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大连城乡收入差距的探索

2014-03-26 09:50熊学华
关键词:户籍制度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熊学华

一、大连城乡收入差距阶段性描述分析

1990年以来,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演变过程。这样的演变过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是密不可分的。1990-1994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村改革步伐减慢,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5-1998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经济政策抑制我国经济过热问题,以实现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导致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1999年初国家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1999-2004年间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2005年以后,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的投入,逐步实施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举措,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稳步下降。

城乡居民收入比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定义计算出来的显性收入差距,而国家统计局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定义中存在两种较为严重的缺陷。一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概念中都没有包括自有住房估算租金,这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被低估。二是城镇居民所享有的许多隐性补贴没有计入城镇居民收入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还要集资办学。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这些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考虑这些因素,估计大连市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比将稍微大于目前的统计数据。

二、大连城乡收入差距形成机理分析

造成大连城乡收入差距偏大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机会不均等。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国家机关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现行的户籍制度客观上造成了城乡分割,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给社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二)城乡二元保障制度

城市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而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远远落后于此。社会保障制度理应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论是保障项目还是保障水平,都是城市优于农村,使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难以真正在城乡间实现,近一步间接拉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1]。

(三)城乡二元就业制度

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城市是劳动力就业的重心,统计只针对那些正式在册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就业数据基本上处于一种空白状态。一些企业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收取一些不合理的登记费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难度和成本。

(四)城乡二元教育制度

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城乡教育的二元性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接受教育机会、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教育差距直接导致城乡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异大,在就业市场上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工作待遇普遍较低和工作机会的缺乏,在受教育机会上表现为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不平等。教育的差距最终表现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两极分化程度越来越大。

三、缩小大连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大连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终会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上。2011年,据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对全市7个涉农区(市、县)1000户农村居民家庭和5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大连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非常大。过去,我们总在问题本身或者问题内部“求解”,要么“无解”,要么“小解”。所以,社会发展缓慢而且代价亦高。现在我们发现,超脱问题本身或者跳出问题内部,才能找到“大解”。笔者认为要缩小大连城乡收入差距,“大解”是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让农民进城。工资性收入提高的核心是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打破户籍坚冰,给予进入城市的农民市民待遇。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城镇化发展,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呐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从而可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随着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可以提高农村人均劳动力的土地拥有量,逐步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应加快城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实现转移人口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相配套的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成立“新型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应尽快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不断扩大征地的补偿范围,大幅度提高农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改革户籍制度

城市和农村二元户籍制度阻止了人口自由迁徙,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到阻碍,导致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因此,要统筹城乡就业,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应以户籍管理制度为突破口,使劳动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第一,取消户口界限,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登记制。要尽快修订《户口登记管理条例》,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开中小城市户口迁移限制。第二,加快户籍立法。为了保证户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用法律来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

[1]杨宜勇,刘婉.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J].经济纵横,2007(3).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建设统筹发展研究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