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名“抛、栾”考*

2014-03-27 07:21蒙凤金罗聿言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族出版社台语壮语

蒙凤金,罗聿言

(1.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3.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辞海》“柚”词条有“亦称‘文旦’、‘栾’、‘抛’”的说法。但《辞源》、《古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抛”和“栾”均未有“柚子”义。本文拟从相关语言材料探讨“柚”称“抛”和“栾”的问题。

“抛”作为柚子的名称不见于汉语普通话,它是一个方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词条“抛”有:抛:①<名>柚子。闽语。福建福州。1922年《福建新通志》:“柚,俗作~。”福建莆田[p‘au55]、永春[p‘au44]。②<名>柚子树。闽语。福建永春[p‘au44]。

《汉语方言大词典》里还有一个“抛”的同音字“ ”也有“柚子”义:

:①<名>柚,一种果树;柚的果实。吴语。浙江温州[p‘ε33]。

《福建省志·方言志》里记载,泰宁称柚子为“□儿”,读音为p‘au1lε。由此看来,柚子称“抛”是闽方言和吴方言的称呼。

对于“抛”这个名称的来源,张成山(1989)认为,柚子称为“抛”的本字应为“ ”,原因是柚子松厚柔软的海绵层与吴语中“ ”肿胀松软的词义相通。郑张尚芳认为,温州方言对柚子的称呼为百越语的底层词①:柚子,温州说 phə1< phau1,侗语说 pau2

“ ”或“抛”表示“膨胀,松软,松散,不结实”这一类意思的除了吴语,还有北京官话、西南官话、赣语等,粤语义为“不结实”的“婄”[p‘eo33]有可能也是“ ”②“ ”表示“松软”的词义不仅在吴方言中有,其他方言也有,但“ ”作为“柚子”的意义仅在吴方言和闽方言中存在,说“ ”的“柚子”义来源于“松软”义证据略嫌不足。我们同意郑张尚芳先生的观点,认为吴语的“ ”来自侗台语。

柚子在壮语中主要称为ma:k9puk8或lək8 puk8,其构成方式以词头ma:k9(果)或lək8(子)加上词干puk8构成。除了称puk8外,“柚子”在壮语中的读音还有以下几种:p‘uk8(连山)、pok8(扶绥,上思,崇左)、po2(南丹)、p‘aŋ2(大新)、pa:ŋ2(德保,靖西)①张均如等:《壮语方言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630页。等。壮语方言中的柚子名有以下几个不同:声母方面,有送气音和非送气音的不同;韵母方面,有入声、阴声和阳声韵的不同;主要元音方面,有u、o和a的不同。但它们都是同源词,只是由于语言的发展产生了语音上的分化。

柚子的名称在侗台语族中也为同源词,它们有语音对应:

侗语②梁敏:《侗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99页。傣语③喻翠容,罗美珍:《傣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115页。毛南语④梁敏:《毛难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93页。拉伽语⑤罗黎明主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布依语⑥吴启禄,王伟等:《布依语汉词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346页。临高语⑦刘剑三:《临高汉词典》,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2页。

柚子 pa:u2ma35puk33la:k8puk8la:k8pup8ma:k9ŋo6ma2ŋok8

临高语的声母ŋ是因为受到词头ma2的影响(梁敏,张均如,1996)。因此,侗台语“柚子”一词的差异同样是同源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生分化的结果。

甚至广西的一些汉语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对柚子的称呼也有侗台语的痕迹,各种语言或汉语方言中柚子的名称有如下几种构词方式:

(1)侗台语词干:南宁平话⑧王怀榕,袁舒婕:《南宁平话中的壮语借词》,《民族语文》2010年第2期。pø22;

(2)侗台语词头+侗台语词干:“北流客家话luk5phuk5,陆川客家话luk21phuk21⑨陈晓春:《广西玉林客家方言调查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本族语词头 + 侗台语词干:布努语⑩罗黎明主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pi3bu4,融水苗语⑪罗黎明主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tsəi3po6,京语⑫罗黎明主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kwa3Ɂbɔŋ2;

(4)侗台语词干 + 汉语“柚”:五色话⑬罗黎明主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poŋ2jau5,勉语⑭罗黎明主编:《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piou3iou5;

