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检测的意义

2014-03-29 08: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前体胸痛

林 斐

(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120)

ACS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检测的意义

林 斐

(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1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血栓前体蛋白检测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随机分为AMI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和U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采用ELISA法对患者胸痛发作6、24 h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其体内肌钙蛋白T(cT-nT)含量进行测定,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0例),对三组患者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胸痛发作6 h内患者血清内TPP含量及胸痛发作24 h内CK、CK-MB、cT-nT含量,AMI组患者含量显著高于UA组、健康对照组,且与之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胸痛发作6 h内CK、CK-MB、cT-nT及胸痛发作24 h内其血清内TPP含量三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 血栓前体蛋白(TPP)可作为ACS早期诊断敏感性极高的标志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ACS;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检测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炎性反应等原 因导致冠状动脉内继发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使心肌由于缺血而发生损伤、坏死的过程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PA)、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心源性猝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由于血栓前体蛋白(TPP)存在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可作为检测标志,而血栓形成或溶栓过程中的物质,如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等则无特异性标志,因此,临床上将TPP作为血栓形成早期检测标志物。而CK、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细胞受损后,血清中二者浓度迅速升高,对ACS的诊断同样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2]。为对临床中胸痛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避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科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7例ACS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后6、24 h两时间段内TPP、CK、CK-MB及cT-nT含量进行检测,探讨临床实践中对ACS患者进行血栓前体蛋白含量检测的意义,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表1 三组患者血清TPP、CK、CK-MB、cT-nT含量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57例符合ACS诊断标准的ACS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之分为AMI组(30例)和UPA组(27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为65.8岁;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见其存在至少1支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情况。另外,排除近期出现肺、下肢静脉或脑栓塞、DIC、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病例。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负荷检查等均未见异常。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为63.7岁。上述各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胸痛发生后6、24 h后抽取1.8 mL肘静脉血于APN管内,并加入枸橼酸钠抗凝剂0.2 mL后,设定离心转速为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栓前体蛋白(TPP)、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取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的2 mL BD管中,设定离心转速为3000 r/min,离心10 min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其体内肌钙蛋白T(cT-nT)含量进行测定。健康体检者取体检当日清晨静脉血后进行相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并将P<0.05作为差异性明显判断标准。

2 结 果

患者胸痛发作6 h内其血清内血栓前体蛋白(TPP)含量相比,AMI组患者含量显著高于UA组、健康对照组,且与之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含量三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AMI组患者胸痛发作24 h内其血清内血栓前体蛋白(TPP)含量较之UA组、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含量则显著高于UA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血清内TPP、CK、CK-MB、cT-nT含量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 论

ACS患者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稳定性降低而发生破裂,在此基础上出现继发血栓形成阻塞动脉,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坏死。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产生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形成的可溶性高分子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为血栓前体蛋白(TPP),TPP彼此聚集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参与血栓的形成,其血浆含量反应凝血酶的活性,而其含量升高代表着循环系统内形成活动性血栓。相关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既往病史等于其血浆内TPP含量密切相关,与其血浆内cT-nI、hC-RP等含量也有一定相关性,患者病情分级、预后同样与TPP含量相关;另外,发现AMI患者体内TPP含量明显高于UA组患者及健康人,后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血栓前体蛋白可作为血栓形成早期的敏感标志物[3]。

冠状动脉发生继发血栓形成后心肌细胞受损后,导致细胞内CK、CK-MB由细胞内迅速进入血液内,使之含量升高。cT-nT不仅可特异性标志心肌细胞损伤,而且短时间即心肌受损3~6 h后出现于血浆内,并在损伤10 h~1 d内达到最高峰,cT-n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除对较小范围心肌坏死具有诊断作用外,对疾病危险分层、治疗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患者在以胸痛作为标志,发作6 h内心肌细胞将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而在胸痛发生6 h内及时对AMI患者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溶栓治疗,可及时解除冠状动脉阻塞及心肌缺血状况,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5]。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ACS患者做出及时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胸痛发作6h内其血清内TPP含量相比,AMI组患者含量显著高于UA组、健康对照组,且与之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胸痛发作24 h内其血清内TPP含量较之UA组、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性不显著(P>0.05);达到正常水平,而胸痛发作6 h内CK、CK-MB、cT-nT含量三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AMI组患者胸痛发作24 h内CK、CK-MB、cT-nT含量则显著高于UA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PP在AMI患者血栓形成早期含量的变化要明显早于其他物质,且含量变化较非AMI患者升高显著,可作为ACS早期诊断敏感性极高的标志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张惠军,郭喜朝,马长生,等.ACS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检测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7):553-555.

[2] 王丽,郑志虹,牟春平.血栓前体蛋白(TpP)与脂联素在急性冠脉 综合征中检测的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3):33-34.

[3] 杨新春,李延辉,王乐丰,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

[4] Mega JL,Morrow DA,Lemos JA,et al.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 Am Coll Cardio,2008,51(25):2422-2429.

[5] 马 依 彤,杨毅 宁,林 涛,等.肌钙 蛋白分 子结 构及 理 化 特 性[J].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2009,10(1):92-93.

R541.4

:B

:1671-8194(2014)01-0066-02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前体胸痛
展向压力分布可控的前体/压缩面气动设计方法及其流动特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研究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