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地质学报》第39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仪式及进一步办刊问题讨论会在京举行

2014-03-28 07:46黄敏,章雨旭
地质论评 2014年1期
关键词:两刊文采编委

2013年12月25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论评》、《地质学报》(中文版)第39届编委会成立仪式及进一步办刊问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两刊前主编陈毓川院士、任纪舜院士,两刊新任主编莫宣学院士、杨文采院士,及两刊部分新编委60多位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主持了成立仪式。

过去十几年中,《地质学报》(中文版)在主编陈毓川院士的领导下,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再到月刊,发表文章数量成倍增加,基本满足了地质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在论文数量增加的同时,论文的学术质量也不断提高,国内外30多家多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自2001年至今8次荣获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选的“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多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荣获新闻出版总署“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和“国家期刊奖”;2012年被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地质论评》在主编任纪舜院士的领导下,传承老一辈地质学家热爱祖国、提倡学术争鸣的光荣传统,继续走在了地质学学术期刊的前列,为中国地质学的学术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在1999年的每期小16开112页基础上,发展到了2012年的每期大大16开200页,发表文章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地质论评》以论、评、述、报为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学学术期刊。她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在中国核心科技期刊遴选中,按多因子加权统计排序,2004年《地质论评》位列地质类期刊的第一位,2008年位列第三;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被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地质学报》、《地质论评》两刊经过中国几代地质学家的不懈努力,在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以及地勘行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界重要的刊物,为推动我国地学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成立仪式上,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分别向莫宣学院士和杨文采院士颁发了新一届编委会的主编聘书。莫宣学主编和杨文采主编分别发表感言,感谢前任主编、编委及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地质学界为两刊打下了良好基础,决心尽力率领新一届编委会使两刊更上一层楼。

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对以陈毓川院士、任纪舜院士为主编的《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第37、38届编委会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换届作出重要贡献的莫宣学院士、杨文采院士和各位新老编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两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下一步的工作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刊登更多的中国原创性研究成果,不断提高两刊的国内外影响力。二是充分发挥刊物自身优势,为人才培养建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三是发挥编委优势,再接再厉,为科技创新做出新贡献,继续保持两刊国内领先地位。

编委们对本次会议都十分重视,多位京外编委,如桂林、武汉、西安、南京、合肥、长春等地的编委们,不远千里来京参加了会议。且大多数编委都不辞辛苦,中午赶到北京,晚上又连夜返回工作地。北京的编委们除确有他事无法脱身外,也都参加了会议。更有在加拿大工作的嵇少丞教授,也回国参加了会议。

成立仪式后,莫宣学院士、杨文采院士分别向到会的各位副主编、编委颁发了聘书。接着新一届两刊编委会围绕如何办好刊物、履行编委职责、充分发挥刊物自身优势、不断提高两刊的国内外影响力、推动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编委们纷纷表示,感谢中国地质学会的信任,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为把两刊办得更好,贡献力量。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经验,为进一步办好两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猜你喜欢
两刊文采编委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西安交大主办的社科两刊再获陕西省高校社科“名刊”奖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江苏省农委要求抓好农业“两刊”宣传普及工作
——发挥“两刊”优势 讲好“三农”故事
Topics of interest—‘Animal mode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