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超声在诊断微泡型多囊肝中的效果及分型意义

2014-03-26 10:55张利群邹小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微泡B超分型

张利群邹小红

(1 四川省乐山市老年病医院B超室,四川 乐山 614000;2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民医院B超室,四川 乐山 613100)

肝超声在诊断微泡型多囊肝中的效果及分型意义

张利群1邹小红2

(1 四川省乐山市老年病医院B超室,四川 乐山 614000;2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民医院B超室,四川 乐山 613100)

目的 研究微泡型多囊肝的超声诊断效果及分型意义。方法 采用抽签的方法在本院选择患有微泡型多囊肝的患者60例,患者的首次诊断方法为超声,根据超声影像学特点判断疾病类型,并将结果与CT、MRI诊断结果对比,评价超声在诊断微泡型多囊肝及分型中意义。结果 经超声诊断为微泡型多囊肝的患者有52例,其他患者有6例诊断不明确,2例患者被误诊为肝癌等其他疾病,超声诊断多囊肝的准确率为86.67%。结论 超声在诊断及分型微泡型多囊肿中虽然准确率没有CT等高,但具有显著的多囊性结构的特征性表现,仍为首选的诊断方法,费用低,效果好,操作方便,为患者及医师提供便利,可推广。

肝超声;微泡型多囊肝;分型;诊断

多囊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此疾病的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PLD的鉴别诊断较多,多区分不清,导致治疗错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1]。微泡型多囊肝为PLD的一种,诊断更为困难,囊肿空间小,多误认为结节组织,导致诊断、治疗出现问题。随着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改进及效能的提高,微泡型多囊肝的正确诊断率明显提高,超声在诊断此疾病中有一定地位,超声诊断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诊断率较高[2]。本研究主要研究超声在诊断微泡型多囊肝中的价值,分析其正确率、分型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随机选择60例患有微泡型多囊肝患者,29例患者在常规体检时行B超或CT检查时发现病变,14例患者由于发现出现临床表现而就诊,17例患者在院治疗其他病而发现多囊肝。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有多囊肝、多囊肾家族史的有24例,其他患者多未检出或无多囊肝家族史。患者有女性48例,男性12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为(56.7±13.8)岁,现将本次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2 方法:试验采用由上海麦迪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mycolor202超声诊断仪,探测仪探头频率为12 MHz,超声诊断过程为:先腹部大部,低频超声对腹部的整体情况做一评定,观察是否存在病;再局部肝脏,观察顺序为先周边、再中心,先整体、再精细,仔细观察肝脏表面是否光滑。以5个超声诊断人员为患者诊断,并以多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超声结果。患者均行CT以及实验室等检查、检验,方便确诊,并与超声检查结果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差异P<0.05为有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患者出现食欲缺乏、腹部不适、呼吸困难、肝区包块等临床表现,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有9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白蛋白轻度减低者13例,其他指标多正常。肝超声诊断多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为:囊肿表现为低回声,多为数个低回声病灶弥漫性分布在肝左右叶,囊肿多在1 cm×1 cm范围内,肝内管道偏离,肝血管系统紊乱;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无数短棒状高回声影。经腹部超声的诊断可发现本次研究有6例患者合并有多囊肾。经肝超声明确诊断出微泡型多囊肝者有52例,与CT、MRI明确诊断相比无明显差异,肝超声的误诊率仅有3.33%。结果见表1。

表1 肝超声诊断结果与CT、MRI相比

3 讨 论

作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囊肝的发病率较低,有时并不能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此疾病由遗传所得,但早期发现困难,临床表现不明显,疾病发展到出现症状时多是晚期,且女性多见[3]。微泡型多囊肝是多囊肝中最轻的一种,多没有明显症状,可做临床观察而不做进一步治疗,当患者症状加重时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此遗传性疾病多与其他脏器的多囊变共存,如肾脏、脾、胰等[4]。多囊肝的形成在胚胎发育时期便开始,肝脏内多余的胆管退化推迟或不退化,在肝内形成囊状、分枝状的结构,此结构在肝内反复生长。微泡型多囊肝的超声典型表现为后壁增强或后壁呈蝌蚪尾征现象,当多囊肝合并多囊肾等其他脏器囊变有帮助诊断的意义[5]。经过多年超声诊断微泡型多囊肝的经验,现总结多囊肝的诊断依据:①症状:患者症状隐匿,起病缓慢,发热、体质量进行性下降等不会出现;②超声影像学特征:肝脏变大,表面出现囊状液性暗区,肝血管无明显变化;③并存:在多囊肝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其他脏器的多囊性改变共存,如脾、肾等。

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微泡型多囊肝的超声诊断及分型,经超声诊断后发现有52例能够明确诊断为微泡型多囊肝,与CT、MRI等59例的诊断率相似,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超声对于诊断及分型多囊肝具有一定意义,且超声诊断费用少,效率快,无损伤,无痛苦,可多次诊断对比,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利于鉴别诊断。但本次研究发现,肝超声仍有一定缺点,几例误诊的患者在经过其他方法诊断后发现,囊状结构较小,超声检查时可能由于囊壁厚、囊泡小,囊内液体少等特点而不能很好的鉴别诊断。本次研究仍有缺陷,选取的患者例数少,没有长期多病例、多检查、多观察,需在以后研究中改正。

综上所述,肝超声在诊断微泡型多囊肝中效果好,有利于临床分型,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单,技能要求低,费用少,可多次、同部位检查,对于多囊肝有一定特征性改变,可起到鉴别的意义。

[1] 赵海明.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36-337.

[2] 龙文,任蓉,黄禾江.超声引导下经皮行肝内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4):116-117.

[3] 王晓艳,王春雷,韩英,等.多囊肝的超声诊断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67-168.

[4] 魏玮,李俊鹏,于小免.微泡型多囊肝超声诊断与分型作用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975.

[5] 张立平,杨斌.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2,33(10):1353-1355.

R575

:B

:1671-8194(2014)32-0213-02

猜你喜欢
微泡B超分型
功能型微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制备RGDS/rt-PA双负载靶向微泡并初步评价其靶向性溶栓效果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