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对策思考

2014-03-27 18:42何泉
北方经贸 2014年1期
关键词:对策发展

何泉

摘要:杭州未来科技城是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和浙江省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面临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通过深入剖析杭州未来科技城的现状基础,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要素资源集聚等方面的思路,以及发展路径、举措方面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打造成杭州乃至全省高标准、高品质的产业新区、城市新区和创新发展平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科技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40-03

一、发展背景与基础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重点联系的全国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是浙江省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而专门创建的人才特区,也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的核心区块。2011年创建以来,未来科技城根据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方特色,着力打造“民企+资金+人才”发展模式,在全国四个未来科技城中独树一帜,一批批海外人才入园创业,一项项科研成果应运而生。如今,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各项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科技新城、人才特区、创新高地已初具雏形。

(一)战略意义

杭州科技城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以及全国央企及海外人才基地规划建设,为余杭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提升余杭区域竞争力,实现结构性赶超十分重要。一是有利于改变总量偏低、后劲不足的现状。当前,余杭经济总量虽在省内排名前列,但呈现增速逐年趋缓,产业投资后劲略显不足,竞争能力有所减弱等现象。通过规划建设新的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形成大产业,进一步形成余杭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有利于提升产业平台的档次和水平。余杭现有高层次产业平台偏少、高端要素缺乏、发展潜力受限,仅有1个国家经济开发区,而省内外发达县(市、区)大多具有两个以上的省级发展平台。纳入省级战略及全国四大人才基地后,未来科技城档次将大幅提升,吸纳和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有利于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目前余杭新兴产业比重仍然偏低,上市企业不多,更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通过打造大平台,吸引新产业,有利于推进余杭产业转型升级。

(二)现状基础

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余杭区西部,紧邻杭州主城,是杭州西部目前最具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块,规划面积为113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区域为35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底,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达到375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7名,省千人计划32名。区域内现有工业企业193家,服务业企业495家,2012年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307亿元,财政总收入30.5亿元,目前已引入阿里巴巴、恒生电子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142个海归研发项目已有52个进入产业化阶段。区域内及周边集聚了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形成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较好基础条件。杭徽高速、02省道、文一西路和将建的杭长高速及规划的地铁5号线等通道,将进一步实现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区位、环境、人文、科教和产业等基础优势明显,具备打造高层次平台的现实条件。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一是总体定位。一个成功的科技新城在建立之初首先要找准定位 ,由于未来科技城具有环境区位交通的独特优势和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机遇,定位必须既高又新,如: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高端集聚、特色鲜明的杭州经济新引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一流的国际化科创新城等。二是功能定位。根据总体定位,明确功能定位,从单纯的经济功能向创业创新、产业集聚和宜居宜业的科创新城转变,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突出城市的协调配套,确立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城两位一体的定位。未来科技城应定位为:大杭州的现代服务业新空间,杭州大都市乃至长三角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区域性总部基地等,并且是城市与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未来科技城建设初步成型,创新引领作用初显成效,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基本完善,研发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核心产业初具规模,总部基地、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取得较大突破,打造二、三产融合发展的2.5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辐射带动广的高标准产业平台和城市功能优、生态环境美的高品质都市新区,力争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

三、发展思路与途径

(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提升集约发展水平

依托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等载体,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形成科技研发产业集群,成为高层次知识型产业孵化区。依托智力密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势,以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要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未来科技城内国家级基地拓展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及相关的研发、客服、网站运营等机构集聚,构筑国内信息产业重要产业基地。依托华东勘测设计院、杭州市园林设计院等一批设计创意项目,培育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杭州、省级企业总部、浙商总部和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吸引杭州和上海的创新类金融机构落户,积极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业务总部,形成总部与金融产业集群。力争一批在建产业项目提前建成,及早产生效益,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品牌效应,尽快形成多个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支撑度。

(二)突出新城规划理念,超前建设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由偏重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以产业、城市相互配套、协调共享为主导。在规划建设园区配套设施的同时,加大区域交通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社区公益设施、生态设施等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是综合交通工程。做好跨行政区域的基础设施衔接,加快与主城相连的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余临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贯通基地内主干道路与外围的交通联系。并加快次干道建设,做好与绕城公路、重要公交站点及今后地铁站点的衔接与布局,争取轨道交通5号线及延伸段轻轨尽快动工,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主次干道网络。二是市政公用设施。结合基地内内各级城市道路的建设,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综合市政管网工程,做到供电、供水、供气、排污水、路灯、通讯管线及光纤网随道路同步铺设。避免以后重复开挖道路带来不便和浪费。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供电安全保障。

(三)注重建设特色园区,实施功能分区发展

根据发展定位、目标,结合现有空间基础,将未来科技城划分为产业功能区、城市配套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创新研发功能区、总部金融功能区5大类功能区块。产业功能区主要是安排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的核心建设区块。城市配套功能区是以为产业发展活动提供商务、商贸等相关配套服务,兼顾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服务和行政管理等城市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的建设区域。生态保护功能区是未来科技城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空间,要严格加以保护。创新研发功能区是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重点,推动研究与开发、新兴产业孵化为主的建设区块。总部金融功能区块是形成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的集聚基地,以及金融业公共服务后台基地的建设区块。

