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的指导策略

2014-03-26 18:32马国伟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电场力尖子生习题

马国伟

高三第二轮复习处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后期,是整个高三复习备考的攻坚阶段,是提高成绩的关键阶段.第二轮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轮高考冲刺复习甚至高考结果.然而很多学生对第二轮复习的思路和方法缺乏认识和思考,有些甚至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导致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笔者结合自己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的教学经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备考策略及复习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借鉴和商讨.

一、指导学生改变复习思路统筹安排备考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概念等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查缺补漏.第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要从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转移到解题方法及应试能力的提升上.因此,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思路要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把复习目标从知识的掌握转变成以模块学习,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树立备考复习的决心和信心.另外,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检验和有益补充,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要进行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对一轮复习中漏掉的知识和复习中新碰到的解题方法要进行整理和针对性训练,高效利用错题笔记,对于之前的错题要进行实时更新,该删的删去,需增添的及时增添并重点标记,以方便后续复习中强化的训练.

二、习题改编、多角度设问、应对,并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三复习备考后期时间紧任务重,物理学科课时有限,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教师要勇于和善于钻研典型习题、历年考题等,并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编,多角度设问,考查学生对多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每一道典型习题的最大功用.

以2009年全国理综物理试卷(一)第18题为例,原题:如图1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

A. 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 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 M、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图1 图2可以进行如下改编:

如图2中实线是某点电荷周围的一簇电场线,a b是电场中的两点,c是ab 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由负电荷形成的电场

B. 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同一个点电荷在a点速度比b点的速度变化更慢

C. 同一个负电荷在沿该直线运动,电场力对它做功大小Wa

D. 一负点电荷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b点沿某一曲线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与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三、回归课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的复习备考一定要从书本开始最终又回归到课本上去,整个复习都要以教材为引领,在课本知识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和进行.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基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此时学生的习题量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备考复习应该回归教材,强化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物理知识与解题应用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寻找新的增分点.

四、重思维、练能力,兼顾物理学困生和尖子生培养

到了高三复习后期,教师更要加强对物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因为两者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相差较大,教师对两个群体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物理学困生,教师可以对习题和作业进行程序性拆分,降低解题难度,帮助学生了解习题分析解决的步骤,逐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如针对以下习题.

题目 如图3所示,将质量为m=3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放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足够长的、质量为M=5 kg的木板B的右端,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2 m/s,使它们运动,求:

图3(1)A、B达到共同速度时,相对于地面,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2)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对于物理学困生,可以将此问题拆解成如下10个问题.①分析A的运动过程;②A、B最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③分析B的运动情况;④对地而言,A向左运动的最远处离出发点多远?⑤A向左运动到最远处经历的时间;⑥对地来说,A向右加速运动的路程是多少;⑦A向右加速运动的时间;⑧A、B达到共同速度v时,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⑨相对地来说,从运动开始到A、B达共同速度的过程中,B移动了多少距离?⑩尝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针对物理尖子生,要培养他们抓住学科主线,深入物理核心,以不变,应万变,积极应对能力立意试题的基本理念,帮助他们提升对物理思想的理解,争取在高考中拿到高分.

高三第二轮复习处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后期,是整个高三复习备考的攻坚阶段,是提高成绩的关键阶段.第二轮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轮高考冲刺复习甚至高考结果.然而很多学生对第二轮复习的思路和方法缺乏认识和思考,有些甚至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导致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笔者结合自己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的教学经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备考策略及复习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借鉴和商讨.

一、指导学生改变复习思路统筹安排备考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概念等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查缺补漏.第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要从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转移到解题方法及应试能力的提升上.因此,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思路要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把复习目标从知识的掌握转变成以模块学习,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树立备考复习的决心和信心.另外,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检验和有益补充,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要进行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对一轮复习中漏掉的知识和复习中新碰到的解题方法要进行整理和针对性训练,高效利用错题笔记,对于之前的错题要进行实时更新,该删的删去,需增添的及时增添并重点标记,以方便后续复习中强化的训练.

二、习题改编、多角度设问、应对,并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三复习备考后期时间紧任务重,物理学科课时有限,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教师要勇于和善于钻研典型习题、历年考题等,并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编,多角度设问,考查学生对多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每一道典型习题的最大功用.

以2009年全国理综物理试卷(一)第18题为例,原题:如图1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

A. 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 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 M、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图1 图2可以进行如下改编:

如图2中实线是某点电荷周围的一簇电场线,a b是电场中的两点,c是ab 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由负电荷形成的电场

B. 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同一个点电荷在a点速度比b点的速度变化更慢

C. 同一个负电荷在沿该直线运动,电场力对它做功大小Wa

D. 一负点电荷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b点沿某一曲线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与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三、回归课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的复习备考一定要从书本开始最终又回归到课本上去,整个复习都要以教材为引领,在课本知识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和进行.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基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此时学生的习题量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备考复习应该回归教材,强化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物理知识与解题应用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寻找新的增分点.

