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不良行为解析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视角

2014-03-28 23:44周海涛孙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布迪厄行动者场域

周海涛,孙倩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不良行为解析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视角

周海涛,孙倩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行为趋于多元化,其中不乏一些在高校价值观下并不能被认可和接受.而不良行为惯习一旦形成,不仅强化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同学产生“能动”作用,具有同样倾向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不良行为的场域.由于场域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场域内个体的行为惯习.如此循环往复走向恶性循环,造成“近墨者黑”的表现.

大学生;不良行为;实践;场域;惯习;资本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迎合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经济快速发展过程的烙印必然会体现在人们行为中,行为功利化的特点也会投射到处在经济大环境下的学生身上.这就造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单纯”,功利化的学习态度在高校中随处可见,少数大学生不再将学习作为目的,而只是当作手段,“上大学只不过是为了拿到文凭,毕业后能寻得一个收入较高的工作”.学习目的出现异化,学习态度发生改变,学习行为逐渐失范,行为不良的学生群体慢慢形成.因为这类原因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近年有所增多.

行为不良,从广义上理解是指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准则和行为规范,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行为.虽然有些行为没有违反禁止性法律的规定,却与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或社会道德标准相背离.大学生行为不良,不仅指学业不良,也包含学习之外行为的不良表现,违反校规校纪如打架斗殴、迷恋网络等等,少数大学生的整体表现不符合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2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简述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社会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在1990年出版的《实践的逻辑》中,阐述了他的主要理论体系,他用实践理论将学界一直视为对立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统一了起来,化解了上述的两元对立,并用来解释社会实践.

2.1 场域

“场域”(field)是布迪厄实践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布迪厄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①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各种不同的“场域”,社会作为一个“大场域”就是由这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场域”构成的.

2.2 惯习

每个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惯习(habitus).那么何为“惯习”呢?布迪厄认为:第一,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惯习在一定场域内是可以继承和发展的,它在这个场域内的作用是长久并且稳定的.第二,惯习是与客观结构紧密相连的主观性.行动者在客观性的场域内表现出行为的主观性,在一定的场域下,行动者有选择的主动性.布迪厄正是用“场域—惯习”这组概念将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对立统一起来的.第三,惯习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惯习具有个人性,但社会不是“原子化”的,惯习还有集体性②.第四,惯习具有能动性.惯习并不只是被决定着,也起着能动的作用,“场域—惯习”的关系类似于马克思理论中“生产力—生产关系”:惯习被形塑,又能动的反作用于场域.

2.3 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中,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之间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第一,场域和惯习是相互交织的双重存在.没有惯习的场域是不存在的,脱离场域的惯习也是不存在的.第二,在一个场域内部,场域与惯习之间存在本体论的对应关系,“一方面,这是种制约(conditioning)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种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③.第三,此场域的惯习与彼场域之间存在着“不吻合”现象.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惯习,把在此场域形成的惯习简单地“移植”到彼场域去必然会造成“不合拍”现象.第四,场域与惯习之间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通过“实践”为中介的“生成”或“建构”的动态关系.“性情倾向在实践中获得,又持续不断地旨在发挥各种实践作用;不断地被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处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④

2.4 资本

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资本.场域内存在力量和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一种资本不与场域联系在一起就难以存在和发挥功能.一般来说,行动者拥有的资本越多,就越有可能在场域中占据支配地位.在一个具体的场域中,由于资本的分配不均衡,场域作为位置空间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永恒斗争的场所,行动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本,相互之间不断地进行博弈、竞争.所以,资本既是行动者实践的工具,又是用以竞争的目标.

通过场域与惯习、资本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认为,处于特定场域中的某一位置的行动者在惯习的作用下获得一定的资本,而由此具有特定的权力,各种权力的较量、竞争,又形塑着新的惯习,产生着新的资本和权力,各种因素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使得场域变动不居,成为一个无休止的变革的地方,并呈现出客观的复杂关系.

