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反思 反思助力教学

2014-03-29 22:35张为群
地理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谷地热力环流

张为群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7)

教学需要反思 反思助力教学

张为群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7)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能戴上“名师”桂冠的教师,一般对教育领域有重大贡献和影响。但是,我要把后面的“名师”两字改为“明师”,即明业之师,做一个精通专业的老师。反思,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对专业知识“明明白白”的老师。

在学习“热力环流”的时候,“山谷风”是老师们必讲的一个内容。关于山谷风的成因,听到过不同的解释,也曾是一个让我困惑的知识点。

第一种解释:白天山顶增温快,谷地增温慢。所以,谷地比山顶气温低气压高,风从谷地吹向山顶,称之为“谷风”。夜晚谷地降温慢,山顶降温快。所以,谷地比山顶气温高气压低,风从山顶吹向谷地,称之为“山风”。

粗听这个解释,似乎很有道理。风是由于气压差而产生的,谷风的存在意味着谷地有个力使空气向山顶运动,这个力是否就是气压梯度力呢?如果是,那么是不是由于谷地与山顶的气温差异而导致的呢?

同时令人困惑的还有:热力环流始终强调要比较的是“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只有在同一海拔上,气压不同的两地之间才会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而这个解释是山顶与谷地比,根本不是同一海拔在比较,这样的比较科学吗?

教学需要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质疑,有质疑才会有发现。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越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越值得自己深思。带着疑问,我查阅了《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第二版,第241页)。对“山谷风”有这样一段解释“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而对其成因表述为:“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白天,谷风与反谷风就构成了一个热力环流。晚上,则由山风与反山风构成热力环流。

根据上述资料,我对学生进行了第二种解释。首先,强调“在山区,没有大型的天气系统过境”是形成山谷风的大前提。如果大范围的水平气压场比较弱,即该山地是处于晴朗少云的静稳天气条件下,那么山地的这种局地环流就会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果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强,山谷风便不明显或者消失。

其次,强调“山坡和谷地上空,同海拔自由大气的热力变化不同”是形成山谷风的主要原因。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空气增温较多,而在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空气离地面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谷地上空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高空流向谷地,这样便在山坡与谷地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晚上则与之相反。

质疑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不断地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得到提升。即使是一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也难免存在疏漏、失误之处,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做“明师”,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努力方向,对学生也更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谷地热力环流
The Kathmandu Valley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环流抑制方法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湟水谷地世界屋脊上的隐秘诗意
谜底大揭秘
两相坐标系下MMC环流抑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