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评估

2014-03-26 10:55周梅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慢性病对象人群

周梅英

(北海市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北海 536000)

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评估

周梅英

(北海市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北海 536000)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本社区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观察组慢性病高危人群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掌握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其日常饮食、运动量等进行干预,进行规范的社区健康管理;对照组100例只进行一般管理。分别对两组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1年随访,并观察两组人群的饮食、运动、体格检查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运动和饮食两方面,两组数据对比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改善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提高慢性病高危人群防治慢性病的知识水平,预防慢性病发生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风险评估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得人们生活习性和思想行为方式发生转变,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口腔疾病等。我国每年因慢性疾病死亡的比例占总病死率的85%,并呈上升趋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对个人健康与疾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以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能减少健康管理对象的危险因素,提高管理对象的健康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进行药物治疗的慢性病高危人群200例,将其作为干预管理的对象,年龄均在44~70岁。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血糖、吸烟情况、饮食以及运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收缩压130~139 mm Hg、舒张压85~90 mm Hg;正在吸烟者;男女性腰围在85~90 cm;空腹状态下血糖值为6.1~7.0 mmol/L;总胆固醇为5.2~6.2 mmol/L。

1.2 方法:两组研究对象中,观察组采取建立慢性病高危人群档案,指导合理膳食,低盐饮食,促进身体活动,对高危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干预和随访;对具有一项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要就危险因素定期进行指标监测,正常高值血压者半年测血压1次,中心性肥胖者每季度测量体质量及腰围1次,空腹血糖异常者每年监测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1次,吸烟者每半年询问1次吸烟情况,并填写动态监测表。

随访基本体格检查包括体质量、血压(血糖)、腰围等,每次随访要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行为的指导,并填写随访表。慢性病高危人群半年随访率不低于80%,对失访人群记录原因。对照组均通过社区宣传义诊活动、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提高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水平,对其跟进随访1年,观察和检测血糖、血压以及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情况。

1.3 效果评价:管理对象前后饮食结构由不合理趋于合理;管理前后运动量由强度不够至不断加强;管理对象体质指数经管理后明显下降(原指数≥24 kg/m2);管理前后腰围有所下降(男女性腰围均低于85~90 cm);管理前血压130~139 mm Hg或85~90 mm Hg,管理后血压有所下降;管理前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管理后有所下降,管理前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有所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 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管理1年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管理方法,两组管理持续时间为1年,表1中就管理1年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管理1年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分析[n(%)]

从表1中可知,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两组数据对比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管理前后效果对比:通过将观察组各项指标在管理前与管理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了解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见表2。

表2 观察组健康管理前后效果对比分析[n(%)]

从表2中可知,观察组采取健康管理后,各项指标改善水平均优于管理前,尤其是饮食、运动两方面,观察组健康管理前后数据对比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调查表明,慢性病已经成为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膳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适量运动是导致慢性病的根本原因[1]。本组研究中,采用社区健康管理与社区一般管理分别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健康管理采用饮食、运动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维持1年随访管理,同时向慢性病高危人群普及健康知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则采用常规管理的模式[2]。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管理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最为突出,两组数据对比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上述研究中,观察组运用健康管理系统对管理对象进行健康管理,其主要是收集、整理以及统计管理对象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危险因素评估报告以及膳食结构和运动行为方式[3]。以此为基本指标,对管理对象进行干预及风险评估,从而使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充分证明,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效的运动以及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途径[4,5]。

对于慢性病来说,改善生活行为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控制效果,采用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饮食、运动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抑制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产生,同时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4]。健康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健康管理系统,在宣传和普及健康教育,提高研究对象健康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其开展个性化的膳食管理和运动管理,提高膳食营养和膳食指导水平,从而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生和发展的目的。对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高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慢性病医师,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干预活动,避免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增多,增强社区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1] 赵锋,王培玉,高文斌.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110-113.

[2] 顾舟霞.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指导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2):853-854.

[3] 苌翠粉,霍海滨.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意义及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176.

[4] 王丽,于秀凤.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及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28.

[5] 包玉倩,郑焱,尹学兵.临界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更佳[J].自我保健,2013(9):41.

R197.1

:B

:1671-8194(2014)32-0203-02

猜你喜欢
慢性病对象人群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