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新闻敲诈要标本兼治——专访中国记协相关负责人

2014-03-28 13:36
传媒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国记协假新闻专项

本刊记者 高 方

中宣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从3月底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防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蔓延。此次专项行动,给新闻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正气之风”,中国记协作为参与此次专项行动的部门之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中国记协在专项行动中做了哪些部署?取得了哪些成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记协的相关负责人。

论现象 看本质

《传媒》:我们都知道,新闻敲诈和虚假新闻是新闻界的病害,不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损害新闻队伍形象,而且还侵蚀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虽久经治理,但仍屡禁不绝,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请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记协负责人:这次九部门联合出重拳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非常必要、及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由来已久,近年来,虽经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治理,但仍屡禁不绝,假新闻和新闻敲诈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违法形态,这次专项行动放在一起打击,是因为近些年来,编造假新闻已成为新闻敲诈的一种重要手段,敲诈者就是抓住了部分人“怕事儿”、怕曝光的心理进行敲诈。造成上述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有些新闻单位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把经济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把媒体当作经营牟利的工具,为了商业利益、小团体利益不讲是非、唯利是图。

二是一些新闻单位对新闻队伍的培训教育不重视。面对新闻队伍年轻化、人员来源多样化的趋势,必要的培训教育措施没有跟上,致使一些新闻从业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基不牢,对党的新闻工作传统不了解,对自身的定位和作用不清楚,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职业操守缺失。

三是一些新闻单位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有的媒体内部管理甚至流于形式,对新闻队伍中的个别害群之马缺乏管束,为少数人胡作非为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是一些单位、部门甚至领导错误的政绩观,想通过媒体评功摆好,获取利益,同时又怕揭丑影响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有偿新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等问题的发生和蔓延。

《传媒》: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敲诈、假新闻又有了新的载体、形式。一些不法网站、特别是假网站成了编造假新闻、新闻敲诈的新平台,其传播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如今,随着互联网已渗透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敲诈产生了哪些新的特点?

中国记协负责人: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媒体,与敲诈对象打心理战,并有组织地顶风做案。作案手段再次升级,形成了新的特点。从敲诈的对象上看,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是新闻敲诈的多发地、重灾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特别是在征地、拆迁、违建、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有些单位自身工作存在问题,害怕媒体曝光,遇到新闻敲诈,也不敢举报举证,花钱买平安,一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就是利用了这种“怕事儿”心理,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以曝光要挟对方给钱、登广告或订报刊。

从敲诈的形式上看,一种情况是互联网已成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新载体。一些案例显示,有不少是打着新闻媒体网站、网站区域频道、网站记者甚至是非法网站、假网站记者的名义进行敲诈。另一种是新闻敲诈已开始呈现有组织的行为。有些媒体特别是一些生存困难的媒体默许、支持甚至是安排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实施新闻敲诈,比如中国特产报社等。

从敲诈手段上看,一种情况是真假记者互相勾连利用,团伙作案。勾连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假记者负责找问题提供给真记者采写,假记者再去搞所谓的“危机公关”要钱;有的是真记者带着假记者共同采访,分工写新闻稿,以核实为由将稿件传真给当地党政部门领导或被采访单位施压,然后由假记者出面要钱。另一种情况是新闻敲诈的手段更加隐蔽,取证越来越难。现在甚至有律师参与其中,以收取调解费的方式实施新闻敲诈。还有一种情况是新闻敲诈与假新闻伴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假新闻已成为新闻敲诈的一个重要手段。用来进行敲诈的稿件,要么是放大了存在的缺陷不足,要么是断章取义、歪曲本质,要么是编造制造假问题、假事件,等等。

推举措 抓实效

《传媒》:中国记协作为新闻行业自律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新闻队伍建设。这几年,中国记协对建立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

中国记协负责人:近年来,中国记协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的要求,针对新闻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成因,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大打击力度相结合,抓典型案例与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查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

一是重新修订《全国“三教办”处理举报的程序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查处违反新闻职业道德行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对查处问题的范围、查处程序、查处组织等进行明确规范,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二是建立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季度通报制度,坚持内部通报与公开通报相结合,季度通报与日常通报相结合。2013年8月、12月,中国记协会同相关单位,查处了《三湘都市报》《中国商报》《中国改革报》《21世纪经济报道》《黑龙江晨报》等媒体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失实报道等问题,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开通报。今年2月-3月,中国记协接连对涉及《法制晚报》《西部时报》《河南青年报》《中国县域经济报》等媒体的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新闻问题进行了行业内通报。

三是就群众举报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受理。3年来,中国记协多次公布举报电话,共接听举报投诉电话及来信近2000件,受理130余件,办结率超过80%。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新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并对建立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查组,开展实地核查。2013年8月、12月分别对6家新闻媒体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的案例进行了公开通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曝光,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今年一季度,对5家媒体涉及新闻敲诈、有偿新闻、虚假失实报道的案例进行了行业内通报。

四是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及时发布声明予以谴责,积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如2013年,对购物导报社记者李德勇“组团”新闻敲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有偿新闻等行为予以公开谴责。

五是积极推进新闻道德委员会建设。新闻道德委员会是抓行风建设的新机制、新平台,对规范职业行为,防范失德风险,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社会监督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2013年分别在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5个省市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搭建了一个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新平台。各试点省市按照“举报查处为重点,惩治引导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查处社会举报、开展新闻评议、推选正面典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省市的范围,北京、黑龙江、福建等10个省市将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将在4月-5月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并适时成立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

六是为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行为,推广使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手册》。目前,中国记协正在对该手册进行修订,下一步,将征求各方意见,并经中宣部批准后,向全国新闻界推荐使用,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规范采编工作提供更加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并纳入劳动合同附件。

七是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员培训,打牢做好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目前,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已完成对全国30余万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

《传媒》:作为此次专项行动的部门之一,中国记协是怎样配合各部门开展工作的?

中国记协负责人:中国记协作为此次专项行动的组成部门,在专项行动中,认真扎实地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主动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继续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标本兼治,注重实效。一方面通过加大曝光和通报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尽快遏制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蔓延;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进新闻道德委员会建设、新闻队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等治本措施,从思想上、制度上提供保障,使新闻从业者形成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纪律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新闻界营造清风正气。主要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中国记协网开设“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专区”,公布举报电话、网上举报信箱,及时受理社会举报投诉。

二是建立完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和新闻评议制度。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各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全行业公信力,将省级新闻道德委员会扩大试点和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工作紧密结合,将专项行动作为提高道德委员会工作能力、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马上要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试点。首批选择10个试点新闻单位,包括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以及河北、山东等首批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省市各一家新闻媒体。从引导、服务、人文关怀、文化、职业规范、合法经营、不足和改进等7个方面的责任进行评议评估,对履责不力,特别是违法违纪、违反行业自律准则的媒体,严肃追责。

三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以中央新闻媒体、行业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为重点,举办分类培训和专题培训;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记者大讲堂”活动的意见》,增强大讲堂对新闻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是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新闻敲诈和编造传播假新闻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形成工作合力。

自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4月25日,中国记协共接到举报投诉电话545个,来信97件,涉及新闻行业问题的202件,绝大部分反映的是新闻敲诈、虚假失实报道、有偿新闻等问题,有一定核查线索的近20件。

猜你喜欢
中国记协假新闻专项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如何秀出美丽新农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的体会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凝心聚力书写伟大时代
——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专题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