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29 08:40张柏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期
关键词:盆腔开腹韧带

张柏秋 王 静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柏秋 王 静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目的 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腹腔镜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盆腔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展开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可快速恢复等优点,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早期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开腹治疗

子宫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对女性身心健康有重大危害。随着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治意识不断提高,筛查技术不断进步,子宫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治疗效果逐渐升高[1]。我院在对86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86例,患者年龄为28~53岁,平均年龄为(44.7±10.8)岁;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孕次为1~5次,平均孕次为(2.8±0.7)次;所有患者均根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与宫颈活检确诊,且根据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出台《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和子宫内膜癌手术-病情分期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期:子宫内膜癌25例,其中ⅠA期12例,ⅠB期4例,ⅠC期6例,Ⅲ期3例;宫颈癌61例,其中ⅠA期10例,ⅠB期40例,Ⅱ期11例;所有患者均有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接触性出血和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和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42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并进行全身麻醉,进腹后将骨盆入口边缘处后腹膜切开,并将圆韧带切断,促使骨盆中漏斗韧带保持游离状态,将输尿管与髂动脉予以暴露,利用钳夹将卵巢静、动脉切断,对髂总、髂外、腹股沟、腹股沟深淋巴结、髂内、闭孔和闭孔深淋巴结进行逐次清除,将宫旁组织分离,使输尿管游离,对子宫动脉进行缝扎处理,将主韧带、骶韧带和阴道壁切除,将子宫取出并对阴道残端进行缝合处理。观察组4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并经穿刺进镜,在腹腔镜下对腹腔、盆腔进行详细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利用腹腔镜直视作用下对盆腹腔利用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其他步骤所有患者相同:在高位结扎下将骨盆漏斗韧带切断,对于需保留卵巢的年轻患者将固有韧带切断,将圆韧带切断,根据顺序对髂总、髂外、腹股沟、腹股沟深淋巴结、髂内、闭孔和闭孔深淋巴结进行逐次清除。在对盆腔淋巴进行清除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范围相应要求:清除下缘至旋髂深静脉水平,上缘至髂总动脉分叉上2 cm,内至髂内动脉内缘,外至腰大肌内缘,底部至闭孔神经表面。将膀胱膜返褶剪开并将膀胱下推达宫颈外3~4 cm。将直肠反褶打开并将直肠下推。将直肠侧窝打开并将骶韧带切断3~4 cm,对子宫动脉进行离断处理,游离膀胱前端输尿管,将膀胱侧窝予以暴露,并将阴道旁组织与主韧带3~4 cm切断,将阴道上部3~4 cm切除,将子宫与切下淋巴组织自阴道中取出,对阴道进行缝合并在中间留置1个小口,用于引流管放置,对盆腔液体进行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盆腔引流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与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对比,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各指标对比

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盆腔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发热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4.55 %(2/44),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发热反应,拔出尿管后1例尿潴留,1例淋巴囊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7/42)。对比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并发症患者均未做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

3 讨 论

子宫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颈癌两种,是对女性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恶性疾病[2]。在我国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时代,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及肥胖人群不断增加背景下,子宫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在保证疗效基础上将手术创伤减少,促使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是子宫恶性肿瘤治疗目标。在子宫恶性肿瘤传统治疗中,开腹手术需将患者全部子宫与双侧附件广泛切除,或将患者全部子宫与双侧附件进行次广泛切除,并进行外盆腔与腹腔内淋巴结清扫术,在手术过程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出血量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腹腔镜手术有微创、疼痛轻、恢复快、排气早与住院时间短[3]等优点,因此在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可发挥良好作用。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

组别 出血量(mL) 手术用时(min) 肛门排气时间(d) 盆腔引流量(mL) 膀胱功能恢复(d) 术后发热时间(d) 住院天数(d)观察组 285.7±103.4 273.4±38.8 1.3±0.6 157.3±54.6 14.2±3.1 4.2±1.3 12.4±5.6对照组 430.5±123.4 248.9±50.4 2.6±0.9 230.8±60.0 15.7±3.4 6.7±1.6 16.7±5.8

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中行腹腔镜手术,因为气腹下对腹腔形成较大压力,促使小血管渗血现象减少,同时头低脚高体位使下肢血管具有较低压力,使出血概率大幅降低。同时,在腹腔镜下利用超声刀等对组织进行切割,可将与气管相邻组织精准切除。在腹腔镜放大作用下,可对子宫颈周边解剖加以良好展现,在光学视管可变及可移动特征下可保证手术视角灵活,因此可将传统手术中难以观察的隐蔽区域清晰展示,保证术野亮度符合操作需求。

我院在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方法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盆腔引流量、术后发热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展开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可快速恢复等优点,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王柳燕,陈智慧,胡燕.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 性 肿瘤13例疗效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32-33.

[2] 黄云霞,王宪华.腹 腔镜手术中治 疗早期子宫恶 性肿瘤的体会[J].贵州医药,2007,31(11):1006-1007.

[3] 杜秀娟.腹 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21):3704-3705.

R737.33

:B

:1671-8194(2014)01-0088-02

猜你喜欢
盆腔开腹韧带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改良Brost?m-Gould术单纯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随访研究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