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显著性常规护理人员

陈 莉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 莉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治疗后1个月(14.16±3.58)分与治疗后6个月(8.68±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0.15±5.16)分与治疗后6个月(17.94±4.01)分,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HAMD评分

脑卒中患者常会表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后患者出现抑郁。研究报道结果表明,其发病率为30%~65%[1]。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甚至会出现自杀、绝望等不良情绪,故患者不愿主动配合治疗,且不愿配合护理人员护理以及康复训练,使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本文研究针对我院11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患者抑郁情绪,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18例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32~81岁,平均(62.16±12.08)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8例,出血性脑卒中21例。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31~79岁,平均(61.47±11.76)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7例,出血性脑卒中2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病情方面、年龄以及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年龄<80岁;②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标准;③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所有患者显示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以及诊断标准者;②排除意识障碍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精神病史。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抗抑郁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以及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通过疏导、支持方法以及首因效应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使患者的抑郁情绪消除,同时改善患者躯体及精神状态;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多种形式给予患者指导健康教育活动,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时,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整体认识,以此达到消除患者抑郁情绪的目的,从而增强康复疾病的自信心;③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采取分阶段干预措施,根据病程将其分为3个阶段包括早期、非稳定期及稳定期。应按照其阶段特点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训练,避免患者发生肢体废用综合征,减轻以及减少异常行走方式,使患者功能性表达与交流现状得以改善,同时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恢复。

1.4 HAMD评分标准:①两组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均给予患者进行HAMD评分,其中包括17项,评分在17分以上者则评定为PSD;②本组118例患者均给予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在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6个月完成所有评分,且评分均由本院固定评分员进行评分。由患者独立完成或者家属代答每份答卷。

1.5 统计学处理: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7.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进行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组间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结果可知,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还有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3 讨 论

卒中后抑郁状态是最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并发症,该并发症导致患者情绪低落,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从而致使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使患者已存在的生理障碍加重,对于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化,且住院时间延长,给予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研究报道结果表明,针对PSD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症状,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与其文献报道一致。本组研究通过对PSD患者实施恰当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此外,可使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的积极性提高。

PSD患者常因对于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缺乏,从而引起其抑郁情绪,而本文针对该类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主动性,改善了其心理障碍,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HAMD评分显著低于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PSD患者抑郁情绪,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郭巧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2):186-187.

[2] 吴文华.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21-22.

[3] 杨玉平.老年患者脑卒中后不同时期抑郁程度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2,25(2):322-323.

[4] 覃艳玲,曾海涓,吕庆芳,等.护理干预结合中医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内科,2013,8(3):331-332.

R473.74

:B

:1671-8194(2014)32-0369-02

猜你喜欢
显著性常规护理人员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常规之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别受限于常规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