3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理论分析

3.1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其开放性、自由性以及“去强制化”和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这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行为具有类似的特征.如果将高校看作是一个元场域,那么这个元场域包含着多个子场域,在这些子场域中,笔者认为,学习场、实践场和娱乐场这三种场域对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子场域,而这三种子场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和必然性”,相互独立,且相互影响.这三种彼此交织的场域,它们彼此离异的程度,正是大学生行为惯习的内在分离的根源,在这三种场域的形塑下,大学生“性情倾向”出现差异,逐渐被分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群体.

大学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刚入学时,目标不明确,造成行为惯习的不稳定.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学习场、实践场和娱乐场的多重形塑下,学生的行为惯习发生着初步分化:第一,仍然继承了中学的学习惯习,以学习为唯一目的,课上课下都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第二,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在学习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实践,如社团、文体活动等,这类同学学习成绩一般较好,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交活动能力,在高校内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号召力的群体;第三,对高校自由的校园文化保有浓厚的兴趣,热衷于参加各类实践,甚至挤占学习时间,但能够保证学习上“不掉队、不拖后腿”;第四,放弃学习,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之外,但这些行为是不被高校文化接受和允许的,出现高校价值观下的行为失范,如逃课、考试作弊、上课影响教学秩序等等,这类学生即被惯常成为“差生”群体⑤.笔者称第四类行为惯习为行为不良惯习.

布迪厄认为,任何惯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与一定的场域相关联.行动者可同时处在多个场域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与某个场域相“吻合”的惯习.大学生行为不良惯习的形成过程也是这样,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场、实践场和娱乐场的共同形塑下,基于行动者的“性情倾向”的不同,最终分化出上述四种惯习.那么行为不良惯习是如何在三种场域的作用下形成的,将是分析其原因及提出针对性对策的有效依据.

从学习场分析,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躁的情绪和被动服从的学习方式,通过高考的筛选机制,进入大学,高考的压力消失,曾经形成的紧张、压抑的心理可能会通过某些途径发泄出来,自我释放压力,导致一些学生肆意地进行宣泄而不再考虑应有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向,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拒绝接受任何新的压力和目标⑥.在高校里,学习是自主学习,更多的是自觉选择学习方式,甚至内容,从高中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大学的主动选择式,行为惯习的转变,会让他们暂时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心态、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那么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生活态度消极,热衷于玩乐等毫无压力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将会是一种恶性循环,在学习场的表现越来越差,学习的动力越来越不足,进而对提高学习成绩失去信心,成为学习场的“弃儿”,学习行为越来越少.

从实践场分析,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任务看,高校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独立能力,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实践性是高校学习的重要特征.实践场域不仅在高校内,整个社会空间也都是他们的活动场域,这就要求大学教育是开放式的,紧密联系着社会.

首先,高校自身存在的不良现象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不良的场域环境.如个别领导、老师收受学生礼品,少数任课教师不能坚持原则,对待学生存在不公平现象,对不同学生的态度不一致,这些容易造成一些同学,特别是在学习上表现不好的同学否定学校价值,少数学生被这些不良因素影响,甚至放弃遵循高校场域的惯习准则;其次,大学生实践联系着社会空间,这必然使得大学生实践场内携带着一些社会场域内的习性.社会场域与高校场域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而一些不应该存在于高校场域内的观念、思想、意识等社会风气通过实践场影响到大学生的惯习,容易出现大学价值观下的行为越轨,发生“偏航”.各种社会不良因素已经越过大学校园围墙诱惑着大学生,成为大学生实施不良行为的重要的外在因素.

从娱乐场分析,在娱乐场中,行动者遵循的事具有“娱乐精神”的行为惯习,追求身心上的愉悦和生活上的轻松.相比较于学习惯习,这些娱乐惯习不用被量化考核,给他们带来很小的压力,更容易取得虚拟的成就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和认识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一般都落后于独立意向的发展,思维品质发展还很不成熟,极易产生片面性,部分大学生自我鉴别能力低下,不会准确自我判断,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⑦.这类学生在学习场表现不佳,在外在约束力弱化的情况下,放弃对知识的“艰苦追求”,转而选择压力小的娱乐场,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似乎成了他们的“合理”选择.

