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启示

2014-03-28 13:33陈嘉安张巧凤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学风校园文化

陈嘉安,张巧凤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一直以来,主题教育成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那么如何在继承主题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积极探索,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突出活动主题,拓展活动范围,丰富教育途径等方式,积极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一)活动前:理解主题,明确目标,承上启下,资源再造

不论是对青年学生还是与他们联系最为紧密的二级学院管理层而言,想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教育主题的内涵。2012年初,延陵学院首先根据学校提出的“深化学风建设”工作要点,以“五抓五提高”为重点,在全院学生中提出了“时间管理”主题教育的具体活动要求,帮助他们快速而准确地理解了“时间管理”的定位与基本内涵:首先,“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是对常州工学院2011年开展的“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教育活动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时间管理”主题教育与校风、学风建设紧密相连,其重点是引导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强化时间管理意识,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学习与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009年初至2011年底的校“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探索性地开创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2012年初,学校又乘着这股春风,确立了一个具有延续意味的教育主题——时间管理。按照学校的要求,延陵学院从整体出发,将前期开展的“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等主题教育活动所积攒下的诸多教育素材与经验进行梳理,整合成为适合此次“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崭新资源,如将以前选树的学生榜样的时间管理方法制成范本供全院学生学习,开展优秀贫困生事迹报告会,举行考研经验交流会等。

(二)活动中:形式多样,树立榜样,加强引导,分步落实

开学之初,在按专业对113个班级进行学风调研的基础上,延陵学院制定了《“五抓五提高”活动方案》,同时,结合学校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教育的具体要求,将其与“大学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制定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

(1)组织“大学生涯规划与时间管理”主题教育动员,传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中心思想,使学生明白大学生涯规划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号召大家提前准备,认真谋划,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在学生中树立“时间管理”的先锋模范。在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从各专业高年级学生中选择优秀典型,将这些“励志哥”和“榜样姐”富有思想和个性的大学生涯规划与日常时间管理模式制成范本,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借鉴。

(3)举行“大学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答辩会,并充分利用其中资源,将10名学生按专业重新组合,分两大类为2012级全体新生做了两场“时间管理”主题演讲,从而帮助他们尽快从适应应试教育的高中生转变为一个能自主、合理利用时间的新一代大学生。这些充满激情和青春色彩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新生们年轻而充满希望的心。

(4)召开“时间管理”主题教育班会,请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展开讨论,最后由每位同学填写“‘我的大学我做主,分步实施大目标’——大学生涯规划时间管理表”。

(5)根据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如组织报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延陵学院目前有5大类15个专业,共3800多名学生,学院为有意向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安排了专门的辅导教师,如指导英语专业的学生报考中、高级口译证书,指导财会专业的学生报考初、中级会计资格证等等。如此设计安排不仅将“时间管理”由单纯的主题教育活动上升为学习生涯规划,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步步落实,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整个学院内营造出优良学风,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三)活动后:及时总结,收获成绩,升华主题,巩固成果

本次“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延续了两个学期,活动结束后,延陵学院及时进行了工作总结,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总结陈述了此次活动的思路、创意、形式与内容,并展现了活动成果:自“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整体规划,合理设计,分步实施,将教育落到了实处。院内4000余名学生认真地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大学生活,高年级的同学总结现状,按需调整,低年级的学生未雨绸缪,精心规划,特别是2012级的新生,他们在初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就受到学校老师及学长学姐的引导,从而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并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划,懂得了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的重要性,增强了时间管理意识。目前延陵学院整体学风良好,2009级有150人左右参加了2013年的全国硕士入学考试,2011和2010级也各有100多人确立了考研意向,更为可喜的是,在2012级新生中也已有近百人确立了考研意向。此外,全院共有170多个学生宿舍申报争创各类“示范寝室”,新生晚自习出勤率达90%以上,早锻炼出勤率达98%以上;各专业系学生自发倡议“早餐不进教室”“诚信考试”等,希望大家共同营造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响应者众多,这都为延陵学院学风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启示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启示大致可归纳为“三性”与“三结合”,即主题内涵的承接性、活动方案的针对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一)主题内涵的承接性

确定主题是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决定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能否达到预设教育目标的关键。高校管理层在确定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内涵时,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寻学生普遍存在的典型思想问题,充分考虑与前期相关主题活动之间的潜在关联,并为后续的“追踪教育”提供可能,这样既能检验前期的教育成果,又能为后期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承上启下,方能不断深入,最终达成“1+1>2”的最优目标。另外,主题内涵的承接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再利用,把积攒下的教学材料与经验进行梳理,重新整合为与新的主题相适应的崭新资源。

(二)活动方案的针对性

这是我们制定活动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与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相吻合。例如按年级划分,大一新生习惯了中学的“填鸭式”教育,一下子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模式,那么主题教育活动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自我定位;大二、大三学生既没有新生的无所适从,也没有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容易放纵自我,虚度光阴,此时就应当通过主题教育来督促他们制定目标,规划时间;大四学生面临找工作的难题,与就业有关的主题活动将为他们走上社会立下良好的根基。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当充分结合他们的专业来考虑。高校管理层在策划主题教育活动时必须贴近学生,深入学生,以学生为本,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执行。

(三)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主题教育活动应当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主题教育模式常以便捷高效为目标,企图以“我说你听,教学分明”的方式使学生快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然而,“90后”的一代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兴趣爱好广泛,自我意识强烈,因此,主题教育不能只是抽象与空洞的说教,必须遵循教育途径多样性的原则,开展生动活泼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使思想教育渗透其中,如主题演讲、答辩会、校外实践、社会调研等,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学生组织和校园媒体,如学生会、学生社团、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完成教育模式由“灌输”向“自主吸收”的转变。

(四)与时代要求相结合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是每一所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到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政治格局、经济体制与文化环境均随之调整,这都为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设立了的新的标准。高校管理层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时刻关注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制定出与当前形势相吻合的活动计划,为大学生成材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往往以德育为中心,但主题教育活动不应当拘泥于德育,它应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相结合,成为学习的助力剂,如组织、辅导学生报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等。另外,考虑到大学相对开放的学习模式,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执行的,因此适时的引导很有必要,而主题教育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果说课堂学习是授人以鱼,那这类活动则是授人以渔,既能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又能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德育与智育最终形成良性互动。

(六)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必须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1]。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学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大的场所,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持久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不仅仅影响一届学生,而且能使一代代莘莘学子受益匪浅,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均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对校园文化的打造,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完善图书馆、阅览室、广播台等校园文化设施,更重要的是号召广大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使校园文化软、硬件齐头并进。

三、结语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足以说明,学生工作者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革新理念,改进工作方法,积极策划,合理组织,稳步落实,使学生自愿自主地接受教育,把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S],2004.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学风校园文化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