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距离对篮球前转身投篮的影响①

2014-03-27 03:15车海明李世明杨涛刘建明鲁东大学山东烟台6405山东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64039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作用力投篮距离

车海明 李世明 杨涛 刘建明(.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6405; .山东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6403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内容

以鲁东大学篮球专业2009级学生8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从事篮球专项训练时间在5年以上,他们平均身高为1.835m,8名受试者在90°接球背对篮筐3m和5m的距离,分别接球前转身完成投篮。

1.2 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所用设备仪器:索尼HCIE型号摄像机2台,德国原装三维框架1个,浙江南洲科技有限公司的同步灯1个,德国SIMI°MOTION运动解析软件1套,篮球1个。两台摄像机分别放在篮球场的固定位置,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前转身投篮是篮球发展过程中防守强度越来越强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针对防守者的投篮技术,尤其是在背对篮筐和防守者时,能在接球的瞬间迅速转身完成投篮。影响前转身投篮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本文挑选影响前转身投篮技术的一个因素:不同距离对前转身投篮技术的影响。

根据顿斯柯依的观点,要想更好理解运动技术,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它的动作结构,对于篮球前转身投篮技术动作的分析,必须细致地从每个动作的结构开始解析,因此通过研究录像和参考文献的查阅,将运动技术动作细分成五个阶段:转身阶段、制动阶段、起跳阶段、腾空出手阶段、落地缓冲阶段。如图1由于前转身动作分为前转身动作和投篮技术两个方面,而转身阶段、制动阶段、起跳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在不同距离上对前转身投篮没有太大影响,腾空出手阶段是影响前转身投篮技术最重要的阶段。

2.1 转体阶段

图1 前转身投篮技术五个阶段的形态图

表1 腾空阶段不同距离各关节角的变化

转体阶段是指转动脚离开地面开始,身体进入单脚支撑阶段,随着转动腿的带动,髋关节外扩,身体向脚尖方向转动,直到转动脚开始接触地面为止。在这一阶段,转身动作需要获得一定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是由支撑脚的蹬地发力、摆动腿的带动、腰腹发力转动的结果,转身效果的好坏是水平方向作用力大小与转动速度的合理结合。

2.2 制动阶段

当摆动脚开始接触地面标志着制动阶段的开始,随着摆动腿的带动,由于惯性作用,这时身体重心有前倾趋势,摆动脚从接触地面开始,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同时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当摆动脚不再移动,身体由短暂的单支撑阶段恢复到双脚支撑阶段,这时身体重心前倾,双腿微曲,制动阶段结束。

2.3 蹬地起跳阶段

双脚支撑阶段开始后,双脚足底内侧肌群开始发力,由双脚全脚掌接触地面到脚后跟开始抬离地面,支撑慢慢落到脚前掌上,踝关节微曲,膝关节角度变大,髋关节角度增大,身体重心开始升高,直到双脚离开地面。该阶段身体获得双脚足底肌群力的反作用力,通过髋关节的提拉,膝关节的屈伸,身体重心升高。

2.4 腾空出手阶段

腾空出手阶段是指双脚蹬离地面到篮球从手中投出的阶段,该阶段是由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带动,身体在空中有一个舒展的过程,身体各个关节和肌肉群处于比较放松的阶段,该阶段是前转身投篮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该阶段直接关系到球出手的质量。

通过表1可以看出3m距离腕角的范围控制在(166.305±10)°,而5m距离腕角的范围控制在(144.469±8)°,腕角变化在16°~43°之间,变化范围很大,腕角变化最小的是2号同学,腕角减少了16°,腕角变化最大的是1号同学,腕角减少了43°。在3 m距离肩角最大的是1号同学的139.203°,肩角最小的是4号同学的88.287°,而在5m距离上肩角最大的依然是1号同学,肩角最小的依然是4号同学,而且通过3m距离和5m距离肩角的对比发现变化不大,变化范围在4°~16°之间。在3m距离和5m距离上肘角的变化范围在1°~8°之间,除了5号同学肘角增大了18°之外,其他同学变化范围很小,大部分同学肘角变化范都控制在8°以下,因此在不同距离上肘角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录像和结合数据分析,由于球在出手后在空中的运行轨迹是一段斜向上和一段斜向下的抛物线,斜向上的抛物线运动需要获得一个水平方向作用力和一个垂直方向作用力,水平方向作用力是由前臂带动后臂变化,由肘关节和肩关节角度的变化产生的,在3m和5m距离上,肩角和肘角变化不大,因此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几乎没有变化。通过对比腕角、肩角和肘角三个角度,发现在不同距离上在变化范围最大的是腕角,而且不难看出腕角的大小与投篮距离的远近呈反比关系,在水平方向上,距离越远,需要获得作用力就越大,这说明腕关节是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增大的重要因素,出手瞬间有一个压腕动作,距离越远,压腕越大,出手瞬间腕角越小,同时出手瞬间,手指指尖拨球,使球获得一个逆时针的旋转力,这个旋转随着球的运行轨迹有一个后旋,使篮球更容易旋转进篮筐。

2.5 落地缓冲阶段

支撑缓冲阶段是双脚脚前掌接触地面开始,双脚脚前掌着地后,顺势屈膝缓冲,由于球出手之后,身体有一个前倾送球的动作,因此在降低身体重心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身体向前运动的惯性,双脚的落地点保持在50~60 cm之间,重心落在脚前掌上,慢慢由脚前掌过度到全脚掌落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不同距离上的前转身投篮手的出手角度是决定投篮效果的重要因素,腾空出手阶段是影响投篮命中率的重要阶段,在近距离投篮时肩角、肘角和腕角都几乎没有变化,而远距离上这三个角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说明腾空阶段投篮手的姿态和出手高度角度都是影响前转身投篮的因素。

3.2 建议

在身体腾空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上肢力量,在腾空出手阶段,上肢保持良好的姿势,身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投篮时不会因为距离变远而出现动作变形,甚至投不到的情况。

[1]李世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16.

[2]孟超.篮球后撤步技术动作的时相划分及运动学特征分析[M].鲁东大学学报,2011:27(4):380-384.

[3]刘玉林.现代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作用力投篮距离
投篮
算距离
距离美
分析、概括法在牛顿第三定律中的应用
今天你投篮了吗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
“物体的平衡,单元训练(一)
投篮王和盖帽王
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