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词选、词评和唱和看秦观词的传播和地位

2014-03-27 04:49钱锡生陈斌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淮海秦观历代

钱锡生 陈斌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时常用的两种科学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凭直觉和经验来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则主要依据统计数据,由量而定性,两者相辅相成。目前,词学界已广泛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研究,如刘尊明、王兆鹏的《唐宋词的定量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在对唐宋词做定量分析的学术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方法和经验。如该书在“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一章中,通过六项指标,得出宋代词人的综合名次排行榜。其中秦观排名第四,而秦观的哪些词为历代的词选家、词论家和词作家所青睐,则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考察,本文将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尝试。

对秦观词的研究将主要统计三个方面的资料数据:

一是历代词选中秦观词入选的篇数。主要选择了17种词选进行统计,这些词选是宋曾慥辑《乐府雅词》、黄升编《花庵词选》、赵闻礼编《阳春白雪》、佚名编《草堂诗余》、明杨慎编《词林万选》、陈耀文编《花草粹编》、卓人月编《古今词统》、茅瑛编《词的》、潘游龙编《精选古今诗余醉》、清朱彝尊编《词综》、先著、程洪辑《词洁》、沈辰垣等编《御选历代诗余》、黄苏编《蓼园词选》、张惠言编《词选》、董毅编《续词选》、周济编《宋四家词选》、陈廷焯编《词则》等。[注]《乐府雅词》、《花庵词选》、《阳春白雪》根据唐圭璋等校点《唐宋人选择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统计,《草堂诗余》、《词林万选》、《花草粹编》、《词选》、《续词选》、《词洁》,根据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古代词选经典读本”统计,《精选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根据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统计,《蓼园词选》、《宋四家词选》根据尹志腾校点《清人选评词集三种》(齐鲁书社1988年版)统计,《词的》根据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四库未收书辑刊本”统计,《词综》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统计,《御选历代诗余》根据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统计,《词则》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统计。其中宋代4家、明代5家、清代8 家,这些词选都是历代有代表性的重要选本,我们将通过不同时代的词选对秦观词的入选与否,计算其每首词作的入选率,得出其由高到低的排序,以此管窥秦观词的传播影响力。

二是历代评点中秦观词被品评的的次数。主要依据徐培均先生的《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该书在秦观每一首词后都辑有汇评,其资料来自宋人及后人的笔记、诗话、词话、词选等书籍,收集已相当齐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将通过不同时代词评家对秦观词评论数量的多少,得出其品评从多到少的排序,以此了解其词作被关注的程度。

三是历代唱和秦观词的篇数。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全清词·雍乾卷》的统计,得出秦观词被历代词人次韵唱和的篇目和次韵唱和次数的多少。

下面是统计结果:

表一:秦观词入选历代词选一览表

19.()○○○○○○620.()○○○○○○62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30.()○○○○○531.()○○○○○○532.()○○○○○533.()○○○○○534.()○○○○○5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258.()○○2

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316322375411741181759171081027386

表一说明:秦观词入历代词选的情况比较复杂,凡历代词选中将他人词误作秦观词或将秦观词误作他人词的,为保存原貌,一概不予改动。以下依编号为序作有关说明:

15.《金明池》(琼苑金池),明顾从敬《类编草堂诗余》卷四作秦观词入选,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一六、潘游龙《精选古今诗余醉》卷三、清朱彝尊《词综》、卷六、沈辰垣等《御选历代诗余》卷九七、黄苏《蓼园词选》因之;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一二、周济《宋四家词选》则阙名。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版)收入存目词中,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19.《海棠春》(流莺窗外啼声巧),曾慥编《乐府雅词》拾遗卷下选录,据其《乐府雅词引》,拾遗所收都是当时不知作者之词,后人整理该选时署名“秦观”,《花草粹编》卷四、《词的》卷二、《精选古今诗余醉》卷三、《御选历代诗余》卷一九、张惠言《词选》卷一作秦观词入选。毛晋刻《淮海词》调下注云“旧刻不载”,《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20.《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草堂诗余》阙名,《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花草粹编》卷五、《古今词统》卷七、《御选历代诗余》卷二七、《蓼园词选》、《词选》卷一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24.《菩萨蛮》(金风蔌蔌惊黄叶),《草堂诗余》前集卷下作秦观词入选,《古今词统》卷五、《精选古今诗余醉》卷六、《御选历代诗余》卷九、《蓼园词选》、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27.《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古今词统》卷三、《词的》卷一、《精选古今诗余醉》卷五、《御选历代诗余》卷二、董毅《续词选》卷一、《词则·大雅集》卷二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28.《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无名氏词,见《乐府雅词》拾遗卷下,《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古今词统》卷六、《词的》卷二、《精选古今诗余醉》卷六、《御选历代诗余》卷一六、《蓼园词选》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29.《柳梢青》(岸草平沙),僧仲殊词,见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花草粹编》卷四、《古今词统》卷六、《词的》卷二、《精选古今诗余醉》卷五、《御选历代诗余》卷二〇、《蓼园词选》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31.《生查子》(眉黛远山长),张孝祥词,见《于湖居士文集》卷三四,《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32.《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霞),《蓼园词选》入选,误署“张子野”(《清人选评词集三种》,第13页)。

38.《如梦令》(楼外残阳红满),《历代诗余》卷二误作晏殊词入选(浙江古籍本,第10页)。

40.《蝶恋花》(钟送黄昏鸡报晓),王诜词,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草堂诗余》后集作秦观词入选,《花草粹编》卷七、《词的》卷三、《蓼园词选》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42.《桃源忆故人》(碧纱影弄东风晓),欧阳修词,见宋陈景沂、祝穆《全芳备祖》前集卷七,《类编草堂诗余》卷一误作秦观词入选,《词的》卷二、《精选古今诗余醉》卷六、《御选历代诗余》卷一九、《蓼园词选》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46.《南歌子》(楼迥迷云日),无名氏词,见曾慥《乐府雅词》拾遗卷下,《花草粹编》卷五、《历代诗余》卷二四作秦观词入选,《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47.《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草堂诗余》前集卷下阙名,《花草粹编》卷四、《蓼园词选》作徐俯词入选。

52.《西江月》(愁黛颦成月浅),晏几道词,《花草粹编》卷四、《精选古今诗余醉》卷一〇、先著、程洪《词洁》卷一作秦观词入选,《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54.《捣练子》(心耿耿),《草堂诗余》前集卷下作无名氏词,《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花草粹编》卷一、《词的》卷一、《精选古今诗余醉》卷六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55.《浣溪沙》(青杏园林煮酒香),晏殊、欧阳修互见词,《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词的》卷一、《精选古今诗余醉》卷二、《御选历代诗余》卷六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56.《忆秦娥》(暮云碧)词,无名氏词,《古今词统》卷五、《词综》卷六、《历代诗余》卷一五作秦观词入选,《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补遗词。

61.《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历代诗余》卷六、《词则·闲情集》卷一误作欧阳修词入选。

69.《点绛唇》(醉漾轻舟),苏轼、秦观互见词。

71.《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阮阅词,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一,《草堂诗余》前集卷下阙名,《类编草堂诗余》卷一作秦观词入选,《蓼园词选》因之。《全宋词》收入存目词中,《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为存疑词。

76.《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李重元词,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草堂诗余》前集卷上、《词的》卷一作秦观词。

78.《长相思》(铁瓮城高),秦观、贺铸互见词。

80.《满庭芳》(北苑研膏),秦观、黄庭坚互见词,黄词首句作“北苑风光”。

89.《南歌子》(夕露沾芳草),无名氏词,见曾慥《乐府雅词》拾遗卷下,《花草粹编》卷五作秦观词入选,《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作补遗词。