经济学的“推—拉”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样的转移过程,该理论认为,人口的转移是基于转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场的不佳表现和高压力形成一种推力,将他们逐渐推向学习场之外,而娱乐场的自由表现以及低压力则是一种拉力,将他们逐渐拉近,在这样两股力量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从学习场向娱乐场发生“迁移”,学习场成为他们的“转出地”,娱乐场则是他们的“转入地”.

在布迪厄看来,场域生成惯习,两者之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制约关系.所以娱乐场在其社会空间内制约、形塑着这类大学生的行为,形成与娱乐场相“吻合”的惯习,这一惯习则成为进入娱乐场的行为个体的行动准则.

3.2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发展

在《区隔》一书中,布迪厄概括出了实践理论分析模式的简要公式:

[(惯习)(资本)]+场域=实践

这一公式是布迪厄实践理论比较成熟的一种表达,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将社会实践解释为行动者在一定场域内对资本的争夺而表现出来的惯习,实践是惯习、资本和场域相互起作用的产物.在高校场域内,学生实践也是通过对不同资本的竞争并掌握而得到强化的.每一场域都有一种主导资本形式和一个特定的竞争规则,换句话说,场域是各种资本竞争的结果,也是各种资本竞争态势的表现.任何一个场域始终都是依靠着个人或集体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本进行相互比较、交换和竞争而存在的.

学习场域争夺的主要资本是学习资本(布迪厄区分了三种资本,即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本文所提到的学习资本和“娱乐”资本同属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范畴内),娱乐场争夺的主要资本是“娱乐”资本.行为不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不佳,这一群体在学习场内对文化资本的争夺呈现出劣势,掌握的文化资本不足,在学习场内使自己处在不利自己发展的位置,进而对学习场域的归属感或认同感不强.在娱乐场内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娱乐场的惯习形式自由和行动自主,他们表现的轻松自如,能够掌握着更多的“娱乐”资本,在娱乐场内,这些“娱乐”资本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场域内占有一定位置.在布迪厄看来,在场域空间内存在着积极活动的各种力量相互争斗,它们之间不断“博弈”使场域充满活力并不断变化.给学习资本和“娱乐”资本提供相互竞争、比较和转换是两种场域相互独立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两种场域本身的存在也只能靠两类资本的反复交换及竞争方能维持.大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本种类和数量来选择自己更愿意遵从的场域准则,即惯习.行为不良大学生在实践场的环境影响下,比较自己掌握的“娱乐”资本和学习资本,并且相互竞争、比较,最终达成“娱乐”资本占据主导的局面,娱乐场在行为不良学生群体中得以存在并维持,而掌握更多“娱乐”资本的娱乐场所形塑的惯习成为他们的选择.放弃对学习资本的争夺,对更多“娱乐”资本的追求,以期能够在娱乐场内占据着更加有利的位置.而“娱乐”惯习一旦形成,它的“再生产”功能将会得以发挥,“不断地被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处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惯习被进一步建构、强化,并逐渐被化约为集体性惯习,在娱乐场内得以继承和发展,成为娱乐场内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行为准则.这种普遍行动准则一旦形成,就会对娱乐场内的行动者产生约束力,进而给他们的行动带来压力,使其趋于一致.所以,行为不良大学生对从事不良行为表现出越来越习以为常的态度,努力学习反而被认为是其反常的举动,他们与学习越来越远!

注释:

①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4.

②毕云天.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01):32-35.

③④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71-172,165.

⑤原晋霞.试论教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3):62-64.

⑥彭涛.论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下学生的学习[J].课程教学研究,2013(02):18-21.

⑦徐晴,殷颖,温杰.试析大学生不良行为及其产生原因[J].科技风,2009(07):91.

〔1〕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毕云天.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01):32-35.

〔3〕彭涛.论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下学生的学习[J].课程教学研究,2013(02):18-21.

〔4〕原晋霞.试论教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3):62-64.

〔5〕徐晴,殷颖,温杰.试析大学生不良行为及其产生原因[J].科技风,2009(07):91.

G645

A

1673-260X(2014)07-0146-03

猜你喜欢
布迪厄行动者场域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大学生安全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