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4-03-26 1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空心股骨颈股骨头

吴 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6)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吴 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6)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空心钉内固定术组(K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Z组),随访时间2年10个月至2年6个月(平均32个月)。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的患者在临床的相关指征上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K组的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P<0.05)。 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术都是治疗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

空心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质量逐渐下降有关[1]。由于股骨头供血系统的特殊结构,股骨颈骨折时使股骨头供血血管以及侧支循环血管受到破坏,很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外,股骨颈骨折是否及时处理也直接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程度,处理越及时,股骨头坏死的概率就越小;骨折断端移位情况也直接与骨折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断端移位越严重,预后越差。另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也会加重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如何及时而又恰当地处理股骨颈骨折,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尤其重要。高龄老年患者血管老化,生理代谢功能下降,再加上股骨头本身供血的特殊结构,单纯的保守治疗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2],临床上因此主张采取各种手术方式,积极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是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这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随机选取2009年~2014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4年6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28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63例患者年龄在71~89岁,平均年龄为81岁。致伤的原因多是运动性损伤。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分为空心钉内固定组K组37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Z组26例,病情较轻的患者分入空心钉内固定组,病情较重,股骨头坏死明显,情况复杂的患者分入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其中K组年龄72~87岁(平均82岁),B组年龄83~89岁(平均81.9岁)。

1.2 患者入院后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同时给予各自术前检查,并进行术前骨牵引或者皮牵引等术前准备,如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同时进行相关内科治疗,符合手术指证后再进行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手术体位均选用后外侧入路,针对患者伤情及身体耐受情况分别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及机体恢复能力较差,术后适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使用肝素等预防由于卧床引起的血栓形成,术后48 h左右拔除伤口引流管,在患者体质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主要参考数据:手术所耗时间、手术中患者出血量、患者住院总时间。 收集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数据治疗处理后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的患者在临床的相关指征上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K组的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征上的差异

2.2 术后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对症治疗后痊愈;空心钉内固定术无不良术后反应发生。

3 讨 论

由于股骨颈本身供血的血管结构特殊,加上老年患者血管老化,自身修复能力不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很容易发生[3]。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恰当导致患肢活动不利、长期卧床,导致各种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褥疮等,这些并发症很容易引起患者死亡。因此主动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能改善疾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并尽量减少可能的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治疗过程中两种术式的比较:空心钉内固定术适用于伤情较轻、年龄较大、身体情况较复杂的患者,手术整个过程时间快、损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同时能减少卧床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的可能性[4]。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量多,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但是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于空心钉内固定术[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虽然手术后患肢活动的优良率低于股骨头置换方式,但是由于其适用于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对于伤情较轻,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对于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提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各自风险的发生。手术治疗提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适当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即如果为伤情较轻,而患者活动力差,无法承受较大的手术的高龄患者可以采用空心针内固定术;伤情较重,身体情况较好的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别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重要[6]。高龄患者多同时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相关疾病,所以手术风险较大。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要积极治疗相关的内科疾病,同时根据患者伤情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尚有很多方面须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如观察指标只有3个,Harris评分、手术中总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而其他很有价值的指标数据尚未纳入研究统计中。本研究还须进一步完善,得出更客观翔实的数据,用来指导临床。

[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46-148.

[2] 滕家松. 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 148-149.

[3] 张保中,刘长贵,罗先正,等.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或转子下粉碎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 20(3):157-159.

[4] Sierra RJ,Schleck CD,Cabanela ME.Dislocation of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rate,contributing factors,and outcome[J].Clin Orthop Related Res,2006(442):230-238.

[5] Poignard A,Bouhou M,Pidit O,et al.High dislocation cumulative risk in THA versus hemiarthroplastyfor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ed Res,2011,469(11):3148-3153.

[6] 田园.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57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4):82-83.

R683.42

:B

:1671-8194(2014)32-0232-02

猜你喜欢
空心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地球是空心的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空心人
空心轴优化设计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