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4-03-26 10:55武新方武霞高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下肢

武新方武 霞高 霞

(1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山东 即墨 266200;2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 即墨 266200;3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中医医院医保农保办公室,山东 即墨 266200)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武新方1武 霞2高 霞3

(1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中医医院麻醉科,山东 即墨 266200;2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 即墨 266200;3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中医医院医保农保办公室,山东 即墨 266200)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心率在入室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麻醉后第5、10、15、20 min 各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以及麻醉效果评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压,咽痛,寒战发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试验组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能充分发挥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阻滞效果完善,可控性好,起效时间短,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老年人;临床效果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龄手术患者逐步增多,老年患者麻醉问题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是气管插管全麻,在应用过程中常因导管插入气管产生刺激和使用喉镜反复暴露声门,引发肺炎或心血管反应症状。另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多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常因麻醉手术期间循环功能变化较大,对麻醉的耐受力较低,极易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而腰硬联合麻醉(CSEA) 具有起效迅速、麻醉用药量少能够迅速达到肌松效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下肢部以下手术的麻醉[1,2]。为探讨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为62~80岁,平均年龄为(65.4±3.9);体质量为42~68 kg。疾病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例,胫骨骨折内固定2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52例。80例患者均为接受下肢手术患者,且自愿加入本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相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性,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

1.2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禁食禁水,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 g。患者入室后密切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开放静脉通路、吸氧,输入乳酸林格液300~500 mL。患者取左侧卧位,取 L2~3或 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对照组按常规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3 cm行硬膜外麻醉,根据麻醉阻滞平面及麻醉效果调节局麻药的用量,局麻药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试验组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用2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隙,缓慢注入0.75%布比卡因1.0~1.5 mL加10%葡萄糖1 mL 用脑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到3 mL进行腰麻,然后拔除腰麻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改平卧位,调节麻醉平面为T10左右,麻醉平面相对固定以后开始手术。腰麻作用消失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每次8~10 mL。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均给予常规面罩给氧。若术中出现低血压即收缩压(SBP)低于90 mm Hg,或低于基础血压30%时,应采取静脉注射麻黄碱10~15 mg。另外,手术过程中需根据失血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采取输血和调节输液速度的措施。

1.3 观测指标:①密切注意两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变化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③采用评级法记录麻醉效果即:0级为麻醉失效需改全麻;一级为镇痛效果一般,中等或持续疼痛,需要辅助镇痛镇静用药;二级为镇痛效果良好,有轻微的感觉,可以不需要辅助用药或只须镇静用药;三级为镇痛极好,患者安静无反应。④观察并记录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入室时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在麻醉后第5、10、15、20 min 四个时间段收缩压(SBP),DBP(舒张压) 和 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评级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低血压,咽痛,寒战发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患者的身体免疫机制和耐受性均趋向于衰弱,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也逐渐降低,故麻醉手术期间的危险性普遍高于青壮年患者[3]。因此,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治疗时选择何种麻醉方法,是临床上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主要给予患者采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法。研究发现,试验组在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翁碧峰[4]、陈国振[5]的研究相符。本次显示研究采用腰-硬联合进行麻醉在术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控制较好,麻醉起效时间和硬膜外麻醉用药总量,均显著优越于单纯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者。

综上所述,在老年下肢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对患者正常身体循环所产生的波动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魏真,李荣纲,陈江湖.腰丛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效果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5):53-54.

[2] 阳红卫,邹望远,白念云,等.比重布比卡因连续腰麻和单次腰麻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杂志,2007,23(9):780-781.

[3]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7:641, 646,857-858.

[4] 翁碧峰,王心田,高晓秋.小剂量轻比重罗比卡因连续腰麻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8):585-586.

[5] 陈国振,陈传义,张忠辉,等. 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5): 338-341.

R614

:B

:1671-8194(2014)32-0205-02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