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14-03-26 10:55马溢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出院脑出血住院

马溢寰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马溢寰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探讨分析在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的效果,为临床护理脑出血患者提更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住院平均费用、住院平均时间方面,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多,在康复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比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住院时全部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路径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换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护量路径;脑出血;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间接的使人口逐渐老龄化,出现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脑出血由于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而且一旦发作,发病急,病情重,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1]。积极接受有效方法治疗的同时,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恢复的关键[2]。此研究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均与脑出血诊断标准符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3~66岁,平均年龄(61.1±2.3);出血部位:基底节及内囊20例;外囊9例;脑叶12例;丘脑及其他部位9例;发病时间2~17 h,平均发病时间(9.56±1.23)h;出血量8~68 mL,平均出血量(23.31 ±6.36)mL。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 56~68岁,平均(64.4±3.1)岁;出血部位:丘脑及其他部位10例,基底节及内囊21例,外囊 10 例,脑叶 9 例。出血量9 ~65 mL,平均出血量为(23. 58 ±6. 46)mL。排除深度昏迷、形成脑疝及肾、肝、心等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 50 例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具体实行方案如下。

1.2.1 制订临床护量路径内容表:由科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 ,相互协定确定归为临床护理路径的疾病。参照国内外疾病护理常规和标准,根据治疗过程中的需求进度,以患者为重点,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详细内容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指导、临床检查、治疗、临床护理、心理干预、出院计划、功能康复、健康宣教等。

1.2.2 实施步骤:在整个医护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依照路径表明细,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完成功能康复、健康宣教、医护、临床检查等内容,记录应及时详细。由副主任护师、责任护士、护士长每日查房护理,检查患者疾病医护进程和护理路径实际情况,及时找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强化,连续采取教育和评估。评价出院前对护理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临床护理路径表规定),记录偏差。患者出院时对其发放自主设定的护理服务意见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1.3 指标观察:具体包括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康复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采取Barthel 指数评估医护前后的正常活动能力。

1.4 统计方法:统计采用 SPSS13.0 版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费用、住院平均时间比照组少,康复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2.2 比较日常生活能力:入院时患者Barthel指数测评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高,与对照组相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全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Barthel 测评分数比较 ()

表2 全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Barthel 测评分数比较 ()

组别 例数 入院4时 出院时 组内比较t值 P值试验组 50 34.3±14.278.2±12.3 8.32 <0.05对照组 50 33.9±14.346.3±17.5 6.54 <0.05组间比较t值 0.79 6.36 P值 >0.05 <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公众向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以疾病为重点”的功能性的医学模式,向“以患者为重点”的整体性转变,这与近些年来医学治疗水平与科学性含量不断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患者维护的权益观念增强,临床越来越重视人性化、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并加以推广和应用。由医院内医务人员共同参加制定的较为适当合理的护理计划就是治疗护理某种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其护理理念由原来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转变为将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所形成的一体化整理方案,可以利用科学的规范、调整,不断地增强护理的合理性,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要求准确的时间,工作程序严格,在尽量减少延迟康复和资源浪费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3]。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从进院时就实施,能在最少时间内帮助患者接受护理、治疗及各项检查,依照路径内容,同时启动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工作,明显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资源。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既减少单病种的平均住院时间,又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在住院平均费用、住院平均时间方面,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多,在康复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比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刚住院时全部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即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低于观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护理路径内容,指导患者功能康复加强锻炼,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

综上,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路径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换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1] 王爱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J].中外医疗,2012, 31(30):157-158.

[2] 冯蕾,王艳梅.临床护理路径国内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26(9):902-905.

[3] 张军颖.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在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J].医学信息,2011,24(6):2385

R473.74

:B

:1671-8194(2014)32-0346-02

猜你喜欢
出院脑出血住院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妈妈住院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