91.《采桑子》(夜来酒醒清无梦),晏几道、黄庭坚、秦观互见词,《古今词统》卷四作黄庭坚词(调作《丑奴儿令》)入选。

表二:秦观词历代评论一览表

24.()4425.()31426.()22427.()13428.()4429.()31430.()31431.()31432.()22433.()22434.()13435.()13436.()22437.()3338.()21339.()12340.()111341.()21342.()111343.()21344.()111345.()3346.()21347.()11248.()2249.()11250.()2251.()2252.()11253.()11254.()11255.()2256.()2257.()2258.()11259.()260.()261.()1162.()1163.()11

表三说明:徐士俊次韵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词之《千秋岁》(飘然林外)一首,吴绡次韵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之《鹊桥仙》(花针穿月)一首,杜濬次韵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词之《水龙吟》(小春过去匆匆)一首,彭孙贻和韵秦观《河传》(恨眉醉眼)词之《河传》(瞥时半面)一首,彭孙贻和韵秦观《满园花》(一向沈吟久)词之《满园花》(此事人知久)一首,沈谦次韵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词之《风流子》(风流今已尽)、《风流子》(风流难再得)两首,林时跃和韵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词之《满庭芳》(梅弹香澌)一首,均互见于《全明词》(含《补编》)、《全清词·顺康卷》(含《补编》),故合计在累加之后减去在括号内的一首或两首。

从以上所列表格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到:

一、秦观词共有96首被选入历代词选,占其全词总数的86%以上。秦观词的数量,据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以宋本编排的词77首,其补遗词34首,存疑词58首(徐著2008年版则调整为补遗19首,存疑78首,其中存疑词有笺注部分15首,《词苑英华》本无笺注词78首)。历代词选中很少会选秦观的存疑词,而宋本词与补遗词两者相加仅111首(按徐著2008年版统计,宋本词77首、补遗词19首、存疑有笺注词15首,三者相加仍为111首)。历代选本选秦观词基本都是在这一范围之内,只有个别词有所例外。那么秦观词入选历代词选的数量由此可以得出,即96/111,占其全词总数的86%以上,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量,几乎绝大部分秦词被选入各类词选,说明其词被后人所广泛喜欢和接受。

二、秦观词最受历代词选家青睐的词作,由此得到清晰的呈现。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1.《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被13种词选收录;2.《满庭芳》(晓色云开);《八六子》(倚危亭)、《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被11种词选收录;3.《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被10种词选收录;4.《鹊桥仙》(纤云弄巧)、《千秋岁》(水边沙外),被9种词选收录;5.《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如梦令》(门外鸦啼杨柳)、《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被8种词选收录。这些词作在历代各类词选中的入选率都达到50%以上(《续词选》是在《词选》基础上增加,两者没有重复,可视为一种词选)。

三、秦观词被历代词论家关注的有77首,占其全词总数的69%。历代词论家评论秦观词的总数共有356条,其中宋代有57条评论、元代仅1条评论,明代有148条评论、清代有153条评论。这说明秦观词在他的同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了明清两代,其评论数量大致持平,人们对其词的热情不改,其七成词被品评,评论的范围更大、数量也更多了。

四、秦观词中最被历代词论家所关注的经典词作,由此可以显现。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1.《踏莎行》(雾失楼台),30条评论;2.《满庭芳》(山抹微云),28条评论; 3.《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22条评论;4.《千秋岁》(水边沙外),21条评论;5.《八六子》(倚危亭)、《好事近》(春路雨添花),各有12条评论。以上这些词和秦观其它词有所不同的是,它们在宋代就受到特别的关注,有多条评论,明清时期则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并扩大了评论的范围。

五、秦观词被历代词人次韵唱和的词有36首,占其全词总数的32%。历代词作家唱和秦观词的总数共有106首,其中宋代14首,明代27首,清代65首,呈成倍递增之势。唱和首数排在前五位的是:1.《千秋岁》(水边沙外),33首;2.《满庭芳》(山抹微云),8首;3.《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各6首;4.《八六子》(倚危亭),5首;5.《满庭芳》(晓色云开)、《望海潮》(梅英疏淡),各4首。