(5)侗台语词头 +侗台语词干 +汉语“果”:福绵客家话⑮陈晓春:《广西玉林客家方言调查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luk21phuk5kuɔ31,容县客家话⑯陈晓春:《广西玉林客家方言调查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luk21phuk5kuə21。

从这些语言(方言)对柚子的称呼来看,虽然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同,但都有侗台语词干的成分。

柚子在中国的种植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庄子·内篇》中就有:“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柚的起源中心据推测最有可能是东南亚、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三个地方。我国柚子树的主要栽培地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云南以及台湾南部等地。《尚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当时所进贡的东西就有柚子。这里的“扬州”据《尔雅·释地》说,“江南曰扬州”;明张岱《夜航船·卷二·疆域》:“古扬州所辖之地,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凡六省。”江应梁认为,古越人有三个中心,分别是分布在浙江一带的“于越”、福建一带的“闽越”、两广一带的“南越”或“西瓯骆越”⑰转引自蒙元耀:《壮汉语同源词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9页。。从现代材料看,“古代的于越、扬越、闽越、南越和西瓯、骆越……语言应有很大的共性。”(蒙元耀,2010)柚子称为“抛”或使用侗台语词干命名的地域分布与上述的历史材料相吻合。

“抛”有匹交切和匹貌切两读,前者为平声,滂母肴韵,后者为去声,滂母效韵;侗台语柚子名称的词干则多为入声韵。唐作藩(2002)认为,“在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汉语的阴、阳、入三种韵尾可以互相转化,这是汉语语音演变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侗台语中同样存在。黄平文(2008)认为,壮语的塞音韵尾-p、-t、-k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如南丹、天峨壮语塞音韵尾-k已经丢失,-p、-t虽然仍保留着,但已不太稳定。韦彩珍(2006)的调查表明,壮语桂北土语带-k的塞声母有不同情况丢失。侗台语对柚子的称呼除了入声韵,同样有阴声韵po2(南丹)、pa:u2(侗语)和阳声韵p‘aŋ2(大新)、pa:ŋ2(德保,靖西)。广西汉语方言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柚子”名称是受壮语影响的,而壮语中“柚子”的名称既有入声韵,也有阴声韵和阳声韵,所以说“抛”这样的阴声韵和puk8的入声韵可以对应。

柚子称为“栾”可能只是记音,与栾树并无关系。《山海经·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木名曰栾”。但这里的“栾”是指一种叫“栾华”的植物。栾华即栾木,也称灯笼树,并非是柚子树。柚子称“栾”同样可以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找到:

栾:①韦琍:《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的影响》,10页,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名>柚子。吴语。浙江温岭[lø31-15]。

除了浙江温岭称柚子为“栾”,有些方言对柚子的称呼与“栾”有音近的现象。

广东的广州、佛山、番禺及香港称柚子为“碌柚”lok55jɒu35,广东鹤山为 lɔuk55jau35。jɒu35和 jau35为汉语的“柚”。有些粤语,如广东增城、香港新界直接称为lok55。客家方言的某些地方对柚子也有类似的称呼,如广东惠州为lɘk31,广东东莞清溪为luk22。(许宝华,1999,《汉语方言大词典》)。

此外,广西大多数白话区①称柚子为puk7 luk7,巴马桂柳话(西南官话)②巴马为作者罗聿言的故乡,巴马桂柳话是作者使用的方言之一。称柚子为pok lok,我们认为这个称呼也与侗台语有关。壮语中有些声母为p-的词其来源可能是复辅音pl-(以下例子均来自张均如《壮语方言研究》,1999):

pl pj l pr麻雀 ruk8pei5(龙胜) ðok8plei6(横县) ɣok8lai3(武鸣)词义p鱼 pa1(都安) pla1(武鸣) pja1(田林)蔬菜 pak7(都安) plak7(武鸣) pjak7(上林)头发 p‘am1(砚山) plom1(武鸣) pjo:m1(田林)雷 pa3(邕北) pla3(横县) pja3(田林) pra3(贵港)石山 lin1pa1(邕北) pla1(武鸣) pja1(柳江)

