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固定正畸的口腔护理干预

2014-03-26 10:55胡小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矫正口腔我院

胡小玲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口腔科,广东 台山 529200)

儿童固定正畸的口腔护理干预

胡小玲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口腔科,广东 台山 529200)

目的 探讨儿童固定正畸口腔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口腔正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组60例,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60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配合的情况以及情绪的变化。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之后的观察组患者明显更愿意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对于治疗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相对比较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小儿实施口腔固定正畸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儿童;正畸;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正畸虽然是一门新学科,但是由于发展快速目前已经是口腔保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的口腔正畸由于其耐受性差、时间长等特点,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恐惧和紧张,我院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采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并受到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口腔正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组60例,不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在4~13岁,平均年龄为(10.6±0.3)岁,其中7岁以下的患者14例,7~10岁的患者32例,10岁以上的患者14例,单颌畸形患者28例,上下颌均畸形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60例,实施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6~14岁,平均年龄为(11.6±0.5)岁,其中7岁以下的患者17例,7-10岁的患者32例,10岁以上的患者14例,单颌畸形患者22例,上下颌均畸形患者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常规的正畸治疗和简单的护理,比如对患者的态度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讲解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感受。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①认知干预。在患者进行治疗前要充分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对于出现恐惧和紧张心理的患者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安慰,详细告知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遭受的痛苦,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通知告知其父母多进行陪伴和照顾。年龄越小的孩子理解能力越差,但是对于未知的事物的恐惧心理亦会越强,所以应该多进行鼓励,以便于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合作意向。家长也要做好鼓励和支持工作,不能出现迁就的行为[1]。②情感干预。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该态度和蔼可亲,让家长和患儿感到亲切,同时将医院的环境向患者进行介绍,同时将正在接受治疗的小朋友介绍给新患者认识,并作为相互的榜样,以热情理解的态度向患者和家长介绍口腔正畸的相关知识,尽量和小孩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从而为后期的治疗打好情感基础,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应及时发现并适时的进行调整,保持其心情愉快。③行为干预。有些小孩的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比较怯懦,面对治疗时会表现出恐惧的心理,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童,表达能力非常差,因此对于其的身体感受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出来,再加上他们对于比较抽象的感知无法描述,所以就直接导致了交流障碍,因此也非常不愿意合作,孩子们普遍会对医疗器械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同样如果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面部表情如果稍有变化均会影响到小孩的变化,所以医护人员在护理和治疗的全过程均应该表现出和蔼、温柔的动作。在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两个小孩互相比较,互相鼓励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促使他们能够主动配合,必要时让家长进行劝慰和鼓励,如果劝阻无效坚决不配合的患儿应该延期正畸治疗。对于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和行为的大龄儿童来说,他们的性格也有了基本雏形,他们的心理上是渴求独立的,同时也有了比较强烈的自尊心理,但是依旧会对痛感和刺激比较敏感。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童能够正常的进行语言交流因此,主要采用的是说服教育,首先要告知他们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另外要详细告知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保证其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在候诊的过程中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应该发放小人书或者连环漫画,也可以将之前治疗的成功案例印发成册,供患者观看,从而增强他们治疗的信心[2]。④口腔卫生指导。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要安装矫治器因此持续的时间会非常长,所以患者口腔的卫生的保持异常关键,否则很容易导致牙龈发炎和其他口腔细菌感染疾病。因此在将矫治器固定之后指导患者饭前饭后、睡前和清晨的护理方法,比如饭后采用软毛类牙刷把矫治器进行清洁,不能食用质硬的食物和黏度较高的食物,如果患者发现出现弓丝等刺激到口腔黏膜,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调整,避免引起口腔的大面积溃疡。在家里和学校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做到矫正期内全程的监护的健康模式,最终矫治成功。

1.3 观察指标:对进行矫治的患儿进行心理评估,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耐受性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不愿意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各种的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记录两组患者的成功矫治的人数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矫正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的矫治成功率为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以及认知的增加,不配合的行为随之减少,同时通过心理护理等护理行为能明显增强患者的配合行为,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矫正合作程度和矫治成功率对比

3 讨 论

儿童口腔正畸治疗一般会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年龄小,如果延期矫正,那么矫正的时间又会加长,而且矫正效果比较差,综合考虑应该在儿童牙床开始发育之时就应该实施正畸治疗。患儿正畸的耐受性大多与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有关,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或者紧张情绪不能得到消除,那么对于医疗的依从性也会大大降低。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是否进行护理干预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做了实验,研究表明,实施护理干预之后的观察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上面表现的更好,同时矫治成功率也达到了98.3%,而对照组患者的矫治成功率仅为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3]。再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发现,心理不同的患者在进行教育和诱导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果在就诊过程中患儿表现为情绪低落、坐卧不安、那么就证明患儿比较恐惧和焦虑,这时应该多加鼓励和安慰;如果在矫治过程中患者看到别的孩子由于耐受性较差而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他们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应该给患者树立榜样,然后激发小孩的好胜心,主动配合。

儿童口腔固定正畸的特点就是持续性和长期性,因此为了能使的连续性及长期性,所以为了能使矫正的效果更好,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关注接受矫正治疗的小孩的心理活动。一般来说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自卑,以至于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咬字不清而遭同学的嘲笑等;另外老师对患儿出现偏差对待从而产生的困惑和迷茫等。作为家长一定要和老师进行沟通,详细告知孩子的情况,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多进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1] 王丽,郭秀敏,姚燕.儿童固定正畸口腔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2,5(1):472-473.

[2] 儿童口腔固定正畸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J].华北国防医药,2012, 12(4):339-340.

[3] 周梅.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剖析及改良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9(4):880-881.

R473.78

:B

:1671-8194(2014)32-0364-02

猜你喜欢
矫正口腔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