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顶储油罐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3-29 10:23成庆林
节能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浮顶罐底罐顶

成庆林,孙 巍,邵 帅,李 哲,衣 犀

(东北石油大学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

0 引言

随着我国原油储备能力的增加,油库生产规模大型化成为原油库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地上大型原油储罐主要是浮顶罐,在储存的过程中,当原油温度较低时,含蜡原油容易在储罐内沿形成一定的凝油层,严重威胁储罐的安全启动[1],因此在生产运行中需要对罐内原油适时加热[2~5]。计算加热负荷时,传热系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关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而以往应用主要针对小体积油罐或是拱顶罐,对大型浮顶罐少有涉及。在分析浮顶储罐内原油温降过程的特点基础上[6-7],综合考虑大气温度、储罐容积、油品物性等众多因素,建立适合于描述大型浮顶油罐温度场变化规律的理论传热模型,进而研究油罐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对于优化大型浮顶罐的储存工艺设计,保障油库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浮顶储油罐温降计算公式

浮顶储油罐传热主要包括罐顶、罐壁、罐底三个部分[8-9],其总传热系数为

式中 Kding、Kbi、Kdi——分别是浮顶罐罐顶、罐壁、罐底的传热系数/W·m-2·℃-1;

Fding、Fbi、Fdi——分别是浮顶罐罐顶、罐壁、罐底的面积/m2。

(1)罐顶传热系数[10-11]

式中 α1ding——油品至罐顶的内部放热系数/W· m-2·℃-1;

δding——罐顶保温层的厚度/m;

λding——罐顶保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 m-1·℃-1;

δfu——浮盘上、下盘之间的距离/m;

λfu——浮舱内部的散热系数/W·m-2·℃-1;

α2ding——罐顶至周围介质的外部放热系数/ W·m-2·℃-1;

α3ding——罐顶至周围介质的辐射放热系数/ W·m-2·℃-1。

双盘浮顶罐顶部传热包括油品至下浮盘的内部传热、浮舱内空气的自然对流和支架的传热、顶部保温层的传热以及透过保温层向空气中的传热,其中浮舱内部的传热系数不易确定,所以参考文献[12]λfu取6.98 W/m2·℃。

(2)罐壁传热系数

式中 α1bi——油品至罐内壁的内部放热系数/W·

m-2·℃-1;

δbi——罐壁保温层的厚度/m;

λbi——罐壁保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1·℃-1;

α2bi——罐壁至周围介质的外部放热系数/W ·m-2·℃-1;

α3bi——罐壁至周围介质的辐射放热系数/W ·m-2·℃-1。

(3)罐底传热系数

式中 α1di——油品至罐底的放热系数/W·m-2·℃-1;

δdi——表示油泥沉积物、底板等各层的厚度/m;

λdi——表示相应各层的导热系数/W·m-1·℃-1;

λu——土壤的导热系数/W·m-1·℃-1;

D——罐底直径/m。

2 浮顶罐传热系数求解过程

浮顶罐主要经由罐壁、罐底、浮顶向外界散失热量[7]。为了便于分析,做出以下简化:假设罐内原油温度是均匀分布;忽略原油内部物理化学因素产生的内热源以及罐壁厚度;外界环境温度取计算日温度的平均值;罐底土壤为同性均匀介质。其中原油的粘度和密度等物性参数与其平均温度一一对应,为避免由于平均温度的不当选取,使得计算误差不断得到放大,本文采用分段计算的集总参数方法研究浮顶罐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

(1)从降温的起始温度到终止温度,以温度tb为一个温降步长,使温度每降低tb都会计算出罐顶、罐壁、罐底传热系数以及总传热系数。

(2)先假设一个罐壁的温度tbi,其与油品温度ty的平均值为罐壁的定性温度,然后计算出油品在定性温度下,油品至罐顶的内部放热系数a1bi,罐壁至周围介质的外部放热系数a2bi以及罐壁至周围介质的辐射放热系数a3bi,如果罐壁有保温层,还需再计算保温层的传热,最终得出罐壁的传热系数Kbi,如果Kbi满足精度要求则认为假设的罐壁温度tbi成立,罐顶 Kding和罐底 Kdi的传热系数计算与罐壁相同。

(3)通过计算罐壁Kbi、罐顶Kding和罐底Kdi的传热系数得出浮顶罐总的传热系数Kzong,最后改变相关参数,绘制传热系数曲线,分析其影响因素。

3 应用实例分析

以一座100 000 m3的地上浮顶罐为例。已知油罐平均直径为80 m,罐壁高21 m,储罐内液位为95%,罐壁涂层黑度为0.96,罐底土壤导热系数为1.745 W/m·℃,环境温度为-20℃,平均风速为2.5 m/s,油品在20℃时的相对密度为0.91,在15℃时油品的粘度为10.53×10-6m2/s,罐内油温从47℃降到30℃,取油品温降间隔为1℃,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计算结果与文献[12]一致。