韦景云(2003)分析了侗台语复辅音*pl-、*kl- 的演变,认为 pl- >pj- >p-,pl- >pγ- >p-,pl->l-。黄平文(2008)认为,壮语复辅音简化的过程为-r或-l>-j……>0。壮语柚子的语音演变可能为*prok或*plok>puk。

由复辅音单音节词*plok变为单辅音双音节词puk luk的原因及过程如何呢?董为光(1984)认为,汉语“辟”、“劈”等的分开义和“避”的避开义有联系。“劈”的双音形式为“劈历”,“避”的联绵形式是“辟易”*bjekrjek,其他表分开离散义联绵词还有“布路”*paglag、“敷蕍”*phjugrjug。这说明古汉语中单音字变成双音联绵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施向东(2000)认为,“汉人的语言习惯,似乎特别喜欢在‘纽-r-韵’这种结构的音节上衍生一个音节,使之成为双音节的謰语。衍生音节的方法有两种。……另一种是从原音节中摘取r以下的部分放在原音节之后,成为两个音节。比如,梵经中有名的‘鹫峰山’,梵音gridhrakūta(<grdhrakūta),后人译作‘耆阇崛山’,唐玄奘改译作‘姞栗陀罗矩咤山’。……grid作‘姞栗’,等于是摘取rid加在原音节之后,变成grid-rid,这是第二种方法。”广西白话称柚子为puk7luk7和巴马桂柳话pok lok也很可能来源于这种情况:*plok>puk luk,*plok>pok lok。

以l-作为声母来称呼柚子是否与壮语表示“果实”的词头lək8(子)有关呢?比如可以假设puk7luk7是对lək8puk8进行词序调整所产生的,lək8puk8为“子+柚”表现的是侗台语“词缀+词干”的构词法,puk7 luk7是“柚+子”,表现的是汉语“词干+词缀”的构词法。我们认为,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首先,我们在上文中分析广西一些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中柚子名称的构成方式时发现,侗台语对柚子称呼的词干一定会出现,而词缀不一定出现,这说明侗台语柚子名称中的词干和词缀区分是很清楚的,不至于出现把词缀当词干的问题。其次,一些语言根据自身的习惯对侗台语柚子的名称进行了词形重构,加上了本族语言表“果实”的词头,或者加上汉语的“柚”或“果”,但它们要么是取侗台语名称的词干,要么是词缀与词干一起取,没有只取侗台语名称的词缀的。再次,粤语与侗台语有许多相似的语法,粤语中有许多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但与侗台语语法相同的表达仍按原样保留,并没有把这些表达改成汉语的样子。现在由于汉语普通话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粤语方言的某些词也由侗台语的表达方式改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但这也仅限于构词语素跟现代汉语相同的词,如果是采用本族词构词,则继续保留原来的构词方式。如“公鸡”、“母鸡”在粤语中为“鸡公”kɒi koŋ 和“鸡乸”kɒi na,与壮语的“公鸡”kai5pɯ4、“母鸡”kai5me6词序相同。由于受汉语普通话的影响,广西百色①百色为作者罗聿言生活十几年的地方,百色白话为作者使用的方言之一的年轻人有时候会把“公鸡”按普通话的语序称为koɒ kŋi,但不会把“母鸡”称为*na kɒi。广西粤语中的puk7luk7不太可能是侗台语的lək8puk8(侗台语)>puk8lək8(侗台语)>puk7luk7(粤语)。

古代汉语中,还有“柚”、“轴”通用的情况。《辞源》对“杼轴”的解释为:“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杼,即‘梭’,司纬线;轴,本作‘柚’,滚洞,即卷织物之轴。”“杼柚”也作“杼轴”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并不鲜见: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迟枉琼瑶,慰其杼柚。(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

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罢无已之求。(《三国志·贺邵传》)

虽杼轴予怀,怵他人之我先。(晋陆机《文赋》)

即近体亦别出杼轴,迥不犹人。(清洪亮吉《北江诗话》)

《诗·释文》:“柚,音逐,本又作轴。”

《释名·释车》中有:“轴,抽也,入毂中可抽出也。”“轴”和“抽”都是以“由”为声旁,这里应为同音互训。“柚”、“轴”、“抽”的读音情况对比如下:

