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经起止点取穴治疗经期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29 08:08田丽琼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行肝胆头痛

田丽琼,李 里

(1.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经期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每逢行经前或经期以反复发生为特征,其疼痛较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有增多趋势[1]。在《伤寒论》中针刺期门治疗热入血室的启发下,笔者从肝胆经起止点取穴,疏通肝胆经气、调和气血、通络止痛,治疗经期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患者均来自于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科住院部及门诊部的病人。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有关标准拟订诊断标准[2]:①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者;②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部,痛如锥刺,或绵绵作痛;③排除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头痛。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2~48岁,平均(30.22±3.21)岁,病程 2月 ~5 年,平均(2.14±1.22)年。对照组 29例,年龄 21~49岁,平均(31.65±3.12)岁,病程 2月 ~5年,平均(2.12 ±0.22)年。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有可比性,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取双侧足少阳胆经起止穴瞳子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起止穴大敦、期门。穴位定位参照WHO1990-12346颁布的《腧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定位标准,针刺操作参照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的操作方法。针灸针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是 φ0.30×(25~50)mm,即粗细规格为 30号,长短规格为1寸、1.5寸。患者仰卧位,大敦、足窍阴:直刺0.2~0.3寸;期门、瞳子髎: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刺的方向和深度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以得气为度;进针后行均匀的、缓和的捻转或提插,施以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所有穴位进针、行针完毕后,留针30 min,中间每10 min行针1 min,尽量使受试者保持最强的针感。

1.2.2 对照组 非经非穴组(对照组)定位:分别在大敦、足窍阴、瞳子髎、期门穴外旁开1 cm处取穴。操作、疗程同治疗组。

1.2.3 观察周期 在月经前7天开始针刺,每次月经周期针刺10次为一疗程,于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2月进行随访,统计数据,判定疗效。

1.3 观察方法

在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2月进行头痛VAS(Visual AnalogueScale,VAS)视觉模拟评分[3]。

在经期进行生存质量评分测定,采用中山大学医学院译制的SF-36量表中文版进行测定,该表主要由8 个维度组成[4-5]:测量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健康领域的指标。前4个维度为生理健康评价,后4个维度为心理健康评价。计分时,各维度的条目分数相加得到原始分,依据公式再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分值范围为0~100分。

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2月进行临床疗效判断[6],治愈:经行头痛消失;显效:经行头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减少60%以上;有效:头痛减轻或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30%以上;无效:头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对数据先进性正态性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性检验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值取双侧。组间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总体疗效比较

2.2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回访,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2个月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远期总体疗效比较

2.3 两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个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两月,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有差异性(P<0.05)。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两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SF-36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治疗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2月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2月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2月治疗组 30 549.73 ±12.50 322.61 ±31.082▲■212.51 ±11.213▲■对照组 29 569.60 ±22.43 415.51 ±32.08▲ 402.79 ±21.34▲

2.4 两组VAS评分比较

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VAS计分自身前后比较有差异性(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2月VAS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2疗程后、治疗后2月VA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2月治疗组 30 7.50 ±1.410 2.7 ±1.372▲■ 2.5 ±1.213▲■对照组 29 7.37 ±1.502 4.233 ±1.398▲ 5.643 ±1.33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经行头痛多由周期性激素水平失调、精神因素、醛固酮敏感性增加等原因引起[7]。中医学认为经行头痛属于内伤头痛范畴,《伤寒论》有妇人经行热入血室,神志异常的记载,《张氏医通》有“经行辄头痛”的记载。其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经行头痛的发生与肝胆功能失常、少阳经气不利关系密切,肝为藏血之脏,经行时阴血下注冲任而为月经,肝胆共主疏泄,若素体阴血不足,肝胆疏泄失常,枢机不利,经行时阴血盈于下而亏于上,机体阴血益虚,血虚肝失所养可致少阳经气不利,气血失调而发病。从经络循行而论,因头为诸阳之会,而足厥阴肝经上巅络脑,胆经行经侧头部,少阳经气不利,因虚因瘀,气火上扰,均可致经行头痛。经行头痛治疗当以疏利肝胆、调理气血、和解少阳为原则。

笔者选取足少阳胆经起止穴瞳子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起止穴大敦、期门治疗经行头痛,从选穴部位来看,瞳子髎位于头部,期门位于胸部,大敦、足窍阴位于足趾。《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根据经络的“标本理论”以四肢部为“本”,以头面躯干为“标”,说明经气的集中与扩散,又有上下相应的作用,四穴合用体现了上、中、下三部配穴的原则,疏导了头部经气,使疼痛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经行头痛与肝胆脏腑功能失常,少阳经气不利密切,四穴合用,可达疏通少阳经气、调和肝胆功能、通调气血、通经止痛之效。从穴位的特殊性来看,期门为肝之募穴,十二经脉最后一穴,为肝脏经气结聚的腧穴,作用直接到达肝脏,力专效宏,调肝疏肝效果强[8]。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井穴,具有理气调血、解痉止痛之功[9]。胆经井穴足窍阴具有循经治疗作用,实践证明,该穴有很强的醒脑、开窍、止痛等作用[10]。瞳子髎是治疗头痛常用的局部选穴。总之四穴合用,可以达到交贯肝胆经气、通经气、调气血、止头痛的功效。

因为经行头痛常每月发作,患者常伴有经前紧张、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笔者选用了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了治疗前后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能较好的改善疼痛症状,对生存质量各指标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而且该法简单易行,患者较易接受,未发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1] 杜春霞.逍遥散加减治疗经期头痛9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7):4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4

[3]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1-209

[4] 孙红娜.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98

[5] 中国行为医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54-59

[6] 许贤平,杨晓苏,杨期东,等.应用SF-36中文版对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6):417-420

[7]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9-142

[8] 刘强.强刺激手法针刺期门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J].广西中医药,2012,35(5):39

[9] 张润民.大敦穴放血治疗房事茎痛14例[J].中国针灸,2002,22(11):763

[10] 林汉芳,周少林,谢中灵.针刺足窍阴穴治疗头痛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41 -44

猜你喜欢
经行肝胆头痛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头痛怎样保健
HPLC法同时测定六经头痛片中4种成分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经期为何睡不醒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