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26 10:55刘建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利钠左心人脑

刘建宏 周 振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 永州 425006)

关于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建宏 周 振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 永州 425006)

目的 观察并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疗法,如吸氧、扩血管、利尿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7 d分别测定血清BNP的水平及LVEF值并记录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7 d后,血清中BNP的水平降低,LVEF值升高,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3.63%高,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急性左心衰竭,而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疗效

心肌梗死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该病的病死率高,患该病后的恢复比较差,复发率也较高,并且常常伴有心力衰竭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1]。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时,现在一般采用常规的吸氧、扩血管、利尿等治疗,有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本研究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选取66例进行研究,其中4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40~87岁,平均年龄为(61.42±12.59)岁,66例患者均是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的变化等进行诊断的,将收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的年龄、体质量等指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血容量过少、不能应用血管扩张剂者、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存在较重的肾、肝功能不全,需要对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所收治的患者入院时心肌梗死已发生24 h以上,不能进行PTCA和溶栓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心衰的常规疗法,应用吸氧、扩血管、利尿等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用量为先用1.5 μg/kg的剂量进行静脉冲击,然后给予0.0075 μg/(kg·min)的剂量48 h持续静脉滴注。

1.4 诊断标准[2,3]。显效:用药2 h后,患者的心悸、呼吸困难的症状消失或有明显的缓解,没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大汗淋漓、发绀、烦躁等症状,与用药前相比,尿量有所增多,睡眠可平卧,生命体征显著好转,肺部杂音消失或减少。好转:使用药物两小时后,患者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咳嗽、粉红色泡沫痰的次数和量减少,能用半卧位休息,缺氧减轻,生命体征有所改善,肺部杂音部分减少。无效:使用药物2 h后,心力衰竭的各种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等均没有好转的迹象,各种症状有加重的趋势,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

1.5 统计分析:对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 结 果

经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处理,结果应用重组人脑钠利肽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见表1。

3 讨 论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死率高的疾病,诊疗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诱发了心力衰竭,到目前为止,心力衰竭的治疗是通过吸氧、利尿、扩血管等措施进行的,有一定的疗效,但有时候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使用rhBNP和常规治疗的联合,取得较好的治疗的效果。

BNP由心房合成、贮存和分泌。心力衰竭时心肌肥厚,室间隔增厚,BNP由心房肌分泌,其分泌受心房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的影响,容量负荷越大,分泌越多;分泌的增加也发生于后负荷过重时。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脏对其有相当长时间的代偿保护机制,在代偿的过程中,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均逐渐增加,致使分泌的BNP也增加。不仅在心脏代偿的过程中BNP的分泌增加,在心脏受到病理性损伤时,BNP的分泌呈爆发式增加,如果损伤的是心脏的射血功能,则激活缩血管的神经-体液系统,使心室的前后负荷增加,导致BNP分泌的增加。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经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合成的一种与人体内BNP类似的氨基酸序列,rhBNP与BNP的作用机制相同[4],有研究显示,rh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因此,本研究探讨其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主要机制可能是rhBNP使细胞内的cGMP增多,从而扩张微循环的动脉和静脉;rhBNP可以抑制RAAS系统的作用;rhBNP不增加心脏的负担,不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因此,重组人脑利钠肽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明确,应积极的推广应用。

[1] 薄小萍,李明秋,陈茂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2012,31(1):93-96.

[2] 李文明,陈冬冬,谢文韬.等.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23-1124.

[3] Peacock WF,Emerman CL,Silver MA.Nesiritide added to standard care favorably reduce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are al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Am J Emerg Med,2005,23(3):327-331.

[4] 晏明君,余朝萍,陈蓉.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12):2321-2322.

R542.2+2

:B

:1671-8194(2014)32-0211-01

猜你喜欢
利钠左心人脑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让人脑洞大开的绘画方式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A、B及C型利钠肽原与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对比分析构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超特点分析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