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2014-03-26 10:55周蓉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老年性优质程度

周蓉芳

(祁东县人民医院,湖南 祁东 421600)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周蓉芳

(祁东县人民医院,湖南 祁东 421600)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治疗成功率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死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长期治疗与护理中,容易引发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优质护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实施全面的基础护理,完善护理责任制,拓展护理专业内涵,不断优化护理服务水平。因此,对老年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增强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为了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40。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65~82岁,平均年龄为(75.73±2.83)岁。对照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66~83岁,平均年龄为(76.32±2.11)岁。两组患者均无合并心、肺、肾等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操作如下。

1.2.1 住院环境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保证病房的通风透气,光线适宜。每天早晚为患者更换床单元,病员服及手术衣,增强患者护理舒适度。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其介绍入院环境、医护人员,同时护理组长对患者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经济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估,从而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直到达到预期制定的效果。

1.2.2 体位护理与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卧位,每天按摩患者不舒适部位,询问患者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作内收、外展、伸屈等运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同时,指导患者学习简单发音、单个词、日常短语等,鼓励患者克服语言障碍等。针对便秘患者,每天在饭后实施按揉法、按摩法,每次按摩时间为30 min。

1.2.3 饮食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等,补充维生素,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不可暴饮暴食,并做到戒烟戒酒等。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科学指导患者进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其鼻饲流质。

1.2.4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变老年患者消极心态,增强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配合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向患者介绍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充分了解疾病康复与预防知识等。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从心理、经济等方面支持患者。

1.2.5 病情观察与用药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神志、呼吸、心率、血压、脉搏、体温、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变化,对其病情作出全方面的监测,如发现异常,及时反馈于医师,并采取综合解决方案。在护理中,遵循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在服用降压药物时,严格观察血压变化等。同时,为患者建立用药档案,增强其治疗依从性。

1.2.6 施责制管理模式:为了加大对患者的护理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岗位的职责,在护理服务中,严格遵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标准[2]。在护理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内科的实际情况,为老年性脑梗死临床护理中建立完善的护理准则,实施统一的护理操作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护理内容考核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常用药物的名称及作用等,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1.3 评价标准[3]: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评分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评分调查表的总分在0~10分的范围内,≥5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共发放了80份问卷,收回了80 份,回收率达到了100%,最后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①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②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l~3级,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协助。③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功能没有恢复,反而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护理组患者显效27例(67.50%)、有效10例(25.00%)、无效3例(7.50%),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50.00%)、有效7例(20.00%)、无效12例(30.00%),总有效率为70.00%;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为100%,对照组满意程度为77.50%,护理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对比

3 讨 论

脑梗死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较差,并且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是难以达到痊愈的程度。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长期治疗护理中,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烦躁不安、压抑乏力、失眠多梦等消极情绪,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交际等,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角色功能,从而使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在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主要护理中出现一些差错,将会降低治愈率,难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动作功能障碍等,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其行动,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护理风险事件[4]。优质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运用感情、心理、个人品质与能等影响力进行护理工作。优质护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护理中实施责制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服务成本,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制定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5]。在研究中,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愿意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习惯,减少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实施饮食护理、体位护理与功能训练、住院环境护理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掌握比较全面的疾病康复知识与护理技巧,提高了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护理舒适程度,恢复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医护纠纷的发生率,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1] 陈淑华.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9):723-724.

[2] 陈粹,王延芬.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17):156-157.

[3] 唐甜.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3):179-180.

[4] 刘清华,刘莲香,肖云秀.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12):147-148.

[5] 黄叶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1(16) : 1028-1029.

R473.5

:B

:1671-8194(2014)32-0351-02

猜你喜欢
老年性优质程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鲜蒺四物煮散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