图1 原油温度与传热系数的关系

受浮顶罐内原油温度的影响,罐顶传热系数,罐壁传热系数以及总传热系数都在减小,其中罐顶传热系数下降最为明显。另外,浮顶的类型、储罐液位、储罐体积、外界环境温度、风速等因素都会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具体分析如下:

(1)浮顶类型

浮顶类型只对罐顶的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有影响,所以可以不考虑罐壁传热系数和罐底传热系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初始时单盘浮顶罐的罐顶传热系数比双盘大4 W/m2·℃,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差距将会将小到2.7 W/m2·℃,罐顶传热系数的差距会导致总传热系数的变化,即单盘的总传热系数比双盘大1~1.3 W/m2·℃。

(2)储罐液位

图2 浮顶类型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油品温度在40℃时,传热系数与油罐储存系数的关系如图3所示。油罐储存系数对罐底、罐壁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对罐顶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油罐储存系数为20%~60%时,罐顶传热系数处在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当储罐内液位变化时,罐顶传热系数对总传热系数的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

图3 油罐储存系数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3)储罐容积

改变储罐尺寸时,传热系数与储罐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当体积逐渐增大时,其罐顶、罐底、罐壁以及总传热系数的数值都在逐渐减小,其中20 000 m3与30 000 m3的浮顶储罐各项传热系数相近,从50 000 m3到150 000 m3的浮顶罐总传热系数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

图4 储罐容积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4)外界环境温度

传热系数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在-20~5℃的温度变化区间内罐顶传热系数逐渐增加,在5~20℃温度区间内变化的程度较小,罐壁传热系数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罐底传热系数的数值基本保持不变,总传热系数受罐壁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图5 环境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5)风速

风速与传热系数的变化如图6所示。风速的升高会导致罐顶传热系数和罐壁传热系数的升高,其中罐壁传热系数的变化最为明显,最终导致总传热系数的升高。

图6 风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4 结论

(1)罐顶传热系数、罐壁传热系数对总传热系数的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随着浮顶罐的大型化,罐底面积的逐渐增加,罐底传热系数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也将会日趋重要,因此在计算浮顶罐总传热系数时需对罐顶、罐壁以及罐底传热系数进行综合精确计算。

(2)在浮顶罐静止储油过程中,罐顶传热系数随着储罐液位、环境温度的升高,风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储罐体积增大而减小。单盘浮顶罐的罐顶传热系数约是双盘浮顶罐的1.5倍,采用双盘浮顶罐更有利于罐顶的保温。

(3)罐壁传热系数主要受储罐容积、外界环境温度以及风速的影响,随着储罐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和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其中风速对罐壁传热系数的影响最为明显。

[1]国家计委综合司研究小组.国家石油储备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3):1579.

[2]侯磊,贾玲玲.关于原油储库若干问题的技术思考[J].节能技术,2011,29(1):66-67.

[3]侯磊,党鹏飞.含蜡原油固态储存及加热技术[J].节能技术,2010,28(5):454-457.

[4]王红菊,王晓梅,石蕾.浮顶油罐降温储存高凝原油[J].油气储运,2007,26(12):12-15.

[5]彭国庆.原油储罐的热能消耗分析及控制措施[J].油气储运,2001,20(5):49-52.

[6]王明吉,张勇,曹文.原油储罐温降规律的实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22(11):58.

[7]王明吉,张勇,曹文.立式浮顶原油储罐温降规律[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12):11-12.

[8]蒋季洪,王睿,石俊峰,等.原油库温降规律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9(5):11-14.

[9]侯磊,白宇恒,黄维秋.浮顶罐内原油温降计算方法研究[J].科技通报,2010,26(1):159-164.

[10]龙明主,秦宝祥,陈世一.拱顶油罐顶部传热系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9,12(2):73-76.

[11]龙明主.拱顶油罐罐顶传热系数计算公式的修正[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9,8-9.

[12]郭光臣,董文兰,张志廉.油库设计与管理[M].东营:山东东营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浮顶罐底罐顶
浮顶储罐安全运行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常压储罐罐顶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大型LNG储罐罐顶气压顶升作业动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5万m3浮顶储罐浮顶卡阻修复技术
扬州石化储罐罐底腐蚀及防治
大型立式储油罐双层钢制罐底结构设计探讨
10万m3LNG储罐罐顶气升技术措施及控制浅析
2000m3储罐罐底变形处理措施与实践
15万m~3大型浮顶储罐规格参数优化设计
大型立式储油罐双层钢制罐底结构设计探讨