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的道理

2014-03-27 01:36◎邰
雨花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行文道理作家

◎邰 耕

行文的道理

◎邰 耕

眼下,好文不多,那是因为行文最基本的道理都被颠覆了。

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学。这是一个重要而又浅显的道理,但常常被人们忽略。中国作协的李冰先生近期曾著文《文学创作的风格都去哪儿了》,在文中他说:“文化修养的贫弱,文体意识的匮乏,文学经验的同质化、商业化、娱乐化的诱惑是造成当代相当数量的作家和作品缺乏独创性和鲜明风格的重要原因。”

李冰先生的话言之有理。

小说《盗墓笔记》、《小时代》等及其电影所创造的效益是惊人的。看电影的年轻人一边喝着可乐一边吃着爆米花,完成了浅薄的艺术欣赏过程。稍有一点水平的人都能看出,这些情节空洞、人物单薄、价值观混乱的小说和电影能吸引的只是一部分当代青少年。这样一种“逆袭”让我们看到一种病态的追求金钱物质的力量。

当然,这现象的出现并不值得你大惊小怪,这只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畅销书籍的发行量大,电影所创造的票房神话并非是评价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人们内心所想往往又是另一回事,这就是现实的悲剧。

上海作家赵鑫珊先生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诉说他几十年前看前苏联电影的经历。他在文中

说:“1960年我看了《漫长的路》。幕落,我都不想从座位上站起来。直到清场的工人叫我,我才勉强走出北京苏联展览馆电影院。”

那时,赵鑫珊在北大读书,这是他的自己的经历。同时,他还提到苏联的电影有《苦难的历程》、《复活》、《父与子》、《带阁楼的房子》、《战争与和平》、《奥赛罗》等以及西方的电影《简爱》、《音乐之声》等。

一看这些电影的名字你就知道,这些电影只所以让人们一生不忘,能持续几十年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电影的出处来自大家的手笔,莎翁、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柯罗连科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而电影的基础是文学,可现在的人似乎不懂这个道理。

行文的道理是,作家的人格境界高低最终会反映在文学写作的视界上,这是常理。

文学作品的影响从来是靠质量,而不是数量。日本有古老的《源氏物语》,中国有《红楼梦》,中国的一些网友把《红楼梦》评为是最难读,最乏味的一本书,是一本根本读不下去的书。而日本的网友好像没有这样评价《源氏物语》。

这里所显示的不只是某些国人的偏激,而是对祖国文化的无知。

今天中国的大部分作家都是有工资的,行文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生计。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不少作家是没有工资的,但他们依然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而过去的中国作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出版一本书是可以用稿费买房子的,这在今天不可想像。

除了极少数作家以外,稿费是无法维持生活的。相近知名度的画家、书法家,还有歌星、明星收入不能相比。书法家写一幅只有三尺篇幅的字,可以卖数万元,歌星唱一首歌十多万,作家是不能与之相比的。

对作家而言,行文的目的出自内心的需要,中国传统的“仁爱礼信义”的美德是支撑作家写作的动力。

郭敬明的所谓“最小说”的发行量比国内全部文学刊物总发行量还多,但并不能说“最小说”的价值又有多么大。

北大的周辅成先生多年前曾说过:“莎士比亚的戏全谈人生哲学,比哲学家还高明。”周先生还说:“一等天才搞文学,把哲学也讲透了,像莎士比亚、歌德、席勒。二等天才直接搞哲学,像黑格尔、康德等。三等天才只会写小说,像福楼拜。”

从这里我们看到作家行文的庄严性,也看到了周辅成先生的人格思想。

眼下,作家行文的速度是惊人的,这来自于敏捷的思维和电脑的快捷。一位知名的小说家曾告诉我们,他写小说是“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估计他写一个长篇也许是不过年吧。为什么这么急呢,不得而知。

对行文而言,激情当然是需要的,但反复的思考同样也不可缺吧。读贝多芬的传记得知,他写《第九交响乐》时的蛰伏期达十二年之久。汪曾祺先生写出那些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大约至少动用了几十年的生活和艺术的积累吧。先生的一挥而就是有前提的。

魏晋思想的玄妙潇洒对人格非常适用,这是通向世界艺术的途径。木心先生说得对,谈西方文学艺术,可以从文艺复兴入手,谈中国文学,可以从魏晋文学入手。木心先生还说,现在是魏晋风度的回顾展,也是魏晋风度的追悼会。

人情练达无文章,少一分拘束和做作,文章就会多一分灵动。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血写的文字比墨写的文字更珍贵,王国维也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里有不一般的真诚。

行文者必须真诚,发自内心,这是对行文者最起码的要求。

曾读过瞿秋白《多余的话》,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罗莎·卢森堡的《狱中日记》,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林觉民的《与妻书》,陈天华的《猛回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这是都是发自肺腑,血写的文字,这些文字挟雷生电,恣肆汪洋,是真正的肺腑之言,动人心魄。

在这个行文寂寞的年代谈一谈行文的道理是有意思的一件事。从《诗经》开始,几千年来,人们就知道行文的,从原始的朴素的歌声,到今天的华彩吟唱,人类行文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人们常常忘却的是行文的道理。

作家们,不要忘记。一切行文者应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

猜你喜欢
行文道理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道理
智珠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