四、重思维、练能力,兼顾物理学困生和尖子生培养

到了高三复习后期,教师更要加强对物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因为两者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相差较大,教师对两个群体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物理学困生,教师可以对习题和作业进行程序性拆分,降低解题难度,帮助学生了解习题分析解决的步骤,逐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如针对以下习题.

题目 如图3所示,将质量为m=3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放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足够长的、质量为M=5 kg的木板B的右端,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2 m/s,使它们运动,求:

图3(1)A、B达到共同速度时,相对于地面,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2)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对于物理学困生,可以将此问题拆解成如下10个问题.①分析A的运动过程;②A、B最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③分析B的运动情况;④对地而言,A向左运动的最远处离出发点多远?⑤A向左运动到最远处经历的时间;⑥对地来说,A向右加速运动的路程是多少;⑦A向右加速运动的时间;⑧A、B达到共同速度v时,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⑨相对地来说,从运动开始到A、B达共同速度的过程中,B移动了多少距离?⑩尝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针对物理尖子生,要培养他们抓住学科主线,深入物理核心,以不变,应万变,积极应对能力立意试题的基本理念,帮助他们提升对物理思想的理解,争取在高考中拿到高分.

高三第二轮复习处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后期,是整个高三复习备考的攻坚阶段,是提高成绩的关键阶段.第二轮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轮高考冲刺复习甚至高考结果.然而很多学生对第二轮复习的思路和方法缺乏认识和思考,有些甚至安于现状顺其自然,导致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笔者结合自己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的教学经验,对高三物理第二轮备考策略及复习教学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借鉴和商讨.

一、指导学生改变复习思路统筹安排备考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概念等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查缺补漏.第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要从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转移到解题方法及应试能力的提升上.因此,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思路要做相应的调整,学生要把复习目标从知识的掌握转变成以模块学习,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树立备考复习的决心和信心.另外,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检验和有益补充,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要进行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对一轮复习中漏掉的知识和复习中新碰到的解题方法要进行整理和针对性训练,高效利用错题笔记,对于之前的错题要进行实时更新,该删的删去,需增添的及时增添并重点标记,以方便后续复习中强化的训练.

二、习题改编、多角度设问、应对,并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三复习备考后期时间紧任务重,物理学科课时有限,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教师要勇于和善于钻研典型习题、历年考题等,并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编,多角度设问,考查学生对多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挥每一道典型习题的最大功用.

以2009年全国理综物理试卷(一)第18题为例,原题:如图1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

A. 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 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

C. M、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图1 图2可以进行如下改编:

如图2中实线是某点电荷周围的一簇电场线,a b是电场中的两点,c是ab 连线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由负电荷形成的电场

B. 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同一个点电荷在a点速度比b点的速度变化更慢

C. 同一个负电荷在沿该直线运动,电场力对它做功大小Wa

D. 一负点电荷若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b点沿某一曲线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与电荷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三、回归课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的复习备考一定要从书本开始最终又回归到课本上去,整个复习都要以教材为引领,在课本知识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和进行.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基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此时学生的习题量已经基本接近饱和,备考复习应该回归教材,强化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物理知识与解题应用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体系,寻找新的增分点.

四、重思维、练能力,兼顾物理学困生和尖子生培养

到了高三复习后期,教师更要加强对物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因为两者知识基础和解题能力相差较大,教师对两个群体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物理学困生,教师可以对习题和作业进行程序性拆分,降低解题难度,帮助学生了解习题分析解决的步骤,逐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如针对以下习题.

题目 如图3所示,将质量为m=3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放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足够长的、质量为M=5 kg的木板B的右端,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2 m/s,使它们运动,求:

图3(1)A、B达到共同速度时,相对于地面,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

(2)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对于物理学困生,可以将此问题拆解成如下10个问题.①分析A的运动过程;②A、B最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③分析B的运动情况;④对地而言,A向左运动的最远处离出发点多远?⑤A向左运动到最远处经历的时间;⑥对地来说,A向右加速运动的路程是多少;⑦A向右加速运动的时间;⑧A、B达到共同速度v时,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⑨相对地来说,从运动开始到A、B达共同速度的过程中,B移动了多少距离?⑩尝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针对物理尖子生,要培养他们抓住学科主线,深入物理核心,以不变,应万变,积极应对能力立意试题的基本理念,帮助他们提升对物理思想的理解,争取在高考中拿到高分.

猜你喜欢
电场力尖子生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尖子生
“求解电场力做功”全攻略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例析计算电场力做工的方法
例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浅谈对尖子生培养的几点认识
15 Ways to Improve You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