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诊断分析

2014-03-26 10:55姜平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准确度敏感度磁共振

姜平清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湖南 娄底 417500)

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诊断分析

姜平清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湖南 娄底 41750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3例,均进行磁共振和阴道彩超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具体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Ⅰ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诊断阳性符合38例,阴性符合22例,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5.65%,准确度为95.24%;Ⅰ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彩超诊断阳性符合34例,阴性符合22例,敏感度为87.18%,特异度为91.67%,准确度为88.89%;磁共振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阴道彩超诊断,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磁共振方法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传统阴道彩超方法具有显著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Ⅰ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临床诊断

子宫内膜癌为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1],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体检意识的增强以及相关影像学诊断手段的不断完善,该病的临床发现率显著增加。为进一步探讨磁共振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情况。特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3例磁共振和阴道彩超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对相关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3例。其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为(36.21±1.20)岁;绝经前40例,绝经后23例,已育42例,未育21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病理确诊前均给予磁共振和阴道彩超检查,在病理检查后对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独立检查,如出现结果不一致情况,再由两名医师进行会诊确诊结果。

1.2.1 磁共振检查:使用本院Signa Excite 11.0型号MR GE1.5T磁共振检查仪,常规进行T2WI、T1WI、DWI扫描检查,具体设定参数为:T2WI(TR 6000 ms,TE 105 ms,层间距1.5 mm,层厚6 mm);T1WI(TR 185 ms,TE 4.2 ms,层间距1.5 mm,层厚6 mm);DWI(TR 1500 ms,TE 63.2 ms,层间距1.5 mm,层厚6 mm)[2]。

1.2.2 阴道彩超检查:使用本院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在检查前排空膀胱,检查重点对患者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程度进行细致观察[3],设定探头频率为7.5 MHz。

1.3 观察项目:敏感度=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符合数/总例数× 100%;特异度=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阴性符合数/总例数×100%;准确性=(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符合数+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阴性符合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所得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为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磁共振诊断情况:Ⅰ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诊断阳性符合38例,阴性符合22例,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5.65%,准确度为95.24%。见表1。

2.2 阴道彩超诊断情况:Ⅰ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彩超诊断阳性符合34例,阴性符合22例,敏感度为87.18%,特异度为91.67%,准确度为88.89%。

2.3 诊断情况比较:磁共振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阴道彩超诊断,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表1 Ⅰ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诊断和病理结果比较

随着近些年女性妇科体检意识的增强,子宫内膜癌临床发现率显著提高,目前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进行阴式彩色多普勒检查,但是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于肿瘤深部或者周围组织的显示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并且对于临床医师的技术要求水平较高,所以目前临床上对于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误诊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磁共振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情况。本文特对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疑似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3例磁共振和阴道彩超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本文研究发现:Ⅰ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诊断阳性符合38例,阴性符合22例,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5.65%,准确度为95.24%;Ⅰ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彩超诊断阳性符合34例,阴性符合22例,敏感度为87.18%,特异度为91.67%,准确度为88.89%;磁共振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阴道彩超诊断,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相关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发现[4]:磁共振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人体断层图像进行多角度收集,空间分辨率更高,可以通过后期计算机影像处理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立体分析,对肿瘤和大小、浸润程度、具体位置等信息做出更直观的判断,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诊断、预后效果判断均具有积极意义。

张艺军等[5]使用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1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期鉴别研究发现,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方面、分期诊断方面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子宫内膜癌的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客观的临床参考资料。对比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更好的分析了磁共振检查和其他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临床诊断中的优势,其相关检查结果和相关文献结果也较为相似,但由于本文研究范围依旧较为狭窄,故应进一步扩大研究病例数、加深研究深度,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客观的研究资料。

综上所述,采取磁共振方法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传统阴道彩超方法具有显著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田净丽,汤光宇,王非,等.联合应用MR动态增强剂T2W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501-1502.

[2] 谢晴,雷小莹,邬小平,等.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2, 9(3):34-37.

[3] 周纯芝,吴泽惠,杨通明,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81-283.

[4] 孙洁,陈小萍,唐媛媛,等.子宫内膜癌Ⅰ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98例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9):36-37.

[5] 张艺军,唐志全,刘琳,等.3.0T磁共振成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2):59-61.

R737.33

:B

:1671-8194(2014)32-0200-02

猜你喜欢
准确度敏感度磁共振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对GB 17167实施过程中衡器准确度要求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