例字中古 上古声母 韵母 声调 韵摄 开合 等第 反切 郑张尚芳 李方桂粤语读音柚 以 尤 去 流 开 三等 余救 j■u rəgwh iɒu22轴 澄 屋 入 通 合 三等 直六 ȡ■uk drjəkw tsok55抽 徹 尤 平 流 开 三等 丑鸠 ȶh■u thrjəgw ts‘ɒu53

邢公畹(1992)认为,广州话“柚”的语音演变过程为*drjəkw>ɖjuk>tsok8。这个“柚”应为借自“杼轴”的“柚”。

壮语也有“轴”、“抽”同音的现象。“轴、轮”被称为lok1,如绕线用的轴形物被称为lok1(线轴儿),水车称为lok1ram4,车轮为lok1ɕi1。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壮汉词汇》,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抽”有“拔、除”之义,朱熹注《楚辞·九章·抽思》“与美人之抽思兮”的“抽”为“拔”,毛传释《诗·小雅·楚茨》“言抽其棘”的“抽”为“除”。壮语“拔(草)”一词有lok7(田东、龙胜、东兰、邕南、扶绥、上思)、lo:k7(大新)、lɔ:k7(田林、凌乐、德保、靖西)、lɔk7(广南沙、丘北、广南侬)、luk7(崇左、宁明)等,与“轴”lok音同或音近③张均如等:《壮语方言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

壮语的“轴”lok1、“抽”lok1与“柚”*plok音近,参考汉语“柚”、“轴”、“抽”的读音都与声旁“由”有关,而且壮语的复辅音pl-既可以分化出p-,也可以分化出l-,我们相信,壮语的“柚”、“轴”、“抽”都来源于*plok。

邢公畹(1983)设想汉台语“脐”字的音变程式为:

我们认为,壮语及粤语“柚”、“轴”、“抽”的声母演变也与这个程式相似:*Ɂb1-/-r->p1->p-/1-(壮语),*Ɂb1/r->*dz->dz->ts‘-(粤语“抽”)。粤语的“轴”演变稍有不同。邢公畹(1983)考察章鲁及其他侗语方言中的pj-在高坝侗语中一律变为tj-的情况后认为,这两个音都是从*pl-变来的,章鲁侗语的演变为*pl->pj-,高坝侗语的演变为*pl->*l->tj-。粤语的“轴”等也应该是*pl->*l-后再变为*dr->ɖj->ts-。鉴于壮语及粤语“柚”、“轴”、“抽”的语音及意义对应整齐,我们猜测它们有可能是同源词。

侗语南部方言的章鲁话提示我们,广西白话的puk7luk7不一定是通过添加韵母由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联绵词,有可能侗台语的“柚子”有过*plok>pok lok的阶段,但这个假设还需要深入考察。

汉语柚子的名称“柚”、“抛”、“栾”都与侗台语*pl有关,但这并不是说这三个词的来源层次是相同的。“柚”的产生最早,是在侗台语与汉语尚未分化时产生的,“抛”和“栾”则是在侗台语独立发展之后成为汉语方言词的,很有可能是侗台语的底层词。

[1]蒙元耀.壮汉语同源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黄平文.壮语辅音系统演变趋势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2):171-173.

[4]韦彩珍.广西凤山县怀里西部壮语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3):133-140.

[5]韦景云.侗台语复辅音*p1-、*k1-的演变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6):138-142.

[6]董为光.汉语侗台语语源联系举例[J].语言研究,1984,(2):205-214.

[7]施向东.汉语和藏语同源体系的比较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8]邢公畹.台语 -ok韵是汉台语比较的关键[J].民族语文,1992,(6):1-10.

[9]邢公畹.汉语遇、蟹、止、效、流五摄的一些字在侗台语里的对应[J].语言研究,1983,(1):134 -168.

[10]张成山.柚的别名“抛”宜作“ ”字[J].浙江柑桔,1989,(4):45-46.

[11]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民族出版社台语壮语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台当局担心“台语生存危机”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
民族出版社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刍议
壮医常见病症名称考释
何小竹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