): 701-709.

R473.5

:B

:1671-8194(2014)32-0341-02

猜你喜欢
血压常规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常规之外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