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2014-03-26 10:55于丽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弥漫性血小板剖宫产

于丽军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辽宁 大连 116100)

35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于丽军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35例产后出血发生DIC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多因素产后出血发生DIC明显高于单一因素。结论 重在预防,早发现、正确治疗是防止DIC发生并成功抢救的关键。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作一分析,旨在探讨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产妇年龄19~44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孕周18周~42周,其中<28周2例, 28~<37周8例,≥37周25例;单胎33例,双胎2例;头位29例,臀位4例,横位2 例;剖宫产20例,阴道分娩15例,自娩9例,胎头吸引2例,臀助娩2例,臀牵引2例。妊高征12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5例,中度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4例,死胎过期流产2例,羊水栓塞4例。

1.2 DIC发生率:10年间我院产科分娩15186例,中期妊娠引产(包括死胎、过期流产)316例,共15502例,发生产后出血238例,占1.54%。其中35例并发DIC,占产后出血的14.71%。

1.3 DIC诊断标准。依据1989年我国血液学学会拟定的妊娠时DIC诊断标准[1]:①存在易于引起DIC的疾病。②有多发出血倾向,末梢循环衰竭或微血管栓塞等表现。③实验室筛选指标:血小板降低(<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比正常延长3 s以上),纤维蛋白原降低(<1.5 g/L)。④异常指标:D-二聚体阳性,3P试验阳性。①~③中如有3项异常或①~③中2项指标异常和④异常指标一项异常即可诊断。

1.4 临床表现。出血发生时间:2例为产前即有阴道出血,且出血不凝,6例为产时有阴道出血,13例为产后出现阴道出血,12例为剖宫产术中开始出血,2例为死胎及过期流产钳刮时阴道出血不凝。出血量平均1500 mL,最多达5500 mL。

1.5 治疗:34例输血细胞或全血,28例输冷沉淀,26例输血小板,8例使用肝素,1例行子宫切除术。

2 结 果

2.1 阴道出血发生时间与产后出血发生DIC的关系:产前阴道出血大多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而产时、产后开始的阴道出血,特别是迟缓性出血致DIC发生率明显升高。本组显示为94.29%患者非产前凝血功能异常所致DIC。

2.2 新生儿体质量与产后出血发生DIC的关系: 低体质量及巨大儿组与正常体质量儿组产妇相比,低体质量及巨大儿组产后出血发生DIC明显增多。

2.3 胎次与产后出血发生DIC的关系:≥2胎者产后出血发生DIC较初产妇明显增多。

2.4 产后出血发生DIC的原因分析:单一因素出血组与多因素出血组相比,产后出血发生DIC有显著差异。见表1、2。

3 讨 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治疗,后果极其严重,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是目前孕产妇死亡和母体病率的最重要的原因[2,3]。产后出血若未及时发现、治疗极易发生DIC,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4]。通过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35例产后出血发生DIC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 去除诱因。及时去除诱因是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进而避免DIC发生的根本。应在门诊做好产前检查,对于妊娠末期合并严重贫血、血液病、肝病或者发生产前出血者,应积极检查、治疗。分娩时应做好积极准备,尽量避免产程延长,减少产道副损伤。

表1 单一因素出血组

3.2 准确判断及时治疗是防止产后出血病情恶化的关键。一旦发现子宫出血≥200 mL就应提高警惕。立即查明出血原因,检查有无宫颈裂伤。特别是经过阴道充分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一定要在手术结束后做阴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宫颈裂伤,缝合止血。

3.3 严密监测。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尿量、心率、呼吸频率,对于收缩压下降(<90 mm 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 mm Hg)或脉压差减少(<20 mm Hg)的患者,或失血量≥500 mL者,应立即化验血小板、D-二聚体,并动态监测化验指标,每小时复查,当收缩压持续<65 mm Hg时,在补液的同时应给予血管收缩药物,以促进心脏泵血。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时,心率>100次/分钟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而呼吸频率>25次/分钟的患者,极易出现血乳酸和碱缺失,注意化验血气,及时纠正离子紊乱。

3.4 熟练掌握产科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掌握手术操作常规。不要使用暴力,不要人为干扰产程。如果发现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按摩子宫一定要轻柔,否则大力持续的暴力按摩会导致刚刚形成的血栓再次脱落,这对于大出血患者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抢救时应用促子宫收缩药物尽可能经静脉给药,而不要给予子宫肌壁注射。另外在抢救出血时我们对子宫不停按揉,很大一部分药物会经针孔外流,药物的有效利用量更少,止血效果缓慢不佳。在剖宫产手术中应先撕开肌层后再破膜,快速吸走羊水。如有异常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不良后,一定要想到羊水栓塞可能,立即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推注,然后根据病情再继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 mg,尽早应用肝素以防止微血栓形成[5]。

产后出血重在预防。早发现、正确治疗是防止DIC发生并成功抢救的关键。治疗上积极治疗诱发DIC的原发疾病,阻断首发脏器损害造成的连锁反应,根据不同发病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可以收到明显成效[6]。我院35例产妇经(6~12 d)住院治疗均恢复出院。

[1] 刘泽霖.DIC的研究进展—诊断标准的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 2001,7(2):93-96.

[2] Rajan PV,Wing DA .Postpartum hemorrhage:evidence-based medical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s and treatment[J].Clin Obset Gynecol,2010,53(2):165-181.

[3] Smith J,Mousea HA.Peripartum hysterectomy for primary plstpartum heamorrhage:incidence and maternal mlrbidity[J].J Obstet Gynecol,2007,27(1):44-47.

[4] 刘慧姝,徐仲,陈敦金,等.产科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1):34-36.

[5] Ulvik A,Kvale R,Wentzel-Larsen T,et al.Multiple organ failure after trauma affects even long-term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status [J].Crit Care,2007,11(5):95.

[6] Vasquez DZ,Estenssoro E,Canales HS.Co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obstetric patients requiring ICU admission[J].Chest, 2007,131(7):718-724.

R714.46+1

:B

:1671-8194(2014)32-0243-02

猜你喜欢
弥漫性血小板剖宫产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