(四)创新选商选资方式,大力引进高端产业

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招到高商、好商,难度越来越大,建议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招商力量。未来科技城作为全区今后最重要的产业平台之一,要进一步配强招商力量,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招商队伍,充分发挥其招引优质项目的骨干带动作用。二是完善考核政策。要由传统的单一以投资额为衡量标准转变与“招商引智”、“招商引税”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三是实行选商选资。严格按功能定位选商选资,实行项目预评估制度,将项目的产业及产业链、投入产出、税收贡献、环境影响等列入考核内容,科学设定入区项目的门槛,选择最好的、最适合的企业,确保引进质量。积极探索创投参与、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利用外资方式。四是开展上下联动。尤其要争取更多的市级招商引资优质资源,在政策、信息、渠道等各方面力争得到更大的支持。

(五)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三类配套设施:一是商业商务设施。结合总部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及高层次商务和消费需求,配套建设商务商业楼宇、生活休闲、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家居广场项目 ,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二是城市公共配套设施。重视配置与高端发展和省级平台相匹配的医疗、中小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引进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吸引国内外知名医院、学校在本区域开设分部(院),配置优质的幼儿园、中小学资源,加快建设既满足入驻企业和引进人才的实际需求,又体现市场化运作要求的人才公寓,为各类投资创业、贡献才知的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树立“亲商”理念,切实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做法,在未来科技城已设的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授权,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使企业和公民办事只需到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就可把所有事项办完。设立虚拟国际空港功能,进出口货物直接在园区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

(六)高水平建设科创载体,吸引优秀适用人才

人才是根本,创新是灵魂。一是以优质平台吸引海外人才,通过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孵化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区。吸引海外华人科技专家、留学人员希望回国创业的机会,以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其施展才华、创业发展。二是以灵活政策广纳国内人才,要利用杭州高校资源密集优势,广纳人才;采用柔性人才政策,吸引长三角优秀人才加盟;加大人才中介机构引进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到未来科技城开展业务。从而,打造长三角人才集聚的洼地。三是以战略合作促进创新,推进未来科技城与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全面战略合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向未来科技城内企业和即将落户在基地的企业转让,或联合开发科技项目。

(七)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建议为未来科技城度身定制,重新制定一套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的政策体系。一是准入政策。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着眼长远发展,进一步明确功能区产业准入细则,严格按照规划区域及产业类型把好项目准入关,现有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应逐步调整迁出。二是考核政策。进一步完善对未来科技城的考核政策,体现有别于一般镇乡的考核要求,实行更加明确的差异化考核。三是扶持政策。在争取省、市制定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人才等方面的一揽子优惠政策的同时,区里要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

(八)着力加强基地营销,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

首先要打造品牌,如塑造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之都(淘宝城)、海创园·西溪智谷”品牌。要凸显未来科技城所在地余杭镇的双千年历史文化、西溪湿地及和睦水乡生态风貌特色,有意识地与杭州的旅游特色相错位,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来科技城的认知度。其次要着力宣传,既可以结合旅游宣传和特色节庆活动开展城市营销,也可以结合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开展城市营销,不仅要向潜在的投资者介绍项目本身,更要把未来科技城的特色和发展前景宣传出去,把每一次的招商活动都当作未来科技城品牌的宣传活动 ,从而提高未来科技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发展措施和对策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从未来科技城内部而言,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重构体制机制优势。参照浦东新区、苏州新区经验,实行双轨制分区开发管理模式,合理地界定事权,原有组团管理体制要逐步向开发区体制机制转变,强化服务企业功能,淡化社会管理功能;进一步落实区级政府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以提高决策效率。辖区所在镇乡体制向街道体制转变,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减少管理层次,避免因层级过多、政出多门影响整体发展。

(二)提升优化各类规划

各类规划应体现前瞻性、独立性、综合性和互补性。一是前瞻性。必须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理念。前瞻规划是未来科技城建设国际化科创新城的根本保证。二是独立性。在上级规划的统领下,未来科技城规划时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规划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三是应体现综合性。未来科技城作为杭州主城为数不多的、紧靠主城的一块待开发空间,城市功能不可或缺,所以既要有产业规划,又要有城市发展规划,二者应相互呼应、相互衔接。四是应体现互补性。未来科技城与其它区块的发展规划应体现差异化,呈现互补性、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同时,也要注重产业互动融合。

(三)强化区域空间管制

在项目引进上,严把项目准入关,实施以规划定项目,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和功能定位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针对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者超出规划范围的要求,建立“违规申请”等相关程序。对于符合功能区规划定位的也要好中选优,宁愿步子稍缓一点,也要为高层次产业及项目留出发展空间。第三,要为城市发展、商务设施配套预留一定空间。

(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推动社会资本以参股、控股、独资、特许经营等模式,参与未来科技城城市基础设施等经营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可采用BT、BOT、TOT等模式进行开发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引导和鼓励优质教育品牌和民间资本参与民办中小学建设、举办各类医疗机构。

(五)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加大对未来科技城倾斜力度,积极争取农保调整等优惠政策,降低农保土地比例。加强联动建设,积极申报省市重点项目,合理解决土地指标。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深化和落实。在招商引资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争取市里统筹安排招商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莫蕾钰.印度班加罗尔的成功要素分析[J].中国高新区,2004(8).

[2] 杨宝民,江 禾.省级城市新区开发与综合体建设的创新思路——以杭州市钱江新城为例[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

[3] 朱育宏. 国内外新城规划与建设比较[J].中国市政工程,2010(4).

[4] 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题调研组. 融入经济全球化 提升国际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调查[J].群众,2009(5).

[5] 陆建洪,宋平伟.苏州工业园区政府管理新范式探析[J].高职论丛,2009(1).

[责任编辑:兰欣卉]

猜你喜欢
对策发展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