六、词选家和词论家对秦词的选择有高度的一致性。如《踏莎行》(雾失楼台)和《满庭芳》(山抹微云)在词选中并列第一,在词论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千秋岁》(水边沙外)和《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在词选中分列第四和第五,在词论中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八六子》(倚危亭)在词选中名列第二,在词论中名列第五,等等。当然也有例外,个别词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在词选中名列前茅,但在词论中评论居中。

七、词作家唱和秦观词的情况则稍有特殊。《千秋岁》(水边沙外)一词有33首唱和词,一枝独秀,占其全部唱和词的近三分之一,这是因为此词在秦观生前身后就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秦少游所作《千秋岁》词,予尝见诸公唱和亲笔。”[1](P487)这些唱和词人包括苏轼、黄庭坚、孔平仲、李之仪、僧惠洪等人,皆为秦观师友,他们的这些和韵词,既揭示了其天涯沦落的共同命运,也表明了其创作上的声气相应,形成了贬谪词的一个高潮,故对后代影响很大。其他唱和词则与词选家和词论家的选择高度一致。

八、从上可见,秦观词最被人们看重的有两类词。前期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2](P236)的恋情词,后期是“语意极似刘梦得楚蜀间诗”[3](P262)的贬谪词。前期词的代表是《满庭芳》(山抹微云),在当时就传唱甚广。此词作于秦观约30来岁未入仕之前、去绍兴省亲期间。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其词“元丰间盛行于淮楚……《满庭芳》词尤为当时所传。”[4](P2629)又称苏轼将他与当时红遍词坛的柳永相提并论:“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记载,秦观入京见苏轼,苏称“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5](P601)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称范温参加一个宴会,歌女问他是何人,他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6](P3082)这些材料均说明,此词在当时家喻户晓。在词选、词论和唱和中名列前茅的这类恋情词还有《满庭芳》(晓色云开)、《八六子》(倚危亭)、《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鹊桥仙》(纤云弄巧)等。后者贬谪词最有名的代表就是《踏莎行》(雾失楼台)和《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一词作于秦观贬谪郴州之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引《冷斋夜话》称:“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又引范元实《诗眼》称,黄庭坚云“此词高绝”。[7](P339)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则将此词与唐代刘禹锡贬谪在楚蜀间诗相提并论。清王士禛《花草蒙拾》中称此词为“千古绝唱”[8](P679)。此词传录甚广,如米芾书此词的石刻,号称淮海词、东坡跋、元章笔的“三绝碑”,其石刻一刻再刻,据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载,南宋宝祐年间,其外舅王君芳随宦至郴州,亲见其石刻。[9](P98)咸淳二年(1266),郡守邹恭还将此石刻词移刻在郴州苏仙岭上。[10](P853)《千秋岁》(水边沙外)一词据徐培均笺注本,作于绍圣三年(1096)春,此词感情极为沉痛,孔平仲是最早看到这首词的人,他当即发出了“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的感慨,“遂庚其韵以解之。”[11](P3242)南宋时范成大守处州时专门建莺花亭一座以纪之,并赋诗6首。秦观在词选和词论中名列前茅的这类贬谪词还有《如梦令》(门外鸦啼杨柳)、《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等,都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词选、词评和次韵唱和作为传播和评价词的特殊媒介与方式,代表了各个时代选词者、评词者和词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从秦观词在词选、词评和唱和中数量的变化,可以考察其词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入选率、词评率、唱和率越高,说明其词的影响力越大。而秦观词入选率达到86%以上、词评率达到近70%,唱和之作占到32%,说明秦观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成为宋代词史上的杰出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 吴曾.能改斋漫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 周济.宋四家词选[M].清人选评词集三种[M].济南:齐鲁书社,1988.

[3] 黄庭坚.山谷题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 叶梦得.避暑录话[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 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M].唐宋人选唐宋词[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 蔡绦.铁围山丛谈[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 王士禛.花草蒙拾[M].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5.

[9] 黄溍.日损斋笔记[M].(转引)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0] 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1] 曾敏行.独醒杂志[M].宋元笔记小说大观[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淮海秦观历代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梦中题词
雷州遇苏轼
秦观拜师
四牌楼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历代画谱类编》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